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希腊,工匠行列中也包括花架和雕塑家,他们的地位一般来说是比较低下的,像雕塑家和普通的石匠之间就没有多大的区别,两者都被称为石工。自由的工匠都组织有自己的同业行会,但由于家庭手工业不断的竞争和奴隶制的生产方式,导致许多自由的手工艺人降到非自由人的地位。众多有技艺的手工艺人,即使当时已不是奴隶,而是获释奴隶——在众多人眼中依然被打上奴隶的标记,在罗马普遍滋长了一种对手工艺人的歧视。
补充要点
究竟是谁设计了紫禁城?
据目前流传最广的说法,故宫的设计者是明代一位杰出的匠师,姓蒯名祥。他生于洪武三十一年,卒于成化十七年,苏州吴县香山人。当时,进京的工匠中有一个香山帮,都是吴县香山人或其门徒。他们往往擅长木工,其中又不乏出色的泥水匠、漆匠、石匠、堆灰匠、雕塑匠、彩绘匠。蒯祥是香山帮匠人的头领。
关于蒯祥是故宫设计者之说,也有很多让人怀疑的地方。曾任故宫博物院古建部高级工程师的于倬云先生认为,年纪轻轻的蒯祥进京时,宫殿的修建已是热火朝天的关键时刻,不可能这个时候才开始设计。真正的设计者是名不见经传的蔡信。另有专家提出,故宫的设计人应该是杨青。但他留下的资料更少,只知道是一名瓦工,据说连杨青这个名字都是朱棣赐的。
还有人综合以上几种说法,认为在故宫初建时,蔡信、杨青都起了很大作用。但当时二人年事已高,所以在蒯祥进京以后,由于他年轻力壮,参与过南京宫殿的设计与建造,又善于计算和绘画,故而主要的设计与建造工作由他来完成,其地位和作用也就由此突显出来了。
图7-5 木匠
图7-6 篾匠
图7-7 鞋匠
图7-8 乐器匠
图7-9 古希腊彩釉陶制造
图7-10 古希腊银器制造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手工技术的进步,手工行业自身内部的分工也越来越细致。在古希腊爱琴文化和米洛斯文化的中心克诺索斯,已经有宝石切割、象牙雕刻、彩釉陶制造(图7-9)、珠宝制造、银器制造(图7-10)以及石制容器制作工艺——几乎包括所有的奢侈品制作行业。
古罗马时期,分工更趋精细,在制陶和建筑行业中首先有了设计分工的需要和专职的可能。古罗马的陶制作坊由于采用了青铜翻模技术,实现了快速化、标准化、批量化的生产,产生了专门从事陶器造型与装饰设计的工匠设计师。古罗马伟大的建筑师维特鲁威著有《建筑十书》,是世界上最早的建筑学著作,对后世建筑师影响深远。
中世纪时期的工匠除了被宫廷、庄园或修道院雇佣服务的工匠以外,其他自由手工艺人大都在市镇里开设家庭式手工作坊,成立“手艺行会”。当时的封建贵族妇女中也有不少灵巧的工艺师,她们通常是为了消遣或恪守妇道的缘故。例如著名的“巴约挂毯”的设计制作就与“诺曼征服者”威廉的妻子玛希尔达密切相关(图7-11)。另外,修道院里的僧侣也不乏能工巧匠,堪称早期书籍装帧杰作的“林迪斯芳福音书”的设计者就是林迪斯芳的主教伊德弗雷兹(图7-12)。
图7-11 巴约挂毯一部分
图7-12 林迪斯芳福音书
中世纪的欧洲经历了始于13世纪的工业技术革命,多种纺织机械被发明和使用,加快了纺织业的发展,出现了专门的纺织设计师。文艺复兴时期,工艺和艺术在观念上有了区分,艺术家作为学者和科学家的观念产生了。瓦萨里的《传记》记载了不少著名的艺术家,如吉贝尔蒂、波提切利、韦罗基奥等都是从工匠作坊中开始他们的艺术生涯。切利尼的《自传》则详细记述了他从普通工匠发展成为艺术家的不平凡的经历。
16世纪前在意大利和德国从事设计和装饰的主要是金匠、画家和版刻家。波利约洛、丢勒和荷尔拜因是有名的例子(图7-13)。大约1530年以后,画家、雕刻家和建筑师成为新的主要的设计力量,拉斐尔、罗马诺、米开朗基罗和瓦萨里是其中的佼佼者(图7-14),他们的影响非常深远,并不止是因为他们自己从事设计,而是因为他们为了满足大客户的需要而培养训练了专门的设计师,并成立了多个固定的行会组织,从而为其他地方设计师的组织与教育提供了模式。
