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晚年宇文泰:西魏掌权与暗杀

晚年宇文泰:西魏掌权与暗杀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第一个阶段,宇文泰一步步走向历史舞台的中央,取得了西魏的实际控制权,在精心打理内政的同时,将主要精力用在与高欢的缠斗上。恰好在这时发生了尚书元烈密谋叛乱事件,一些元氏宗亲不甘心大权被宇文泰掌握,密谋将其干掉,但事情败露,宇文泰处死了元烈等人。两个月后,宇文泰派人给废帝元钦送来一杯毒酒,结束了他三十岁的生命。

晚年宇文泰:西魏掌权与暗杀

建德元年(572年)三月十四日,长安城,在北周的皇宫含仁殿,当朝皇太后正在接见从同州(今陕西大荔)回来的头号权臣宇文护

就在刚才,宇文护在临安殿见到了北周武帝宇文邕,宇文邕请他帮一个忙,那便是劝说太后少饮酒。宇文邕表示太后虽然年事已高,但依旧酷爱喝酒,有时喝多了还经常发脾气,自己劝了许多次,但太后不听,希望兄长能好好劝劝她老人家。说罢,宇文邕从怀里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酒诰》,请宇文护一会儿读给太后听。这种小事,对宇文护来讲只是举手之劳,他不假思索地答应了。

两人见到太后后,宇文护便开始读《酒诰》,或许是眼睛已经开始老花,宇文护全神贯注地辨识每个字,显得相当认真,宇文邕则拿着玉板,安静地站在他身后。

宫里的气氛显得相当和谐,太后认真地听着,宇文邕恭敬地站着,殿里除了几个太监和宫女外别无他人,安静得只能听到宇文护的诵读声。

然而谁能想到,一场改变历史的血案即将发生。

就在宇文护读得连自己也感到有些迷糊时,宇文邕突然拿起玉板,用尽全力从背后猛击宇文护的头部,宇文护毫无防备,一声惨叫后应声倒地。宇文邕急呼宦官何泉,让他拿佩刀彻底结果了宇文护,但这个从未杀过人的小太监,由于胆怯和紧张而浑身哆嗦,连砍了几下都没有砍中要害。

正在宇文护拼命挣扎时,卫国公宇文直从内室冲进来,手起刀落,干净利索,不可一世的宇文护立即身首异处。

发生在含仁殿的这次暗杀行动,宇文邕等了整整十二年。

这场皇族内部火并的两个主角本是堂兄弟,被杀的宇文护是北周奠基人宇文泰的大侄子,而杀人的宇文邕则是宇文泰的第四子,为什么兄弟之间会发生如此惨烈的血案呢?

解开这个谜团的答案,要从北周的奠基人宇文泰说起。

宇文泰的一生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前高欢时代和后高欢时代,分界为武定五年(547年)高欢的去世。在第一个阶段,宇文泰一步步走向历史舞台的中央,取得了西魏的实际控制权,在精心打理内政的同时,将主要精力用在与高欢的缠斗上。老对手死后,宇文泰并没有闲着,他在后半生主要做了三件大事:废立皇帝、改革官制、攻城略地。

宇文泰毒杀从洛阳跑来的孝武帝元脩,改立元宝炬后,西魏的朝政大权便被他牢牢掌控。作为十足的摆设,元宝炬几乎没有反抗过,因为他知道反抗除了将自己和元氏扫进历史垃圾堆外,没有任何意义。他一生最大的悲哀不是当傀儡,而是无法保护自己的皇后乙弗氏。

乙弗氏十六岁时,和元宝炬结婚。十年后元宝炬即位她就被册封为皇后。乙弗皇后生活节俭,平时穿旧衣,吃蔬菜,为人仁恕没嫉妒心,元宝炬很喜欢,也很敬重她。乙弗皇后为元宝炬生下十二个孩子,但大多早夭,只剩太子元钦及武都王元戊活着

只是世间事难以完美。当时西魏四面受敌,为了寻求柔然的支持,宇文泰劝元宝炬娶阿那瓌可汗的大女儿,元宝炬不愿意但无济于事。宇文泰早已派出使者前去求亲,使者带回来的话是想结亲也行,但必须是当皇后,否则免谈。

元宝炬没办法只能废乙弗氏,逊居别宫,然后立柔然公主郁久闾氏为皇后。新皇后年轻,根本容不下任何人。虽然乙弗氏已出家为尼,但对于她来讲,只要乙弗氏还住在京城,那就是威胁。元宝炬无奈之下,只好让武都王元戊去当秦州刺史,顺便把母亲乙弗氏一起带走。但他心中还是对乙弗氏念念不忘,密令乙弗氏养发,以备将来还能重聚。

元宝炬对新皇后极为冷淡,大统六年(540年),柔然老丈人大举犯边,不少人认为这是因为乙弗氏的缘故,元宝炬无奈地说:“哪有为了一个女子而征发百万人的事情呢?虽然如此,可是让人说出这样的话,我还有什么面目见将帅?”忍痛赐令乙弗氏自尽。乙弗氏哭着说:“愿皇上活千万岁,天下得以平安,如果这一切都能实现,我死了也没有什么怨恨。”说完乙弗氏进入室内,“引被自覆而崩”。

