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和系统实践了能力导向的多层次交互式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地质工程专业特点和人才需求,提出和系统实践了能力导向的多层次交互式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多层次交互式教学培养模式,培养出具有宽广的专业科学知识、扎实的工程素养和突出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能够在复杂的地质环境条件下解决地质工程专业问题的人才。
构建了能力导向的多层次教学内容体系。以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构建了包含专业基础知识、人文素养知识、协作管理知识、国际化视野知识、实践与创新知识的多层次教学内容体系;开展了集专业教学规范、经典教材、资源共享课、精品课程于一体的教学资源建设;建立了“一中心八模块三十三要素”的实践课程体系;进行了培养模式与教学内容的改革实践。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质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方法体系。在实践性课程教学中引入工程问题嵌入式教学方法,将启发式与交互讨论式教学相结合,进行双语教学,邀请海外名师和具有国际工程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授课,采用QQ答疑、微信答疑与集中答疑相结合的课后辅导答疑方法,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教学效果。同时进行地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和地质工程专业实践教师队伍建设,为提高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保障。(www.xing528.com)
建成了集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于一体的海内外资源共享的地质工程专业多功能实训基地,构建了以秭归地质工程专业野外实训基地、马家沟滑坡地质灾害治理野外实训基地和巴东地质灾害野外实训基地为核心的地质工程专业综合创新人才培养实践基地。秭归地质工程专业野外教学实习基地设置了12条经典教学路线,涵盖了基础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等方面的教学实践;马家沟地质灾害治理野外试验场主要开展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实践教学;巴东实训基地依托黄土坡滑坡大型野外综合试验场的建立,设置了10条教学路线,主要开展滑坡地质灾害勘查、设计、监测与施工实践教学。该基地已经发展成为全国(含香港、台湾地区)多个高校和国外部分高校地质工程专业的共享基地,促进了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为地质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基地与平台基础。
研究成果在国内外进行了广泛推广应用。在教育部高等学校地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全体会议、工程地质高层论坛、湖北省地质学会水工环专委会、湖北省土木工程专业大学本科生科技创新论坛、地质灾害防控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巡回交流会上进行了地质工程专业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内容交流,合计参加单位数超过100个,参会超过2 000人次。该成果的主要完成教师依托地质工程专业实践基地,开展了中国地质灾害行业协会、中国地质调查局、武警黄金部队、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等单位组织的技术培训,重点介绍了地质灾害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实践性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并开展了现场实训。地质工程专业实践基地在《楚天都市报》第16版“武汉科教”栏目和《中国国土资源报》第6版“地勘”栏目进行了报道,扩大了该实践基地的国内外影响,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师生莅临参观与开展项目合作。研究成果显著,包括主持编制了全国教育部地质工程专业标准和地质工程专业评估补充标准,主编了《工程地质学基础》、《岩体力学》、《岩土工程勘察》等经典教材,获批了国家视频网络公开课和国家级资源共享课等,提高了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得到了学生、国内外同行专家、兄弟院校和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