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生命策略,是指我国高校美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生命的策略来推动美术教学效果的提升,促进美术专业学生对美术专业知识和美术专业技巧的掌握和熟练运用。我国对生命的教育开始得比较晚,然而在西方国家这种教育就开始得比较早,据相关资料记载,生命教育最早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是由美国著名学者杰·唐纳·化特士最早提出的。随着学术界对工具理性主义思想的批判的盛行,作家尼采提出“上帝死了”的呐喊,这一呐喊不仅是人类社会对机械化物质世界提出的抗议和诅咒,更是人们对生命的呼喊以及人类生命意识觉醒的标志。这一时期之后,人类社会对生命的探索从未停止过,对生命教育的研究也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学理上对生命教育的定义是这样的:是指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人、对一切生物体进行生命关怀的教育,在这种教育模式下,作为主体的人能够获得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健康发展以及持续发展,最终实现自我的最优化发展。按世界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心理学层次理论分析,生命教育是对自我实现的生命的终极关怀。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文化情境下美术教育的顺利开展应以人为本,不断培养具有自由、开放、包容的心态,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突出人的生命意识的重要性并不断激起和唤醒人们的生命意识。这里所讲的生命意识是指人作为生命体所具有的自我意识,而这种自我意识的重要内涵是人对生命的敬畏、尊重、珍惜以及热爱。人的个性的张扬、对自由精神的倡导等均是生命的重要品质。
在教学中对生命策略的运用是指把人类作为教学的主体,当作有血有肉、有思想的生命体,因此可以说教学中生命化的教育过程即是生命与生命、生命与其他生物体之间思想和情感的碰撞与交流。这种生命化的教育与传统教育模式下对生命的忽视和淡漠,把生命体当作“物品”进行教育教学有很大的不同和区别。传统教学模式下,对生命意识教育的缺乏导致很多教育失败的案例的出现,值得我们深思和反省,马加爵事件、药家鑫事件等事件的出现说明了学生对生命珍惜和敬畏心理严重缺乏。谈起对生命的敬畏和珍惜,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我国著名佛学大师弘一法师。弘一法师在圆寂前曾特意交代弟子们,在安置其遗体时一定要注意在龛的四只脚下面放置一只盛满水的碗,避免虫蚁接近遗体时因为火化而被无辜烧死。从中可以看到弘一法师对生命的敬畏,哪怕是一只虫蚁也应该尊重其生命以及存在的意义和价值。(www.xing528.com)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向学生灌输对生命尊重、敬畏、珍惜以及热爱生命的观念和意识,一个人只有做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才可能实现作为人的真正价值,才能真正拥有宽广、豁达的心胸,才能以一个积极的心态探索和发现生命的真正价值以及生命的美,并以这种美的眼光欣赏世界。但是今天部分教师和学校对生命教育较为忽视。教育中实行“填鸭式教学”“周考”“月考”“题海战术”等以升学率为指标的教学模式,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中也是十分严格和苛刻,不准男女学生之间交流,不穿校服不准进校区等。我国著名画家丰子恺有一幅作品《剪冬青联想》,就是对这种教育模式的讽刺和映射,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具有很好的启示意义。因此笔者认为生命策略的实施对于推动我国当前文化情境下的美术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指导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