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绘画历史上曾经涌现出很多惊艳绝伦之辈,其绘画风格自成体系,特征鲜明,产生了很多影响巨大的流派,留下了不少名垂千古的作品。这些名家大师均具有独特的风格,合乎场景,得体适宜,影响深远。而不少画家由于过分追求效果,反而形成了一种空洞做作、缺乏个性的风格。中国传统的美术教育,是非常注重风格研究的,通过观照、模仿、创新,从而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绘画体系,自成一家的独特风格。
中国近代画家徐悲鸿,9岁开始习画,每日临摹晚清名家吴友如的画作一副,13岁随父亲在乡村镇里漂泊,1919年赴法留学,并游历欧洲,观摩研究西方美术。在西欧留旅了8年之后,徐悲鸿先后走访了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意大利的米兰、佛罗伦萨、罗马等地。美丽的异国风情以及欧洲绘画大师的佳作塑造了他的审美理念、创作风格。他将西方艺术手法融入中国画中,他的素描和油画中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他的代表作油画《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巨幅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表现出了人民群众的坚忍不拔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表达了对民族危亡的担忧和对光明和平的向往。而他常画的奔马,驰誉世界,表达了令人振奋的生机和力量,成为现代中国画的象征和标志。
中国的传统山水画,在五代、宋、元等画家的努力下,奠定了写景、诗意、抒情的基本格调,树立了高不可攀的艺术高峰。而画家董其昌,取百家之长,变为己格。他曾言:“以蹊径之怪奇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不如画。”因此他追求所谓的“生”“拙”“真”“淡”的趣味,注重笔墨的形式美,构造古淡雅逸的意境,以简淡的笔墨体现天真、秀逸的气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艺术和风格。正所谓,师法舍短,唯有不断研究风格的最伟大的模范,才能保持风格的纯洁。(www.xing528.com)
中国美术史上的美学问题诸多,其中有一个问题很少有人提及,即地理环境对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的影响。梁启超从不同的天然景物对人的想象力、对一个时代的审美风貌、对人们的审美情趣等三个角度的影响进行了论证,形成不同的意境与风格。而他却并未将这种影响绝对化,他对以上论断做了补充,提出“‘文学地理’常随‘政治地理’为转移”的命题。南宗和北宗是中国传统的两大重要风格体系。南宗画发源于士大夫与在野文人的业余绘画,画家们多隐居深林,面对自然,追求淡泊平和、悠然出尘的画风,反对宫廷气、画家气等。南宗以老庄哲学作为自己的核心思想,经王微、王维、苏东坡等,逐渐形成了蕴含自然气息的风格体系。而北宗画,又称宫廷画,更多的是表现统治阶级的思想感情及政治观点。
南宗画为中国绘画提供了主体精神,强调绘画的意境与格调。而绘画具有的本体自律性,是其独特的表现语言。从这个角度来看,南宗和北宗是相通的,美术史上呈现风格多元化的现象。在风格多元化的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师徒传承制是流派产生的一大助力,“风格”一词更适用于此种教育方式。徒弟在流派风格的影响下,更能采百家之长,转益多师,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