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朝铁血迷乱,高欢全权调查

北朝铁血迷乱,高欢全权调查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欢被彻底说动,他让司马子如全权负责调查此事。而那位“父子通吃”的郑大车也没有受到任何处罚和影响,高欢对她依旧宠爱,后来她为高欢生下了第十四子高润。成功逃过处罚的高澄,没有丝毫收敛,色胆变得更大。所以高仲密投降献城,立即成为东西魏的头号爆炸性新闻。

北朝铁血迷乱,高欢全权调查

不觉四年过去,两国都休整得差不多了,内政治理得都不错,于是不由把目光又瞄向了对方,第四次大战不可避免地到来了。

这次大战的导火索是东魏北豫州刺史高仲密,他占据虎牢关后投降了西魏

高仲密是猛将高敖曹的二哥,高家兄弟无论是高乾还是高敖曹,对高欢都忠心耿耿,为何高仲密会选择反叛呢?

这和一个好色之徒有关,此人正是将东魏朝政治理得井井有条的高澄。

高澄治国有一套,贪色也有一套,是个名副其实的风流公子。他在这方面做出的最惊天动地的事情,是在十五岁时与父亲高欢的宠妾郑大车通奸,给他老爸带了一顶有色帽子。

高欢当时在外打仗,回朝后一位婢女向他告发此事,还有两位婢女在旁作证。高欢顿时暴跳如雷,没想到自己的儿子办下如此丑事,他打了高澄一百棍,然后将他关起来。

“由子及母”,高欢下令将自己的结发妻子——高澄的生母娄昭君也关了起来。当时大尔朱氏正得宠,生下了彭城王高浟,高欢想改立大尔朱氏为王妃,并废掉高澄的世子之位。

高澄不愿意就这样退出历史舞台,头脑聪慧的他托人找到了高欢非常信任的司马子如,恳求他想办法,无论如何也要帮自己摆脱困境。

司马子如假装不知道内情,像往常一样前来拜会高欢,酒足饭饱之后司马子如问为什么没看到夫人呢。高欢是一肚子苦水,就把详细情况告诉了司马子如。司马子如听后,先是拿自己现身说法:“这种事很正常,我的不肖儿子司马消难也与我的小妾私通,像这种家丑只能遮掩,岂能张扬。”司马子如果然是高人,他先自亮家丑,让高欢找到了心里平衡,觉得原来不光是自己儿子干出这种不肖事情,其他人的儿子也有这么干的。

接着司马子如动之以情地说道:“王妃是大王的结发妻子,在大王最困难的时候,广散家财来资助你。大王在怀朔时被镇将杖打,体无完肤,还是王妃日夜喂水喂饭,才使大王得以康复。后来为了逃避葛荣,你们一起逃亡并州,最困难的时候,又是王妃烧马粪做饭,自己制作马靴,这样的恩义怎么可以忘记呢?”

司马子如显然用的是忆苦思甜法,将过去一幕幕令人感动的场景又拉回到高欢眼前。司马子如最后说道:“大王现在的生活多么幸福,夫妇相助相爱,女儿嫁给皇帝,儿子继承你的事业,为什么要轻易改变呢。何况现在还没有调查清楚,婢女的话是否可信尚不可知呢。”

高欢被彻底说动,他让司马子如全权负责调查此事。司马子如先找到高澄责问他说:“男子汉大丈夫,为何要畏惧父亲的权威,说假话诬陷自己呢?”高澄顿时明白,矢口否认自己做过此事。接着司马子如威逼两个婢女推翻自己的证词,又胁迫那个告状的婢女自杀,然后向高欢汇报说,一切都是子虚乌有,高澄蒙受了“不白之冤”。

高欢听后非常高兴,下令释放娄昭君和高澄,并立即予以召见,当他看见结发妻子娄昭君一步一磕头,儿子高澄也是边走边跪时,心里颇为感动,一家人相拥而泣,和好如初。

成功解决了高欢家庭危机的司马子如,得到了丰厚的赏赐。高欢在家宴上赏赐他一百三十斤黄金,并说“全我父子者,司马子如也”。而那位“父子通吃”的郑大车也没有受到任何处罚和影响,高欢对她依旧宠爱,后来她为高欢生下了第十四子高润。

