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波普风格
波普(POP)来源于英语“大众化”(popular)。“波普”是一场广泛的大众文化艺术运动,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观,力图表现自我,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在设计中强调新奇与独特,形式大胆,色彩艳俗(图4-39、图4-40)。
图4-37 美国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
图4-38 斯图加特艺术馆
图4-39 波普风格椅子
补充要点
波普元素的应用
强烈的色彩;冲撞条纹是常见的图案;黑白复古圆点;彩色圆点图案;明星人物头像;简洁的夸张效果;几何图案与色彩冲撞重复叠加;跳跃的色彩;绘画涂鸦,抽象化的字母排列。
图4-40 波普服装设计
最集中反映波普风格设计的是英国。1969年英国艺术家阿兰·琼斯设计了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其造型与设计观念和正统设计不可同日而语。而彼得·穆多什设计的以圆斑点为表现装饰图案的椅子,具有廉价和表现性强烈的双重“波普”特征。
波普风格设计本质上是一个形式主义的设计风潮,它的产生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丰裕社会”、青少年消费市场、反叛的立场,特别是对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设计的反感有密切关系。由于过分追求新颖与古怪,追求时尚与形式,缺乏社会文化的坚实基础,很快也就走到了尽头。
2.高技术风格
高技术风格不光在设计中采用高新技术,而且在美学上鼓吹表现新技术。高技术风格源于20世纪20~30年代的机器美学,这种美学直接反映了当时以机械为代表的技术特征。
高技术风格的发展是与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以电子工业为代表的高科技迅速发展分不开的。意大利建筑设计师任佐·皮阿诺和英国建筑家里查·罗杰斯于1976年设计的法国巴黎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图4-41)就是高技术风格建筑的典型代表。
(www.xing528.com)
图4-41 法国巴黎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
在产品设计中,高技术风格喜欢运用最新材料,以夸张、暴露的手法塑造产品形象,或将内部的部件、机械组织暴露出来,或将复杂的部件涂上鲜艳的色彩,以表现高科技时代冷峻而精确的一种美感。高技术风格的实质在于把现代主义设计中的技术因素提炼出来,加以夸张处理,形成一种符号的效果,赋予工业结构、机械构造和机械部件一种新的美学价值和意义。
3.孟菲斯设计集团
1980年12月,意大利设计大师索特萨斯带领7位年轻设计师,在米兰成立了世界上最著名的激进设计组织——孟菲斯设计集团。该组织反对一切固有观念,认为整个世界是通过感性来认识的,没有先验的模式。
孟菲斯设计集团明显的设计风格特征是,普遍采用廉价的纤维材料和塑料,并在表面装饰抽象的图案,设色艳俗以加强娱乐、戏谑和玩笑的效果,来表达现代社会的庸俗和怪诞。设计之中有种玩世不恭的气息,特别受到青年一代的喜爱(图4-42)。其中索特萨斯在1981年设计的一个奇形怪状的书架,颜色鲜艳,很像一个抽象的雕塑品(图4-43)。
4.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是对正统原则、正统秩序的批判与否定。解构主义不仅是对现代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构成主义的破坏和分解,而且也对古典的美学原则如和谐、统一、完美等提出了挑战。解构主义作为一种设计风格的探索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解构主义作为设计形式最先从建筑领域开始,其最重要和影响大的人物是弗兰克·盖里和彼得森·埃林曼。
弗兰克·盖里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解构主义的建筑设计大师,盖里总的设计手法是将建筑的整体肢解,然后重新组合,形成不完整的,甚至支离破碎的空间造型。这种破碎产生了一种新的形式,具有更加丰富,也更为独特的表现力。他设计的作品有巴黎的“美国中心”、洛杉矶迪斯尼音乐中心(图4-44)、巴塞罗那奥林匹克村等。彼得森·埃森曼代表作品有1982~1989年设计的俄亥俄州立大学视觉艺术中心(图4-45)。
后工业化时代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主要设计风格以外,还有减少主义、微电子风格、微建筑风格等多种风格形式存在于建筑、产品等设计领域中。这些设计风格和思潮在20世纪后半期相继形成、流行,不仅极大地丰富了20世纪的设计内涵,拓展了设计的可能性,造就了这一时期多姿多彩的设计多元化格局,而且为21世纪新的设计理念、方法、风格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图4-42 德·卢奇为孟菲斯设计的椅子
图4-43 索特萨斯书架
图4-44 洛杉矶迪斯尼音乐中心
图4-45 俄亥俄州立大学视觉艺术中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