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后现代主义溯源及其理论简介:美术教育理论研究成果

后现代主义溯源及其理论简介:美术教育理论研究成果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后现代的起源及理论实际上是众说纷纭,学术界对后现代主义的研究也是分歧丛生,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后现代理论。然而,在后现代主义理论情景下,多元文化的不确定性,使得现代主义所提出的“进步”“发展”“启蒙”逐渐丧失了意义。因此,后现代主义排斥总体性话语和形而上学的二元分立,推翻了现代主义对主体和理性的绝对确信。后现代主义倡导的多样性、多元文化促进了开放性的思维。

后现代主义溯源及其理论简介:美术教育理论研究成果

随着当代艺术美术教育的融合,后现代主义思潮下的艺术馆、课程方式等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早提出“后现代”这个词的是英国画家查普曼,他在1870年提出“后现代绘画”。随后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也提出这个概念,指出西方支配力的告终,个人主义、资本主义等西方传统文化的衰落以及非西方文化的兴盛。1960年开始,这种广义的文化理论研究在法国掀起热潮,到20世纪90年代传播到第三世界国家,成为一种影响广泛的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

关于后现代的起源及理论实际上是众说纷纭,学术界对后现代主义的研究也是分歧丛生,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后现代理论。“后现代”一词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它以自觉的自相矛盾的、自我颠覆的叙述形式出现。后现代主义在诸多学科如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政治学等均有涉足,复杂多样、众态分呈,但就其内在的精神实质而言,也存在着一致之处。从哲学视角来看,后现代主义就是对现代的否定:反对人的主体性和理性带来的思想上的同一性和总体性,追求多元文化差异性。

现代文化认为:人具有自身的理性意识,只有在理性思考下才能发现事物的理论规范和实践规范。笛卡儿提出“我思故我在”,奠定了现代主义观念在人的精神上的主体性。然而,在后现代主义理论情景下,多元文化的不确定性,使得现代主义所提出的“进步”“发展”“启蒙”逐渐丧失了意义。其中“主体哲学”被认为存在某种意识形态因素,是一种先验的存在。而理性是现代性确立的前提,表现出要么是一种简约化——它排除了丰富的现实形貌和话语的暴力,要么就是一种盲目的确信——认为知识和技术可以被用来发展一切、整合一切,能够成为改善社会及个人行为的准则。因此,后现代主义排斥总体性话语和形而上学的二元分立,推翻了现代主义对主体和理性的绝对确信。在他们看来,这种绝对确信是对差异性的排斥,是以一元性的话语压抑多元性的存在。他们信奉从多元的角度多视角看待事物,讲究并尊重个体的差异性,而排斥“启蒙时代的自律主体”。(www.xing528.com)

后现代主义倡导的多样性、多元文化促进了开放性的思维。传统的思维方式讲究“唯一真理、绝对主义”,压制个性的发展。后现代主义开放性的思维表达了一种宽容的态度,即学习他人、包容他人、倾听不同的意见和见解。同时,后现代主义鼓励人们创新、创造,开展新的领域、新的视角,这体现出其本质上的创造性。美国后现代世界中心主任大卫·雷·格里芬就曾提出“创造性是人性的一个基本方面”这样的命题。每个人都有创造性,这是人类固有的能力,我们接受不同的创造性,同时又是创造性的存在物,我们需要通过自己的潜能获取我们需要的东西,这是“后现代”本身的建设性内涵。后现代并不是全盘否定,而是唤起人们的创作热情,是一种正向的能量。

后现代主义在西方是一种影响巨大的思想,它是后现代社会(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产物,不仅代表一种文化现象,其本身也是一种思维方式,鼓励人们进行创造,是一种积极的价值取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