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朝历史沸点:权臣杀三帝,铁血迷乱的大一统前

北朝历史沸点:权臣杀三帝,铁血迷乱的大一统前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宇文护积极策划下,西魏恭帝三年的最后一天,西魏恭帝元廓下诏将皇位禅让给宇文觉,这样拓跋珪开创的大魏王朝,在历经一百七十一年后彻底落幕了。废帝元廓被降为宋国公,不过他的赋闲生活只持续了两个月,宇文护派人将他杀掉了,由此拉开了他诛杀皇帝的序幕。宇文觉失去了左膀右臂,但他并不甘心,为了继续实施原定计划,他多次请求宇文护将两人调回京城。

北朝历史沸点:权臣杀三帝,铁血迷乱的大一统前

宇文泰死后,宇文护顿时有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虽然他获得了宇文泰的授权,而且自己年过不惑,但与李弼、于谨、赵贵、独孤信等柱国相比,还是显得太嫩,他担心无法镇住这些与宇文泰平起平坐的老臣们。

该怎么办呢?宇文护找到了其中的于谨,让他帮着出出主意。宇文护觉得此人深得宇文泰信任,想必不会有二心。他果然没有看错人,于谨表示宇文泰对自己有知遇之恩,他一定帮宇文护说话,完成宇文泰的临终遗愿。

第二天朝会上,于谨果然站出来说:“从前国家倾覆,人人心怀问鼎之念。如果没有宇文丞相,就不会有今日之局面。如今丞相刚刚去世,嗣子年幼,中山公(宇文护)是他亲侄子,并受有顾命之托,军国大事理应由他领导。”看到群臣没有出来反对的,于谨转而对宇文护说:“大王如果能主政,我等都有了依靠。”说罢带头行跪拜之礼,其他人看到资历最老的于谨下跪,不管愿不愿意也都只能跟着跪拜。就这样在于谨的大力支持下,宇文护掌控了军政大权。

不过他心里还是不踏实,这次虽然顺利过关,但毕竟宇文觉年龄尚小,自己资历不深,还是要想办法快速树立起绝对权威

宇文护想到了一招——禅代篡位。

在他看来,趁着宇文泰余威尚在,废黜西魏宗室,拥立宇文觉为皇帝,这样才能巩固宇文家族的长远利益,而自己作为拥立新皇的头号功臣,可以名正言顺地凌驾于诸柱国之上。

在宇文护积极策划下,西魏恭帝三年的最后一天,西魏恭帝元廓下诏将皇位禅让给宇文觉,这样拓跋珪开创的大魏王朝,在历经一百七十一年后彻底落幕了。

第二天,也就是周孝闵帝元年(557年)新年,宇文觉登基即位,改国号为周,史称北周,但与以往禅让不同,宇文觉不称皇帝,改称天王,宇文护被封为晋国公,如愿以偿地成为朝中第一人。

废帝元廓被降为宋国公,不过他的赋闲生活只持续了两个月,宇文护派人将他杀掉了,由此拉开了他诛杀皇帝的序幕。

宇文护处心积虑,一步步接近了自己的目标,但离他的最终设想还有些距离,在他看来,想要实现大权独揽必须要解决这几位老柱国,这样才能让自己睡得着觉。

但是以一己之力扳倒在世的五个柱国,无异于痴人说梦。宇文护决定采用“挑动柱国斗柱国”的策略,自己则坐收渔翁之利。

八个柱国中,宇文泰、元欣、李虎已死,剩下的五位性格各异,并非铁板一块。李弼和于谨属于老谋深算型,赵贵和独孤信属于群众公认型,侯莫陈崇属于沉默寡言型,同时也是一个骑墙派。

在宇文护看来,最大的威胁来自于赵贵和独孤信,他们有实权而且威望高,关键对自己有不满情绪,赵贵“自以元勋佐命,每怀怏怏,有不平之色”,独孤信作为拓跋氏的死忠,对宇文护主导的禅代篡权并不赞成。

对付这两位,宇文护采取了“三步走”的策略,第一步给这些元老们加官进爵,赵贵虽然晋升为大冢宰,但取消了“都督中外诸军事”,相当于剥夺了军权。独孤信晋升为太保,但原来“大司马”的实职却被宇文护夺去。第二步是孤立排挤赵贵和独孤信,宇文泰“朝中大事,皆与于谨及弼等参议”,把赵贵和独孤信晾到了一边。最后一步是晋升了与自己同辈的几位为新柱国大将军,削弱赵贵、独孤信等原柱国的影响力,同时为了拉拢侯莫陈崇,这个晋升名单中有他的哥哥侯莫陈顺。

