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汽车运用工程学:事故多发点鉴别分析成果

汽车运用工程学:事故多发点鉴别分析成果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事故率大于某个临界值时,即认为属于多发点。具有低交通量、低事故次数的交叉口拥有高事故率,而具有高交通量、高事故数的交叉口拥有低事故率。为了更准确地判断事故多发点,鉴别时应考虑事故的严重性。

汽车运用工程学:事故多发点鉴别分析成果

按其空间分布特性,道路交通事故可分为分散型分布和密集型分布两类。统计表明,分散型分布的事故成因多与驾驶员的行为有关,如超速行驶、强行超车、车距过小、酒后驾车、疲劳驾驶等。而密集型分布的事故则多与道路线形、交通设施和交通环境等因素有关,如急弯陡坡、视距不良、傍山险道、交通设施欠缺的路段和交叉口等。

在统计周期内,事故密集分布的路段和交叉口称为事故多发点或路段。鉴别事故多发地点,分析事故多发的原因,并据此实施切实可行的对策是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的有效方法。

鉴别事故多发点的常用方法有:事故频数法、事故率法、质量控制法、当量总事故次数法、临界率法、基于统计推导的鉴别法、累计频率曲线法、横断面安全系数法、全系数法及道路事故鉴别专家系统法等。

1.事故频数法

事故频数法以某一临界的事故频数作为鉴别标准,如果某路段的事故频数大于临界值,则被认为是事故多发点。由于事故数据的原始记录都包括了时间与地点,因此可以用在所研究路段上在某时间段内的交通事故的统计绝对数据,即事故频数来鉴定危险路段。

事故频数法的优点是计算与选择方便、一目了然;缺点是没有考虑不同地点的道路环境条件及交通条件差异。

2.事故率法

采用事故率法鉴别事故多发点时,引入了交通量数据,即按事故率的大小进行评定。当事故率大于某个临界值时,即认为属于多发点。对于道路路段,常以每年亿车公里或百万车公里的事故次数作为事故率单位;对于交叉口,则常以百万辆车的事故次数作为事故率单位。

由于同时考虑了交通量与路段长度,这种方法优于事故频率法。但可能导致以下四种情况:具有较低交通量的短路段拥有高事故率,而具有高事故次数、高交通量的路段拥有低事故率。具有低交通量、低事故次数的交叉口拥有高事故率,而具有高交通量、高事故数的交叉口拥有低事故率。

3.矩阵

矩阵法也称事故频数和事故率综合法,即把事故次数和事故率结合起来作为鉴别事故多发点的标准。以事故次数作为横坐标,以事故率作为纵坐标,按事故次数和事故率的一定值,在图中划出不同的危险度区域(矩阵单元),每一路段在矩阵中用一矩阵单元表示,矩阵单元的位置则表达了路段的危险程度,如图12-7所示。图中右上角的矩阵单元是交通事故次数和事故率均很高的最危险区域。

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兼顾了事故频率法和事故率法;缺点是只表示了路段的危险程度,而不能对低事故次数、高事故率的路段或高事故次数、低事故率的路段作出本质的区别。(www.xing528.com)

978-7-111-29677-5-Part03-118.jpg

图12-7 矩阵法示意图

4.当量总事故次数法

在交通事故分析时,仅以事故次数作为指标则忽略了对事故严重性的描述。因为,尽管事故次数相同,若严重程度不同,其损失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也不同,如果将严重程度不同的事故统一对待,往往造成判断失误。为了更准确地判断事故多发点,鉴别时应考虑事故的严重性。因此,根据死亡、受伤等对社会危害性的大小赋予不同的权值,提出当量事故次数。其计算方法为:

AEQ=A+k1D+k2W

式中 AEQ——当量事故数(起);

A——实际事故数(起);

D——死亡人数(人);

W——受伤人数(人);

k1k2——与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相关的权值。

由于该方法没有考虑交通量和路段长度,也存在与事故频率法同样的缺点;同时,权值的确定对结果的影响也非常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