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外国美术教育优秀理论:文化情境下的研究

外国美术教育优秀理论:文化情境下的研究

更新时间:2025-01-17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二)实用主义的美术教育论实用主义的美术教育理论认为,美术教育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艺术门类,人类的生产、生活等活动都离不开美术。从实用性的目的来看,实用主义美术教育论可以分为就业、发展经济、生活应用、服务政治等。

(一)技能美术教育论

技能美术教育论认为美术是一门技能性、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在美术的教学活动中,主要是教授学生绘画的技法技能。回顾人类最初的美术教育,也是从实用技能教育开始的。而现在很多职业性的美术教育,更是以技能教育为主导思想。在美术课程开设的初期,最早也是将教学的重点放到绘画技能的培训上,并由此来实现育人功能。我国在一段时期内,片面地接受西方的技能教育思想,片面强调美术技能和技艺的学习,从而形成了一些美术教育方面的思维定式。事实上,客观评价技能美术教育论,我们会发现仅仅依靠学习绘画或者手工的技能是无法建立起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的。同时,缺乏想象理解和创造的技能教育论也会使理想的教育目标难以实现。技能美术教育论对美术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因为技能美术教育理论认识到了美术教育过程中的实践性和技能性的特点,在特殊时期也发挥过很大的作用,但是就认识范围来说,技能美术教育论对美术的认识面过于狭窄,不是适合美术教育发展的理论。

(二)实用主义的美术教育论

实用主义的美术教育理论认为,美术教育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艺术门类,人类的生产、生活等活动都离不开美术。从实用性的目的来看,实用主义美术教育论可以分为就业、发展经济、生活应用、服务政治等。从就业方面来看,掌握一定的美术技能,对于人们找工作是很有帮助的,这种技能更加倾向于职业技术。从发展经济的角度来看,发展经济,从事某些科学研究工作等,都需要绘制图纸,而这种能力正是需要美术能力和美术修养作为辅助的,所以将美术定位到工具课里面去,对于发展经济的帮助是很大的。从生活实用的角度出发,认为生活中很多方面都需要应用到美术,所以说美术课应该教授学生自身所感兴趣、又能和生活比较接近的美术,将美术课定位到应用课的范畴之内。

(三)审美教育论

审美教育理论认为,美术教育的根本功能是对人进行美育,也就是说要对人进行美感教育,健全人的审美心理结构,陶冶情操,使人具有完整的个性,获得全面的发展。在这种美术教育理论中,艺术是人类的审美对象,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审美教育论将美术课定位为美育课,目的是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丰富人的审美理想。(www.xing528.com)

(四)创造教育论

创造教育论最初是在19世纪中叶出现的,当时有人提出要通过艺术教育恢复“人是创造主体”的主张。19世纪末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人才培养越来越重视,这种趋势推动了在人才培养中对创造性的侧重。创造教育论主要是强调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发挥主体的创造性,将美术教育作为培养人的创造能力的一种积极手段。创造教育论的产生,主要是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起到过重大作用。198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国际美术教育学会上进行了“社会文化变革的挑战与创造教育”主题会议,着重讨论了人是创造主体,以及创造教育论的中心内容,会议之后,“创造教育论”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纷纷予以强调和发展,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这种强调渐渐走向了极端。

(五)以学科为基础的全面综合教育论

以学科为基础的全面教育综合论,流行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当时人们认为美术学科最基本的四个领域为:美术创作、美术史、美术评论和美学,简称为DBAE。这种以学科为基础的全面综合教育论,是一种相对比较全面和综合的美术教学和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方法源自于布鲁纳的课程理论,以及布氏兄弟所提倡的美术课应该强调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解力。后来经过巴肯教授和斯密斯教授等教育学家的努力,引入了美术教育理论的范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