成功逃过处罚的高澄,没有丝毫收敛,色胆变得更大。有次他看到了高仲密的妻子李昌仪貌美如花,而且才艺出众,这让他颇为心动,他意图非礼李昌仪,但遭到了拼死反抗,虽然最终没有得逞,却扯烂了李氏的衣带。

这位李美人是高仲密的第二任妻子,他的前妻是高澄身边红人崔暹的妹妹,因为感情不和,高仲密休了前妻,崔暹对此非常不满。高澄当然站在崔暹这边,他给崔家妹妹找了门第更高的人家改嫁,并亲自出席婚礼,给足了崔暹面子。

李昌仪脱身后向自己的夫君哭诉,高仲密原本就与崔暹不和,现在高澄又调戏自己的老婆,他气不打一处来,把个人情绪都带到工作上,从此怠慢公务,无心理事,作为御史中尉,不仅不纠察百官,还多有宽纵。高欢看到他这个样子,当着群臣的面责备了他一顿,免去了他御史中尉的职务,外放到两魏边境的北豫州去担任刺史。

高仲密虽然当了刺史,但高欢并不给他军权,由将军奚寿兴统领军队,高仲密仅限管一管民政,这让他更感不满,新仇旧恨涌上心头,他决定不再委曲求全,设计抓捕了奚寿兴,然后统领守军叛降西魏。

如果说仅仅是一个刺史向敌方投诚,犯不着双方大动干戈,但关键是高仲密献出的虎牢关,战略地位太过重要,此地南连嵩岳,北临黄河,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如果丢掉虎牢关,东魏将失去对河南的控制权。

所以高仲密投降献城,立即成为东西魏的头号爆炸性新闻。

虎牢关就像一块肥肉,高欢和宇文泰谁都不肯放过,两人几乎同时发兵,双方最终在邙山遭遇。这次主动进攻的是宇文泰,他本来想采用偷袭战术,下令将士饱餐一顿后,丢弃所有辎重,像风一般疾驰杀向东魏军队。但西魏兵的一举一动都在高欢的监控中。

宇文泰率军杀向邙山时,发现东魏军已经占据有利地势,看上去好像在此等候多时了,于是“偷袭快攻”只能变成“阵地战”,双方很快便陷入混战,高欢令手下猛将彭乐带着千余名精锐,进行迂回包抄。

彭乐就是当年在沙苑之战中把流出的肠子塞进腹部的那位,他带着人马冲入敌阵,很快便消失得无影无踪,有人向高欢报告说彭乐临阵投降了,高欢听后大怒,正在破口大骂时,彭乐回来了,还带着俘获的临兆王元柬等五个王爷和督将参谋等总共四十八人。

高欢信心大振,下达了总攻命令,东魏兵早有准备,倾巢而出,西魏军队一时间无法抵挡,纷纷溃败,光被斩首的就有三万余人。

高欢命令彭乐追击宇文泰,宇文泰此时极为狼狈,左右手下都不见了,他只能单枪匹马向西逃窜,惊魂未定的他很快便听到身后有人大喊:“宇文黑獭,看你往哪里逃?”

宇文泰回头一看是彭乐,他知道自己根本就不是彭乐的对手,如果继续逃跑,恐怕只有死路一条,宇文泰调转马头停下来对彭乐说:“你就是彭乐吧,你如此追我,真是好傻好天真。”一句话把彭乐说得摸不着头脑,宇文泰接着说:“你动脑子想想,今天没有了我,明天还有你吗?‘狡兔死,走狗烹’这句话总听说过吧,不如拿着我丢下的金银财宝回营去吧。”

彭乐虽然书读的不多,但还是听别人说过“狡兔死,走狗烹”这六个字,觉得宇文泰说得有道理,便放他一马,自己带着一袋子金银财宝回营向高欢复命。

高欢本以为这次宇文泰在劫难逃,没想到彭乐回来说:“宇文泰侥幸逃跑,但已经被我吓破了胆。”高欢问清楚来龙去脉,一怒之下抓起彭乐的头往地上撞,手中的刀举了几次,做出要砍他脑袋的样子,但只是做做样子,他还是舍不得杀掉手下的第一猛将。

彭乐被撞得满头是血,知道自己犯下了大错,请求高欢再给五千兵马,一定会把宇文泰给抓回来。高欢被他搞得哭笑不得,骂道:“你都把人给放了,还怎么追得回来。”这场闹剧最后以赏赐三千匹绢收场,但前提条件是彭乐要将赏赐背回去,无从知道三千匹绢的具体重量是多少,应该像一座小山,想必彭乐背负如此沉重之物非常痛苦,算是又奖又罚了。

