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汽车排放公害:使用因素的影响

汽车排放公害:使用因素的影响

更新时间:2025-01-17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柴油机在大负荷条件下工作时,如汽车加速、爬坡或超载时,CO和HC的排放量增加不多,但生成的NOX明显增大并产生大量黑烟。图13-5 排气有害成分浓度与汽车运行工况的关系点火时刻对CO和HC排放浓度的影响见图13-6。

1.发动机运转工况

发动机运转工况一般指负荷、速度工况及热工况,即发动机怠速和在各种转速下的小负荷、中负荷和满负荷工作状况。

(1)负荷的影响 发动机负荷不同,所要求的空气与燃料的混合比不同。因此,负荷对排放公害的影响实质上是对混合气浓度的影响。图13-1为有害气体排放浓度与空燃比的关系。

1)混合气过浓,即空燃比小于理想空燃比(14.8)时,因空气量不足使燃料不能完全燃烧,随空燃比下降,CO和HC浓度增加;但因混合气中氧的浓度低,NOX的浓度降低。

2)混合气过稀,即空燃比大于理想空燃比时,随空燃比增大,火焰传播中断现象越严重,因此HC浓度增加。由于稀混合气的燃烧温度低,抑制了NOX的生成,因此NOX的浓度下降。此时排气中所含有的少量CO主要由CO2分解形成,浓度小且变化不大。

978-7-111-29677-5-Part03-119.jpg

图13-1 CO、HC、NOX的排放浓度与空燃比的关系

3)当混合气的空燃比接近理论空燃比时,特别是使用比理论空燃比大10%左右的稀混合气,因为燃烧过程有充足的氧,对降低CO和HC的排放有利。但此时NOX的排放量最大。

在不同负荷下,发动机所使用的可燃混合气浓度不同。发动机以某一转速旋转时,过量空气系数随负荷变化的关系见图13-2。

978-7-111-29677-5-Part03-120.jpg

图13-2 过量空气系数与负荷的关系

1—汽油机 2—柴油机

汽油机怠速时,由于转速低,进气系统内空气流速低,汽油雾化不良,混合气及其在各缸内的分配也不均匀;同时缸内压力、温度低,汽油气化不良。为避免缺火,在怠速工况下,发动机燃用浓混合气,从而使所排废气中的CO和HC浓度大大增加。柴油机怠速时,虽喷入燃烧室内的燃料较其他工况少,但因此时喷入的燃料分布不均匀,局部过浓,致使怠速时CO的生成量增大,但与汽油机相比少得多。汽油机在小负荷工况下(节气门开度25%以下),进入气缸的可燃混合气较少,缸内残余废气比例相对较大,不利于燃烧。因此发动机在小负荷工况下必须燃用较浓混合气,使排出的废气中的CO、HC浓度较大。汽油机在中等负荷(节气门开度25%~80%)工况下,混合气浓度逐步变稀,接近理论空燃比时,燃烧效率最高,CO、HC减少而NOX增多;而燃用较稀的经济混合气时,废气中的CO和HC的浓度均较小。在大负荷(节气门开度80%以上)工况下,发动机燃用较浓的混合气,废气中的CO和HC浓度增大,而NOX浓度有所减小。柴油机在大负荷条件下工作时,如汽车加速、爬坡或超载时,CO和HC的排放量增加不多,但生成的NOX明显增大并产生大量黑烟。

柴油机的负荷调节由喷油量来控制。怠速和低负荷时,虽喷入燃烧室内的燃料较其他工况少,混合气很稀,但因喷入的燃料分布不均匀,在局部过浓区域产生较多CO,同时因局部过稀区域的混合气不能点火,因此HC排放量相对较高。随负荷增大则喷油量增加,燃烧状况改善,HC和CO排放量逐渐降低。在接近全负荷时因混合气浓,燃烧不完全,CO的排放量增多;而在满负荷条件下工作时,柴油机的CO和HC排放量增加不多,但生成的NOX明显增大,并产生大量炭烟。柴油机的炭烟排放量比汽油机大得多。这是因为虽然供给的空气总量充足(α>1),但混合气形成时间短,易产生混合不均情况。缸内某些有过量空气的区域,局部温度高,使NOX大量生成;而在局部混合气过浓的区域,会因氧气不足使烃分子发生分裂而形成炭烟。因此,车用柴油机的主要排气污染物是炭烟和NOX

(2)发动机转速 发动机转速不直接对燃烧产物中的有害成分产生影响,而是通过对进气过程、混合气形成及燃烧过程的作用,影响有害气体的形成及浓度。

若混合气浓度不变,汽油发动机转速提高时,由于加强了燃烧室内的紊流,改善了混合和燃烧,使排气中的HC、CO含量下降。当转速达到最高转速的65%~75%时,废气中NOX达到最大值,见图13-3。

978-7-111-29677-5-Part03-121.jpg

图13-3 汽油机曲轴转速对排气有害成分影响

柴油发动机转速提高时,废气中CO、HC和NOX浓度均有所下降;在最高转速时,由于燃烧时间短,缸内燃烧条件恶化,发动机工作强度大,使HC和NOX浓度有所上升,同时炭烟排放量增大。