17世纪路易十四时期的皇家家具制造厂,总监勒·布伦及其同事挂毯设计的设计过程为:勒·布伦完成整体设计的初稿以后,交给专业于花边、动物、花草的图案设计师作细部设计,再到第三级工匠更机械性地将整幅设计准备好供织造。到了18世纪,建筑师在设计领域比画家和雕塑家更加活跃,不少画家或工匠转行成为建筑师和设计师。著名的有意大利的布伦纳和丹麦的阿比尔高等。在英国,著名的齐彭代尔家具厂生产了大量建筑师罗伯特·亚当设计的家具(图7-15)。在采用机械实现工厂批量化生产的韦奇伍德瓷器厂(图7-16),受聘工作的模型设计师成为最早的工业设计师。1735年,英国的贺加斯在伦敦设立了圣马丁路设计学校(图7-17),法国巴舍利耶1753年在万塞纳瓷厂为学徒设立了设计学校。
图7-13 荷尔拜因《死神之舞》版画(www.xing528.com)
图7-14 米开朗基罗云石雕像 哀悼基督
图7-15 罗伯特·亚当设计的家具
图7-16 韦奇伍德瓷器
图7-17 伦敦圣马丁设计学校
图7-18 弯臂莫里斯椅
图7-19 贝伦斯设计的透平机车间
这些非官方或半官方的设计学校的出现,使新的设计教育方法得以在缺乏正规设计教育机构的中心地区,和那些意识到传统手工艺教育训练的不足的工匠之间传播开来,并由此更加快了设计师的职业化过程。
1851年的“水晶宫”博览会之后,英国的莫里斯(图7-18)为自己的商行进行“美术加技术”的工艺设计,倡导了“工艺美术运动”,被誉为“现代设计之父”。德意志制造者同盟实现了与工业的紧密结合。其中的贝伦斯作为最早的驻厂工业设计师之不但设计的成就非凡(图7-19),而且还带出了瓦尔特·格罗皮乌斯、米斯·凡德罗(图7-20)、柯布西埃等现代设计运动的巨子。
1915年,英国成立了设计与工业协会,确立了工业设计师的社会地位。1919年,美国设计师西内尔首先开设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紧接着蒂格、格迪斯、德赖弗斯也相继成立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1919~1933年的包豪斯是设计教育史上的里程碑,它建立了完整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培养出大批优秀的现代设计师。不久以后,类似的设计学校在各地纷纷建立,越来越多的专业设计师走向社会。
二战以后,社会、经济与技术飞速发展,设计师们开始崭露身手。1949年,美国设计师洛伊(图7-21)上了《时代周刊》的封面,被誉为“走在销售曲线前面的人”。设计师的作用与价值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在北美和西欧的英国、德国和荷兰等国家,设计师的工作更多地被认为是科学性和研究性的工作。德国乌尔姆设计学院(图7-22)以数学、社会学、人机工程学、经济学等课程取代了艺术课程;美国设计师蒂格在为波音707作室内设计时,需要用与飞机等大的模型进行多次“假想飞行”以测试各种设计效果;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成立了专门的设计研究机构,对设计进行科学性的研究。
图7-20 米斯·凡德罗设计的范斯沃斯住宅
图7-22 德国乌尔姆设计学院
图7-23 法国服装品牌圣洛朗蒙德里安裙
在意大利,设计师却更多地被当成“艺术家”来看待。设计师的职业比在其他任何地方都要热门,他们有更多的自由去创造、去试验。在法国、设计师的境况比较尴尬,1987年全法国只有约300名工业设计师。事实上除了时装(图7-23)、雪铁龙小车和一些厨房电器以外,法国在高品质消费品上的优秀设计之稀少,确实让人感到奇怪。
在北欧的丹麦、瑞典和芬兰等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以工艺和装饰美术为基础的设计教育,曾使他们的设计师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获得巨大的国际声誉(图7-24)。70年代末起,设计师转向高科技产品的设计,工业设计师的教育也从工艺与装饰美术教育中分离出来。日本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曾有“劣质货的大生产者”的坏名声。70年代后,善于学习的日本设计师很快就让他们的欧美同行们刮目相看,一跃成为国际设计界的后起之秀。
图7-24 Hans Wegner设计的椅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