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多元文化情境下的美术欣赏效果

在多元文化情境下的美术欣赏效果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进行美术教育时,可以从下面几方面进行多元文化情境下的美术欣赏教育。而中国的艺术,尤其是美术,是建立在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之上的。除了要重视中国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相互促进与融合之外,还要注意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文化的发展。

在多元文化情境下的美术欣赏效果

在进行美术教育时,可以从下面几方面进行多元文化情境下的美术欣赏教育。

第一,认识了解传统文化。有哲人曾经说过,每一个伟大的民族会写下三部它的自传,分别是是行为、语言和艺术。不读懂其中任何一本,其他的两本也同样无法读懂。中华文明有着数千年延绵不断的文化传承,是世界上文化最悠久的国家之一。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由诸多民族组成的国家,当然有着数不尽的文化遗产,然而从19世纪开始,我国的传统文化遭到了现代文明带来的巨大冲击,曾经给我们带来深重的苦难。为了救亡图存,人们曾经一度选择放弃传统文化,全面向西方学习,因而使得我国的文化传统被割裂。直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后,才重新开始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而中国的艺术,尤其是美术,是建立在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之上的。这种断裂使得中国的传统美术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同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美术还受到了来自世界各个地区不同文化的冲击。这使得我国传统艺术的发展方向一度出现了混沌,人们开始否定中国的传统艺术,片面追求以西方文化为主导的艺术取向。然而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否则不但不能进一步发展中国艺术,反而割裂了其生存的本质。

不同于西方讲究真实和写生,中国的传统艺术,特别是绘画艺术更注重精神的传递和表达。齐白石曾经说过,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就是对中国传统美术的一个概括。它讲究的是描绘真实与理想寄情于其中,从中传递出千百年来文人墨客的情怀,可以是佛家的慈悲,可以是道家的缥缈,也可以是儒家的入世出世的情怀,更可以是三者的融合。多元文化情境下美术欣赏教育的一点,就是让我们从中寻找属于自己民族的根,它们可以是先秦铸就礼乐的青铜器,也可以是秦代展现国力的兵马俑;可以是展现汉代深沉气魄的石雕,也可以是挥洒着大唐豪迈奔放的狂草……例如,在欣赏先秦时期的青铜器时,可以同当时那段神话与现实交织历史形成互动,同时将夏禹铸造九鼎的神奇传说和青铜器在当时的地位作用联系起来,引起学生对这节课的兴趣。而在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同时,完全可以让学生寻找一些山水田园诗来配图,甚至有些山水田园诗人本身就是山水田园画家,像大家熟知的王维。由此可以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通过在传统文化中寻找自我,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本国的传统和文化,欣赏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第二,向其他文化学习。从过去到现在,不同的文化在这个地球上共同存在是一个既定的事实。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的文化之间有冲突对立,也有交流融合。而不同文化在发生冲突和摩擦的时候,也依然伴随着沟通和交流。它们是相依相存、彼此共生的矛盾统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正如我们在唐代的石刻雕像中发现来自草原文化的痕迹,那是汉匈相互争斗时带来的另类的文化交流。又或者古罗马古希腊文化几乎全盘接收,在此基础上又获得了新的发展。文化的发展从来都不是固步自封的,只有开放和交流才会为它增添活力。在多元文化情境下进行美术欣赏,就要注意将不同的文化整合起来,充分发挥文化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在美术欣赏教育中学习和了解别的民族和国家所创造的文化的精粹,进而使学生具备足够的跨文化素养,将目光放眼全球而不是仅仅偏安一隅。这个世界是如此之小而又如此广阔,孕育出了那么多丰富多彩的文化。如果不能培养出足够开阔的眼界,仅仅将目光只集中在本国文化上,是非常浪费的。只有去充分了解别的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和艺术资源,才能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待传统文化。才能通过对不同文化之间的对比更好地认识自我,体会到本民族文化的优秀之处。例如将中国的宗教壁画同西方的宗教壁画相对比,大家能从中发现什么异同?中国的宗教壁画大都是佛经里的故事,西方的宗教壁画则多为基督教里的故事,双方大都是为了劝诫信徒或者诠释宗教权威而创作出来的,因此在刚开始的时候都略显呆板。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文化的发展,中国画像中的神佛越来越接近人,像唐朝的飞天壁画就不再是印度风格,越来越具时代的特色。同理,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壁画,相对于之前的强调神性,看起来更接近于人。我们可能认不出西方宗教壁画画的是什么人,又或者讲述了什么故事,但是东方的壁画却可以认出其中的神灵,猜测出其中的故事。西方的宗教壁画追求真实和神性,东方的则更加飘渺。二者之间有相似也有不同,通过这种对比能更好地认识自己民族的文化,同时也提高自己对别的民族文化的鉴赏能力。(www.xing528.com)

第三,海纳百川,推陈出新。仅仅是了解本国的传统艺术文化和别国的艺术文化还不够,还要学会吸收其中的精髓,反哺本国文化,推陈出新。对学生进行多元文化美术欣赏教育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在有足够多的见识和知识的情况下,根据本国国情,创造出新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艺术文化。多元文化的理想状态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群体都能在保持自身的文化和身份认同的同时,能理解尊重他人,并且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强调的就是在保存自我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吸收其他的文化,以达到互相尊重、相互促进的目的。无论是对传统的认识了解,还是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别的文化,其目的都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文化认知,认识到文化的多元性。除了要重视中国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相互促进与融合之外,还要注意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文化的发展。例如将西方印象主义以后的现代绘画与中国传统水墨画意境相结合的林风眠,他并不像徐悲鸿那样从外到内的对绘画进行改造,而是更注重将东西方的文化上的冲突转变为精神上的融合。林风眠调和了中西方艺术,从中汲取营养,身体力行地创造出具有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且具有鲜明的个人特征的抒情画风,为中国现代绘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发展道路和艺术风格。与林风眠差不多同时代的画家张大千走的则是另外一条道路。他在人生的前五六十年里,大量临摹古人的绘画作品和雕塑,并且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同时从大自然中获取创作灵感。这些在为画家奠定了坚实基础的同时也带来了束缚。为了摆脱这些束缚,张大千决定从传统中走出来,此后花了差不多十年的时间,将泼彩法运用到自然的地步,画风已经不再受传统山水画风的限制,反而神似抽象主义的表现手法,彩墨在他的画中清新自然地流动中。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画风朝着现代画作方向进行转变,也为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革新思路。通过这俩人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只有将根基埋入本国的文化之中,兼收并蓄他国的文化,不断地超越自我,不断地进行创新,中国美术才能焕发出生机与活力,中国艺术才能不断地向前发展,摆脱衰落的局面。

强调在多元文化情境中进行美术欣赏的学习,就是为了能让学生认识传统、明确自身的定位,了解其他文化,尊重世界的文明与发展,从而建设理想的美术欣赏教育模式。强调将传统与创新,自我理解与尊重他人融合在一起,为非专业美术学生和专业美术学生提供更多的文化底蕴和发展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