(3)发动机的热状况 发动机热状况影响着混合气形成及燃烧过程,因而对有害气体的形成及浓度有很大影响。工作温度低时(如暖车过程),HC和CO排放浓度最高。因为此时燃油雾化不良,燃烧不充分,缸壁激冷作用的缘故。发动机工作温度提高时,缸壁温度也高,缸壁的激冷作用减弱,在缸内氧化反应的条件得到改善,排出的HC浓度下降(图13-4),特别是使用浓混合气时更为显著。NOX排放量与燃烧的最高温度有关,缸壁温度升高时,NOX的排放量也增加。供油系统过热时,发动机会产生气阻现象,此时由于混合气过稀而熄火,废气中HC的浓度增大。

978-7-111-29677-5-Part03-122.jpg

图13-4 HC排放量与冷却液温度的关系

(4)发动机工况的稳定性 在使用过程中,发动机的负荷和转速是随时间不断变化的。汽车在市内运行时,怠速和中等转速一般占总工作时间的35%;加速占22%;匀速占29%;减速占14%。

汽油机在怠速、减速和低转速工况下,由于混合气较浓且不均匀,废气中不完全燃烧的物质较多,HC和CO排放浓度大;而柴油机由于混合气中的空气充足,HC的浓度很小,CO含量甚微。

在加速和高转速时NO浓度明显增大。发动机在加速运行时,由于要求发出较大功率,必须将气缸内燃气的温度提高。由于在短时间内供应了过量的燃料,混合气过浓,因此既会产生大量的NOX,又会引起一部分燃料不完全燃烧,导致CO和HC排放量增大。

发动机不同工况对排气有害成分的影响见图13-5。

2.点火系统技术状况(www.xing528.com)

增大点火提前角,气缸内工作循环压力和温度提高,废气中NOX的浓度随之增大;反之,NOX浓度降低。

点火滞后时,因补燃增多,排气系统温度升高,废气中的HC浓度有所减小;若点火过迟,因燃烧速度慢,HC浓度又有所提高。但点火滞后会引起发动机功率下降,油耗增加。

978-7-111-29677-5-Part03-123.jpg

图13-5 排气有害成分浓度与汽车运行工况的关系

点火时刻对CO和HC排放浓度的影响见图13-6。

点火系统技术状况不良,点火能量不足时,由于燃烧缺火现象而使HC的浓度增大。

3.配气相位

发动机配气相位是否正确,对废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有较大影响。

进气门早开,会使残余在气缸中的废气量增多,新鲜混合气被废气稀释,降低燃烧温度,从而NOX排放量减少。进气门早开还会使废气流入进气管,从而减少HC排放量,但开得过早反而会增加HC排放量。

978-7-111-29677-5-Part03-124.jpg

图13-6 点火时刻对CO和HC排放量的影响

排气门早关,由于废气排放不完全,NOX排放量减少。排气门早关对HC的影响较难观察,首先因含HC多的废气被保留在缸内而减少了HC排放,而后将因混合气变稀使燃烧情况恶化;若排气门关闭较晚时,没有排出的废气被回吸,使HC的排出量略有增大。

4.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

随着行驶里程增大,汽车技术状况逐渐变坏,经济性、动力性及可靠性下降,同时排气污染也随之增大。HC和CO排放浓度与行驶里程的关系见图13-7。

978-7-111-29677-5-Part03-125.jpg

图13-7 HC和CO排放浓度与行驶里程的关系

由于技术状况变化引起排气污染增大的原因如下:

①供油系统的故障。

②汽油机点火系的故障。

③气缸内有积炭等。

④气门间隙失常。

供油系统调整不当或使用中发生了变化,对发动机排放特性有重要影响。随着怠速转速提高,混合气变稀,排气中的CO、HC浓度随之下降。柴油机供油系的循环供油量、供油压力和喷油提前角是影响排气污染的重要因素。随着喷油提前角的减小,循环的最高温度值降低,废气中的NO浓度下降,HC浓度增加,而CO浓度基本不变。供油系的空气滤清器堵塞会引起混合气过浓,使废气中的CO、HC成分增加。

汽油机点火提前角增大时,循环压力和温度提高,废气中的NOX浓度明显增大。反之,NOX浓度减少。点火提前角对CO的影响很小,而对HC的影响相应较大。当点火迟时,由于气缸及排气系统温度高,废气中的HC减少;若点火过迟,因燃烧速度慢,HC的浓度又有提高。

积炭是燃料和润滑油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多发生在燃烧室内的气缸盖、气缸壁、活塞顶部及气门等部位。在使用过程中,发动机零件上形成的积炭同样会使排放污染严重。积炭严重时,会使活塞环卡住而失去密封作用,增加了曲轴箱窜气量。火花塞积炭、气门积炭或烧蚀会使发动机某缸工作不正常,排气中的HC浓度明显增大。

使用过程中,发动机气门间隙的变化,使发动机的配气相位偏离标准值,影响了发动机的工作过程,从而导致排放量的增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