元宝炬从此后更加无欲无求,有次他登逍遥宫,远望嵯峨山对左右说:“望到这山,不禁让人有脱屣归隐的意思。如果我满五十岁了,我就将皇位交给太子,自己在山中采摘饵药,不再像现在这样一日万机了。”但不幸的是,他只活了四十五岁,幸运的是,他是正常死亡,结局远比元子攸、元晔、元恭、元朗、元善见等亲戚好得多。

元宝炬死后,太子元钦继位。恰好在这时发生了尚书元烈密谋叛乱事件,一些元氏宗亲不甘心大权被宇文泰掌握,密谋将其干掉,但事情败露,宇文泰处死了元烈等人。

新皇帝元钦对元烈深表同情,他不愿意再做宇文泰手中的提线木偶,决心来个鱼死网破。他先是找来了皇族临淮王元育、广平王元赞等人商议,但这几位觉得这样做无异于主动找死,哭着劝元钦切勿一意孤行。元钦执意要坚持到底,他又找来了三位禁军将领李基、李晖和于翼,这三位和他一样都是宇文泰的女婿,算是连襟,元钦用君臣大义来感召他们,想创造一个“四个女婿联手除岳父”的神话,但神话毕竟是神话,这三位怎么会为一个傀儡皇帝去除掉权势熏天的岳父呢,结果三人前脚出宫扭头便向老丈人告了密。

宇文泰立即动手,废掉了元钦,改立他的四弟元廓为帝,是为西魏恭帝。两个月后,宇文泰派人给废帝元钦送来一杯毒酒,结束了他三十岁的生命。

元钦在历史的星空中就像一颗匆匆而过的流星,但是他创造了一个充满正能量的记录,唯一一个践行一夫一妻制的皇帝,而陪伴他终生的女人恰恰是废杀他的宇文泰的女儿。

元钦还是太子时,宇文泰便将长女嫁给了他,这无疑是一桩政治婚姻,宇文泰原本想让女儿成为安插在储君身边的“眼线”,但殊不知自己的女儿并非和他一条心,她十分同情元钦,过门后便死心塌地地向着自己的老公。元钦对她的态度也从最初的敌视、防备逐渐变成亲近和爱怜,两人之间情深意浓。

元钦登基后,便将宇文氏册立为皇后,史书记载,“帝深重之,专宠后宫,不置嫔御”。元钦无论做太子还是后来当了皇帝,都没有再纳其他女子为姬妾,他将所有的爱意都给了宇文氏一个人。元钦被毒害后,宇文皇后悲不自胜,随后也服毒而死,实现了两人“生而同衾,死亦同穴”的夙愿。(www.xing528.com)

改革是宇文泰当政的一个鲜明特征,他先是重用苏绰推行“六条诏令”,进行了全方位革新。在后高欢时代,他又任命卢辩按照周礼对官制进行了大规模改革,设置了六官。宇文泰为太师、大丞相,李弼为太傅、大司徒,赵贵为太保、大宗伯,独孤信为大司马,于谨为大司寇,侯莫陈崇为大司空,这六位无一例外都是西魏核心权力圈“八大柱国”的成员。

所谓“八大柱国”,是指八个人,不是八个国。大统十四年(548年),宇文泰被西魏皇帝元宝炬任命为柱国大将军。为了笼络各方势力,几年后,宇文泰奏请西魏皇帝一口气封了七个柱国大将军,分别是赵贵、李虎、李弼、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和元欣,其中广陵王元欣是皇族,加封他主要是照顾皇族的面子,实际上他只是一个打酱油的角色,其他几位是真正的实力派。八柱国中,宇文泰独占鳌头,地位比较超然,而元欣只是挂名而已,实际上是六柱国,正合周礼治六军之意。六柱国各督两个大将军,所以有了十二个大将军,每个大将军督两个开府,每个开府各领一军,共二十四军,这就是宇文泰首创的“府兵制”。

“八柱国十二大将军”相互联姻,相互依托,最终形成了一个空前绝后的政治势力——关陇集团。它就像一块星云,孕育了以后的北周、隋、唐。

这些柱国的儿孙们相当出众,杨忠的儿子是隋文帝杨坚,李虎的孙子是唐高祖李渊,李弼的曾孙李密也是隋唐时代的风云人物。女儿们也当仁不让,特别是独孤信,他七个女儿中老大、老四和老七分别嫁给了宇文泰的大儿子宇文毓,李虎的儿子李昞和,杨忠的儿子杨坚,她们后来分别成为北周明敬皇后、大唐元贞皇后(被李渊追封)和隋朝文献皇后,独孤信一人的女儿居然成为三个王朝的皇后,这个记录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高欢死后,宇文泰虽暂停了对北齐的进攻,但是趁着侯景叛乱和南梁内乱,夺取了汉东、益州、襄阳等地,控制了长江上游和汉水,特别是西魏废帝三年(554年),他令于谨、宇文护等进攻江陵,攻陷后将城中的梁元帝处死,就此原来梁朝的雍州诸郡都收归西魏所有,西魏的版图几乎扩大了一倍,一下子成为割据三国中最具备统一实力的一方。