宇文泰侥幸逃生,出了一身冷汗的他跑回大营收拾兵马,准备第二天发动进攻。

这次倒霉的该是高欢了,宇文泰集中兵力猛攻高欢所在的中军,高欢没想到他会如此迅速卷土重来,东魏军随即被击溃,和河桥之战的宇文泰一样,高欢的坐骑也被流矢击中,手下将领赫连阳顺将自己的马让与高欢,他这才带着几个随从脱离重围。

但危险并没有解除,西魏兵紧追不舍,关键时刻都督尉兴庆挺身而出,他对高欢说:“大王赶快撤退,我腰中有百箭,可以射杀百人,保护大王安全撤走。”高欢为此感动落泪说道:“如果我们都能生还,封你为怀州刺史,如果你不幸战死,让你儿子做刺史。”尉兴庆倒也实在,他说:“我儿子太小,希望让我哥哥做刺史。”

尉兴庆用性命兑现了承诺,他一个人血战到底,箭射完后被西魏军所杀,但为高欢跑路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高欢刚喘了口气,危机又再次袭来。一个东魏降兵将高欢所在的位置泄露,宇文泰令贺拔胜带兵追击,很快便发现了准备逃走的高欢,贺拔胜执长矛赶上来,好几次长矛尖都差点刺到高欢。

高欢吓得心脏都快从胸腔里掉出来了,他似乎已经嗅到了死亡的味道。危难之际,身边的将领段韶射中了贺拔胜的坐骑,等随从给贺拔胜找来备用马时,高欢已经逃得无影无踪了。贺拔胜只能感叹道:“今天竟然没带弓箭,这是天意不让我杀高欢!”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高欢好不容易逃回大营,他向宇文泰学习,立即整理军队进行反扑。赵贵率领的左军无力抵抗率先溃退,于是形成了连锁效应,西魏军队纷纷后撤,宇文泰也无法控制,只好下令全军撤退。东魏军乘胜追击,幸亏独孤信收留一些残兵,从后面突袭东魏军,这才让他们放慢了追击速度。

高欢一直追到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区)一带,有的将领建议应一鼓作气继续进攻,攻克关中,灭掉西魏。宇文泰此时已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如果高欢继续进军,很有可能实现这一夙愿。

但关键时刻,高欢没有勇气再战了,大部分将领也都不愿意继续追击。于是他派大将刘丰生带了几千人往前追击,实际上只是做做样子,高欢则率领主力东归休整。

正是这段时间上演了历史上真实的“空城计”。

说真实,是相对于《三国演义》中诸葛先生的“空城计”而言,《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可谓妇孺皆知,但很可能是罗贯中杜撰出来的,为的是凸显诸葛孔明高大上的形象,而邙山之战后的“空城计”在历史上真实发生过。

导演此剧的高人是王思政,他奉命坚守恒农粮仓,西魏兵败撤退后,东魏军追赶而至,恒农城缺兵少将,硬守一定没戏,王思政令人打开城门,自己则宽衣解带躺在城楼上。东魏军杀到城下,看到眼前景象都傻了眼,听说守城的是颇有谋略的王思政,觉得其中一定有诈,匆匆撤兵而去。(www.xing528.com)

东西魏的第四场对决——邙山之战,就此落下帷幕。

与前三场大战相比,这场对决更为惨烈也更具戏剧性,短短两天,胜负几次易手,两方统帅高欢和宇文泰都曾命悬一线,在鬼门关前溜达了一圈,所幸两人福大命大,最终有惊无险。

笑到最后的是高欢,宇文泰和西魏军队损失惨重,几乎全军覆灭。不过高欢赢得着实不易,损失也颇大,面对最后唾手可得的胜利,众将都不愿意再战,可见确实已经到了强弩之末。

引发邙山大战的高仲密,听闻西魏兵败,赶忙弃城逃往西魏,但由于跑得过于匆忙,他的妻子儿女都被东魏军擒获,高欢看在渤海高家屡立功勋的份上,只杀了高仲密一家长幼,没有株连其他,不过高仲密的妻子李昌仪并不在诛杀名单里。