眼见一天天被边缘化,赵贵和独孤信更加不满,特别是赵贵,觉得宇文护欺人太甚,于是他开始密谋发动政变来除掉宇文护。独孤信虽然也感不满,但并不赞成赵贵采用这样的极端方式,在即将动手之际,他劝住了赵贵。

宇文护正愁找不到合适由头收拾这两位,接到开府仪同三司宇文盛的密报,他立即下令逮捕赵贵并将其诛杀,由于独孤信威望很高,宇文护不敢轻易杀他,以参与谋反为名罢免了他的全部官职。不过留着独孤信,宇文护始终觉得不踏实,十几天后,他派人到独孤信家中逼迫其自杀了事。

对于这起谋反事件,疑点颇多,天王宇文觉为此曾下过一道诏书,叙述了整个过程,但却对细节含糊其辞,语焉不详,这很可能是宇文护一手策划的阴谋,赵贵和独孤信死得有些“莫须有”。

宇文护终于可以喘口气了,环顾左右,好像已经没有可以挑战自己的对手了,但是他却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人物,那便是坐在龙椅上的宇文觉。

宇文觉此时已经十六岁,马上便要成年。虽然贵为天王,但实际上没有什么实权,大权旁落的他对宇文护很有意见,身边的几位亲信李植、孙恒、乙弗凤等人看出了宇文觉的心思,他们表示自从宇文护诛杀赵贵后,威望和权势越来越大,朝中文臣武将都巴结于他,这个人早晚会不守臣节篡位,所以应该早点干掉他。

宇文觉心里本来就不满,再加上这些亲信的劝说,便决定要与宇文护撕破脸皮。

宇文觉招来一些武士在后花园练习擒拿之术,准备时机成熟时动手。李植还怕人手不够,找来一个帮手——宫伯张光洛,但没想到坏就坏在这个人身上,因为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宇文护的眼线

宇文护很快便知晓了整个计划,他大感吃惊,没想到宇文觉居然有如此想法,但宇文护毕竟是“老狐狸”,没有表现出什么异样,他让张光洛继续潜伏,不要打草惊蛇。同时外调李植为梁州刺史,孙恒为潼州刺史,不动声色地瓦解宇文觉集团。

宇文觉失去了左膀右臂,但他并不甘心,为了继续实施原定计划,他多次请求宇文护将两人调回京城。(www.xing528.com)

宇文觉的举动让宇文护感到既失望又痛心,他声泪俱下地和宇文觉说:“天下最亲近的关系莫不过骨肉兄弟,如果兄弟间还不能相信,又能相信谁呢?太祖(宇文泰)因为陛下年纪轻,才将朝政托付给我,我竭尽全力,丝毫不敢怠慢。如果说因此冒犯了天威,也是为了对得起太祖的嘱托。只恐陛下杀掉臣以后,那些奸佞小人就会得势,不仅对陛下不利,还可能危及社稷,希望陛下不要相信奸臣的谗言,疏远骨肉。”宇文护这些话说得情真意切,语重心长,宇文觉听后颇为感动,心里想着取消原来的计划。

这下该乙弗凤等人着急了,他们担心此事拖下去,夜长梦多,一旦泄密,宇文护定会收拾他们。于是,他们加大力度劝说宇文觉要丢掉幻想,准备战斗。

犹犹豫豫的宇文觉经不住劝,决定重拾计划,除掉宇文护。他们准备以宴请名义请宇文护进宫然后诛杀之,但所有计划通过张光洛第一时间报给了宇文护。他终于失去了对宇文觉的耐心,让手下尉迟纲去逮捕乙弗凤等人,然后解散宫中宿卫部队,派另一个亲信贺兰祥逼迫宇文觉退位,并把他赶出皇宫幽禁起来。

随后宇文护召集群臣开会,他说:“我受先王托孤之命,拥立了略阳公(宇文觉称帝前的封号),但是他即位以来,荒淫无度,信任奸佞小人,疏远骨肉兄弟,阴谋杀害朝廷重臣。如果我死了,有什么脸面见先王,所以我宁愿对不起略阳公,也不能对不起江山社稷。宁都公宇文毓年龄大,德行好,我今日要废黜昏主,拥立明君,不知大家意下如何?”

