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侧偏不仅导致侧偏角的产生,还因此产生了回正力矩Tz,即在轮胎发生侧偏时,还会产生作用于轮胎绕过轮胎接地点的垂直轴的力矩。转弯行驶时,该力矩是使转向车轮恢复到直线行驶位置的主要恢复力矩之一。
回正力矩是由接地面内分布的微元侧向反力产生的。由图6-4可知,车轮在静止时受到侧向力后,印迹长轴线a-a与车轮平面平行,错开Δh,即印迹长轴线a-a上各点的横向变形(相对于c-c平面)均为Δh,故可以认为地面侧向反作用力沿a-a线均匀分布,见图6-4a。而车轮滚动时,印迹长轴线a-a不仅与车轮平面错开一定距离,而且转动了α角。因而,印迹前端离车轮平面近,侧向变形小;印迹后端离车轮平面远,侧向变形大。地面微元侧向反作用力的分布与变形成正比,故地面微元侧向反作用力的分布如图6-4b所示,其合力的大小与侧向力FY相等,但其作用点必然在接地印迹几何中心的后方,偏移某一距离e,称为轮胎拖距,回正力矩Tz因此而产生,其数值等于:
Tz=FYe (6-2)
图6-3 轮胎的侧偏特性
图6-4 地面侧向反作用力的分布
轮胎拖距e是随所受侧偏力FY的大小而变化的。FY为零时,轮胎拖距e也为零;随FY增大,轮胎拖距e增大,接地印迹内地面微元侧向反作用力的分布情况如图6-4c所示;但当FY增大至一定程度时,接地印迹后部的某些部分便达到附着极限,轮胎拖距e开始减小,此时反作用力的分布见图6-4d;随着FY的进一步增大,将有更多部分达到附着极限,直到整个接地印迹发生侧滑后,轮胎拖距e又回到零。图6-5是试验得到的回正力矩—侧偏角曲线。试验结果还表明,回正力矩随垂直载荷的增大而增加。
(www.xing528.com)
图6-5 回正力矩—侧偏角曲线
轮胎的形式及结构参数对回正力矩—侧偏角特性有重要影响。在侧偏角相同时,尺寸大的轮胎一般回正力矩较大。子午线轮胎的回正力矩比斜交轮胎大。
轮胎的气压低,接地印迹长,轮胎拖距大,回正力矩也就大。
地面切向反作用力对回正力矩的影响如图6-6所示。随着驱动力的增大,回
图6-6 地面切向反作用力对回正力矩的影响
正力矩达到最大值后再下降。在制动力作用下,回正力矩不断减小,到一定制动力时降为零,若制动力再增大则回正力矩转变为负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