保下她头颅的正是当初非礼她的高澄,这位“花心公子哥”听说李昌仪被抓,精心打扮一番去监牢探视,见到令他心动的美人,高澄问道:“今日何如?”并问她现在有什么打算。李昌仪已经没得选择,要么顺从,要么被杀,想了想还是脑袋重要,于是她选择了前者,做了高澄的小妾。

让人想不到的是,李昌仪后来在东魏朝廷掀起了一阵狂风巨浪,当然这是后话了。

历史就是这样诡异和悲催,由李昌仪被非礼引发的这场战争,到头来却是这样一个结局。始作俑者高澄没有受到任何惩戒,却用数十万人的性命,最终抱得美人归。

双方休整三年后,武定三年(545年),东西魏第五次大战如期上演。

这次主动出击的是高欢,他当时已经年过五旬,或许是觉得上天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他不想把宇文泰这个大祸患留给子孙后代。这年九月,高欢亲率大军围攻西魏位于汾河下游的重要据点玉璧(今山西稷山县),他将攻击地点选在这里,是因为玉璧战略位置很重要,觉得宇文泰会引兵来救,到时寻机与之决战,有些想“围点打援”的意思。

但高欢这次要失望了,宇文泰压根儿就没想来救,一则他似乎看清楚了高欢的战略意图,绝不能让他得逞。二则他相信玉璧可以守得住,因为这个据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且守将韦孝宽是他颇为信任的王思政极力推荐的人选。

韦孝宽没有让宇文泰失望。

双方的实力对比不忍直视,韦孝宽手下只有八千人,而东魏大军有十万余人,高欢开始充分利用人数优势,展开人海战术,对玉璧城进行了猛烈攻击,但是收效甚微。

面对不断上升的伤亡数字,高欢觉得不能再这样打下去,要巧干不能硬干,他首先想到一个字——“水”,这是因为玉璧城里的用水全部取自城北的汾河,如果断绝水源,想必守军会不战而降。高欢于是下令筑坝堵塞汾河故道,然后另挖掘干渠,从而改变汾河河道。人多力量大,高欢一声令下,十万人齐动手,如此浩大的工程居然干了一天一夜便宣告竣工。

只是韦孝宽一道命令,让十几万人的辛苦变成了瞎折腾,他令军士在城里掘井,很快地下水便喷涌而出,成功解决了吃水问题。

高欢并不气馁,改河道不成,那就筑山坡。他令人在城南用土堆造山,意图居高临下向城里放箭。但这难不倒韦孝宽,城中与土山相邻的地方有两座木楼,他命令士兵捆绑圆木加高木楼,土山高一尺,木楼高一丈,一直保持着对土山的高度优势,然后居高投石掷火,使得东魏军伤亡不断。

“高空作业”不行,高欢决定转入地下,他对此很有信心,派人恐吓韦孝宽说:“你能缚楼到天,我会穿地而过。”韦孝宽命兵士在城内离城墙不远的地方挖了一条又长又深的壕沟,派重兵日夜驻守,东魏士兵好不容易爬过地道后,便会享受“垂直落体”,掉入沟壑内,变成刀下之鬼。同时,韦孝宽还令人将点燃的柴草塞进地道,用皮囊打气,皮囊相当于现在的鼓风机,威力很大,地道里埋伏的东魏兵不是被烧死就是被熏死。

高欢毕竟是高欢,三招失灵后依然没有黔驴技穷,他开始使用冲车攻城,与前面的招数相比,这个更具技术含量,冲车的前端很重也很尖锐,大量兵士推着它撞击城门或城墙,破坏力相当巨大,如果长时间撞击,城墙迟早会倒塌。

韦孝宽也玩起了“高科技”,他下令将大布缝制成帐幔,这些巨大布幔随着冲车移动,冲车遇到布幔,力量会被缓冲,威力也大为降低。

“以柔克刚”,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高欢不甘心失败,他令人把易燃品绑在长杆上,点燃后掷向城墙,意图烧掉令人生厌的布幔,韦孝宽则令兵士用长杆绑上铁钩,用锋利的刀刃将敌人长杆上的火把割掉,不仅有效保护了布幔,落下的火球还将攻城兵士烧死不少。

高欢使出了杀手锏,他下令同时开挖二十一条地道,这次不是输送兵力,而是先用木柱支撑地道顶部,等挖到城墙脚下时,再往柱子上泼油用火点燃,地道内的这些柱子崩塌,上面城墙的地基将下陷,最终会彻底垮塌。

这一招着实让韦孝宽犯了难,他想了一个办法,用树制作了大木栅,哪里有危情哪里就用木栅补上,挡住了东魏军的进攻道路。

“金木水火土”的攻城方法都已经用尽,高欢真心无招了!