生米都煮成熟饭了,大家还能有什么意见呢,一致鼓掌通过。

宇文护立即下令处死乙弗凤、孙恒等人,由于李植的父亲李远,是宇文泰的铁杆亲信,功勋卓著,素有威望,宇文护便将李植交由他父亲处置。

李远质问儿子是否参与了阴谋,李植打死也不承认,而且说得头头是道,李远还真以为李植是被冤枉的。于是,他做出了一个极为愚蠢的决定,带着李植去见宇文护,想着来证明清白。宇文护听说李远带着李植而来,觉得李远不相信自己。他勃然大怒将宇文觉找来,让他们当庭对质,李植无言以对,只能承认。宇文护下令处死李植,并逼迫李远自杀。

孝闵帝元年九月二十八日,二十四岁的宇文毓登上天王之位,史称北周明帝。不久后,宇文护杀死了北周的第一位天王宇文觉,这是半年来杀死的第二位皇帝。

但这还没有结束,下一个被干掉的正是这位新皇帝。

史书上说宇文毓“宽明仁厚,敦睦九族,有君人之量。幼而好学,博览群书,善属文,词彩温丽”。听上去好像只是一个文弱书生,实则不然,他很有主见,并不心甘情愿当傀儡。

不过他的反抗方式和宇文觉不同,不来硬的来软的,宇文毓的法宝是“勤政”,他不近酒色,眼里只有工作,没白天没黑夜,完全是一个工作狂人,凡事事必躬亲,政务处理得井井有条,赢得了群臣的高度认可,威望也越来越高。

就在宇文毓千方百计想拿回权力的时候,宇文护却出人意料地送了个大礼,他或许是想试探一下皇帝的态度,武成元年(559年)正月,宇文护上表提出要“归政于帝”,这正合宇文毓的心意,因此,他没有丝毫推让,二话没说,照单全收了。

亲政后不久,宇文毓听从手下大臣的建议,认为称王不足以威天下,故重新改称皇帝,追尊父亲宇文泰为文皇帝,大赦天下,年号武成。

宇文毓终于可以大展拳脚了,他上台后立即大刀阔斧地进行干部调整,给一些大臣加官进爵,惩治贪官污吏,频繁更换地方长官,这一系列动作引发了宇文护的不满,特别是宇文毓开始插手军队事宜。在归政时,宇文护并没有完全放手,扣留了一项极为重要的权力——“军权”,所以宇文毓干预军队事务,宇文护自然非常敏感,他知道如果失去了军权,自己就会任人宰割,下场会非常惨烈。

不能继续这样下去!宇文护琢磨来琢磨去,决定对宇文毓痛下杀手。

宇文护这次找来的杀手是御膳房厨子李安,此人以厨艺得宠于宇文护,被提升为膳部下大夫,算是派到宇文毓身边的地下潜伏人员,等待有一天被激活来完成重要使命和任务。

武成二年(560年)四月,宇文护悄悄命令李安动手,他在宇文毓的食物中下毒。几天后,毒性发作,宇文毓很快就不行了。不过宇文毓并没有恐慌,他没有叫太医,而是口述了很长一段遗诏,核心意思是自己的儿子年幼,不能担任皇帝,四弟鲁国公宇文邕宽和大度,四海皆知,应由他来继承帝位。

宇文毓在生命最后一刻做出这样的抉择,想必他心里很清楚,如果自己年幼的儿子继位,只会成为宇文护手中的一个新的傀儡,而四弟宇文邕已经成年,唯有他能与宇文护抗衡,日后为自己复仇。

宇文毓看好四弟是有原因的,因为宇文邕确实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他从小便聪明有气度,而且非常用心侍奉双亲,宇文泰很喜欢这个儿子,常对别人说:“成吾志者,必此儿也。”

宇文毓也很信任宇文邕,朝廷凡有大事,都找他来商议,宇文邕表现得很低调,虽然他很有见识,都能说到点子上,但只要宇文毓不问,他便不会轻易发表意见,宇文毓经常称赞他:“此人不言,言必有中。”

宇文毓在口授完遗诏的第二天于延寿殿去世,时年二十七岁。宇文毓死后,因已经有口传遗诏,宇文护也没办法,他只得遵遗诏立宇文邕为帝,是为北周武帝。宇文邕登基后,谥宇文毓为明皇帝,庙号世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