宇文泰靠着雄心壮志和不懈努力,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一代枭雄。但自然规律无法违背,在不断获得成功的同时,他也渐渐老去,宇文泰觉得必须将接班人事宜提上议事日程了。

宇文泰一共有十三个儿子,真正能够进入候选名单的只有两位——庶长子宇文毓和嫡长子宇文觉。从宇文泰本意来讲,他打算立宇文觉为世子,但是他一时又很难下决心,这是因为鲜卑人的规矩和汉人不一样,兄终弟及,没有弟弟就轮大儿子,没有什么庶长子、嫡长子之分,更重要的是宇文毓的岳父不是一般人,是西魏王朝第二号人物大司马独孤信。

宇文泰和独孤信虽是儿女亲家,但彼此的关系却很微妙。两人同是武川老乡,也一同征战多年,但并不是心灵相契的朋友,相反充满猜疑和忌惮。

独孤信当年从洛阳单骑追随孝武帝元脩入关,表达对元氏皇族的绝对忠诚,但没想到元脩很快便被宇文泰毒杀,独孤信一时陷入了非常尴尬的境地。但是金子总会发光,独孤信凭借自己的才干很快走出困境,在西魏朝廷确立了自己的位置。当然这并非是宇文泰想看到的,他把独孤信外放为陇右大都督、秦州刺史,让他远离权力中心。但没想到,独孤信在秦州干得很起劲,政绩突出,深得民心,威望空前高涨,这又让宇文泰深感不安,后来索性又把他调回京城。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两人的关系,那便是“面和心不和”。

中间还有人出来火上浇油,当年侯景背叛东魏时,东魏的大臣魏收曾写过一篇檄文,文中说独孤信据陇右不从宇文氏,这更加引起了宇文泰的疑心,而且独孤信的女儿个个争气,通过与各大门阀的联姻,独孤信与朝中权贵的关系亲上加亲,这使得宇文泰感到更加不爽。

不看僧面看佛面,宇文泰担心如果不立宇文毓而立宇文觉,独孤信有可能出来搅局,想来想去,觉得反正迟早要捅破这层窗户纸,不如索性先把话说到明处。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四月,宇文泰召集群臣开会讨论接班人问题,他开门见山地说:“我想立嫡子宇文觉为世子,但唯恐大司马不安,该如何是好?”众人看看宇文泰,再看看独孤信,不知说什么好。只有宇文泰的另一个儿女亲家,也是他的铁杆拥趸尚书李远站出来说:“自古以来的规矩都是立嫡不立长,宇文觉为世子,理所应当,没有什么可忧虑的。如果独孤信敢说三道四,请允许我杀了他。”

宇文泰见李远拔出刀来,急忙劝阻道:“你这是干什么呢?不至于,不至于!”这场戏演到这里,独孤信无法再保持沉默,他站出来表示对此没有任何异议。退朝后李远走出宫廷外拜谢独孤信说:“刚才面临国家大事不得不这样,希望你能谅解。”独孤信也感谢李远说:“今天幸亏有你才把这件大事决定下来。”

两人说的是否是真心话,不得而知,总之一场接班人之争就此落下帷幕。

但是仅确定接班人是远远不够的,当时宇文觉只有十五岁,在宇文泰看来,如果想让他站稳脚跟,必须要选择一个强有力的人物加以辅佐。

宇文泰选中的人是自己的侄子——宇文护。

宇文护是宇文泰长兄宇文颢的儿子。当年宇文泰的老爸宇文肱带着他们兄弟四个参加六镇起义,但最后活下来的只有宇文泰一个人,而且三位兄长的儿子也大多被杀,能够依靠的只有长兄的两个儿子宇文导和宇文护。

宇文泰本来更倚重宇文导,这个侄子跟随自己南征北战,屡建功勋,但天不遂人愿,宇文导英年早逝。不过,宇文护表现也很出色,宇文泰对他同样很欣赏,曾说道:“此儿志度类我。”就是说宇文护气度不凡,很像自己。

西魏恭帝三年九月,北巡途中的宇文泰突然得了重病,走到泾州(今甘肃泾川)时,病情越发严重,他知道自己去日不多,便派人快马急召宇文护。见到宇文护后,他说:“我如今已危在旦夕,恐怕不久于人世。我的儿子都还年幼,但是外敌内忧尚未平定,此后江山社稷都托付给你,希望你勉力从事,完成我的夙愿。”

一个月后,一代枭雄宇文泰病逝于云阳宫,结束了五十年的传奇人生

宇文泰的老对手高欢比他多活了两岁,但比他早死九年,两人的相继离世,标志着南北朝一个叫作“双雄会”的时代结束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