两边的士气此消彼长,东魏军死伤不少,士气低落,而西魏军却越战越勇,最后连东魏军堆起来的土山也被守军占领。

硬的不行来软的,高欢派参军祖珽去劝降,祖珽说:“未闻救兵,何不投降?”韦孝宽义正辞严道:“我城池固如金汤,兵精粮足,以逸待劳,根本不需要什么援兵,倒是担心你们有去无回。我韦孝宽是关西男儿,绝不做投降将军。”祖珽看到韦孝宽意志坚决,转而对城里的将士喊话:“韦城主受了人家俸禄,如此卖命坚守也可以理解,你们何苦与他一起进入滚汤烈火呢?”还将悬赏文书射入城内,表示城中能斩韦孝宽的人,拜太尉,封开国公,赏帛万匹。

高欢开的条件实在优厚,可见他心中多么渴望除掉韦孝宽。但是令他失望的是,城里没有人搭理他,倒是韦孝宽在悬赏文书背后写道“能斩高欢者,一依此赏”,然后射还东魏军。

高欢使出了最后一招,也是最传统的招数。他下令将韦孝宽的侄子押到城下,威胁韦孝宽,如不投降就当着他的面杀掉他的侄儿,韦孝宽慷慨陈词,绝不投降,这让高欢最后的希望也落空了。

韦孝宽软硬不吃,虽被东魏大军围攻了五十余日,但玉璧城依然水泼不进针扎不进,十万兵士已经死伤七万,高欢除了撤兵好像已经没有其他选择。

对高欢而言,这场仗打得太狼狈、太憋屈、太窝囊。前四次大战,虽也有落败之时,但没有一次像玉璧之战一样丢人,这对他造成了巨大的刺激,心里伤害指数已经爆表。

高欢受此打击,一病不起。恰好一天夜里有颗流星坠于东魏军营中,这使得高欢和东魏将士更为惊恐。这仗没法再打下去了,高欢下令将死难的七万余人埋葬于一座大墓内,然后撤围退兵。

回师途中,高欢卧床养病,有些日子没有公开露面,军中开始流传一则小道消息,纷纷传言韦孝宽用强弩射死了高欢。

如果再不露面军心就要散了,高欢没办法,拖着病体在露天大营召集诸将宴饮,他令斛律金唱《敕勒川》:“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高欢亲自唱和,不禁泪如雨下。

高欢以前的泪水大多是逢场作戏,但此时确是百分之百的真情流露,为了玉璧城下的惨败,为了自己即将枯萎的生命,也为了他跌宕起伏却又壮志未酬的一生。

回到晋阳后,高欢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他也知道自己去日不多。东魏武定五年(547年)正月初一,恰好发生了日蚀,高欢叹道:“日蚀是为了我吗?死亦何恨!”六天后,他撒手人寰,活了五十二岁。

从一个无名小卒到一代枭雄,高欢的一生不平凡、不简单、不容易,活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只是遗憾的是在他后半生遇到了一生的苦主宇文泰,五次大战惊心动魄,高欢每次都是身先士卒,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战斗到了最后一刻。

高欢的死讯传到宇文泰耳中时,宇文泰在朝堂上欢呼雀跃,接连询问了三遍:“高欢真的死了吗?”得到三次肯定回答后,宇文泰手舞足蹈,接连拍手叫好,甚至情绪失控到抱着前来传信的士兵又亲又吻,在朝臣面前表现得很失态。

稍微冷静下来后,宇文泰突然趴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任谁都拦不住,他感叹自己的命运多舛。既生宇文泰,为何又生了高欢来处处制衡自己,被高欢活活压制了二十几年,如今终于得到解脱。

这一对棋逢对手的生死冤家,斗了二十多年,最终打成一个平手。这份争斗并没有因为高欢的离世而偃旗息鼓,而是在他们后代身上延续着,高欢的子孙一代不如一代,因此笑到最后的是宇文家。

如果高欢地下有知,想必他会又一次泪洒黄泉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