首页 理论教育 清东陵与清西陵:清代陵墓建筑群的典藏版

清东陵与清西陵:清代陵墓建筑群的典藏版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之后,顺治皇后的孝东陵、康熙的景陵相继建成,形成了一个陵区,称为清东陵。清东陵完全模仿明十三陵,各陵既独立又有统一的规划。清孝陵在诸陵中规模最大。有了河北遵化的清东陵,为何在河北易县又兴建了一个清西陵呢?于是在易县太平峪修建了雍正帝的泰陵,打破了“子随父葬,祖辈衍继”的制度,开辟了清代的另一陵区,称为清西陵。清西陵建筑群清代陵墓与前代不同之处是开始为皇后另建陵墓。

清东陵与清西陵:清代陵墓建筑群的典藏版

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是清朝开国的两位皇帝,他们在世时虽然还没有实现全国统一,但是已经认识到,满族如果不吸取汉族先进文化和统治经验是无法统一天下和维护统治的。所以他们很注意召用明朝的降臣并委以重任,细心学习明朝的各种制度和法律。顺治皇帝入关后,更全面继承明制,使用了紫禁城的全部建筑。在陵墓建筑上,顺治帝也学习明皇陵的经验,亲自在北京东郊的燕山之下选定了陵址,开始建造了清孝陵。之后,顺治皇后的孝东陵、康熙的景陵相继建成,形成了一个陵区,称为清东陵。清东陵完全模仿明十三陵,各陵既独立又有统一的规划。清孝陵在诸陵中规模最大。它的前面有一座大石牌坊,进大红门后,有碑亭及长达 500 米的神道、棂星门。这条神道突出在孝陵之前,有点像是诸座皇陵共同的前导。

有了河北遵化的清东陵,为何在河北易县又兴建了一个清西陵呢?这事的起因还在于雍正皇帝。他原在东陵已经为自己选定了陵址,但工程还未开始,他又变了卦,硬说根据精通风水之人的再三考证,以为东陵这块选地虽大而形局不全,土中又带砂质,实不可用,又在易县境内的永宁山太平峪寻得一块吉地,据说这才是乾坤聚秀、阴阳会合的宝地。当然,易县与东陵祖坟相去数百里,这样是否与古制相悖,他要诸大臣评议。皇帝一声令下,诸臣哪敢说个不字。他们引经据典,说明历代皇帝建陵也有相距四五百里的,而且遵化与易县都离京城不远,可称为并列神州,等等。于是在易县太平峪修建了雍正帝的泰陵,打破了“子随父葬,祖辈衍继”的制度,开辟了清代的另一陵区,称为清西陵。乾隆皇帝本应追随父亲在西陵建墓,而且也选定了墓址,但他考虑到,子孙后代都如此效法葬在西陵,则东陵势必冷落而荒芜,所以决定还是将自己的陵墓建在东陵。并为此立下规矩,说明他的儿子应在西陵建陵,他的孙子应在东陵建墓,这样陵虽分东西,但一脉相承,形成父在东陵,子在西陵的分葬格局。这规矩传到乾隆的孙子道光皇帝时就遭到了破坏,本来他应葬在东陵,花了七年工夫已经建成陵墓,但他硬以地宫浸水为由,将陵拆迁至西陵。到了同治皇帝,按次序应葬西陵,但当时垂帘听政的慈禧硬下令要把她儿子的墓改建在东陵,随他的父亲相葬。所以,所谓祖宗的规矩,有权的皇帝也是可以轻易破坏的。

清西陵建筑群(www.xing528.com)

清代陵墓与前代不同之处是开始为皇后另建陵墓。朝廷明文规定:皇后死于皇帝之前则随皇帝同葬于帝陵,所以不少帝陵建好后是皇后先葬进去的。如果皇后死于皇帝后则在帝陵附近另建皇后陵,其规模要小于皇陵。慈禧太后两朝听政,大权在握,她自然不甘心于后陵的规模,所以下令将已建成的她的陵墓的三座殿拆除重建。重建后的稜恩殿及左右配殿的梁柱和门窗全部都用名贵的黄花梨木和楠木制成,在木梁柱上不用一般的油漆和彩画而全部用金粉在原木上直接绘制龙、凤、云、寿字等图案。在三座殿的里外彩画中,金色的龙就有2400 多条,至今仍金光闪烁,保存完好。在三座殿的三面墙上镶有30 块不同大小的雕花砖壁,全部用砖砌出“五福捧寿”和“卍字不到头”的图案。“五福捧寿”是五只蝙蝠围绕着一个几何形的寿字,卍即万字,这种花纹连续组成没有结束的边头,取其富贵不到头的意思,这些装饰都是象征着福、寿与吉祥。在这些砖雕的表面全部用赤、黄二色的金叶贴饰,它们与梁架上的金色彩画上下交相辉映,满堂金色,光彩夺目。殿内这样豪华的装饰还不够,在稜恩殿的台基栏杆上还雕满了龙凤的纹样,在周围 69 块栏板的两面共有 138 副“凤引龙追”的图案,凤飞翔在天上,龙追随其后;栏杆上的柱头,一般宫殿建筑往往雕刻着龙或凤纹,一龙一凤相间排列,但在这里的 74 根柱头上,全部都是凤凰穿云的雕刻,而在柱身上则雕有一条升龙出水的图案。这种凤在上龙在下的雕饰在别处还未见到过,这真实地反映了这位皇太后凌驾于皇帝之上的权力地位。东陵规模虽不大,但它前后修建的经过和这样豪华的装饰,说明了慈禧太后的穷奢极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