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朝:大一统前的铁血混战,宇文泰与高敖曹逆袭

北朝:大一统前的铁血混战,宇文泰与高敖曹逆袭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双方混战中,宇文泰的坐骑被流矢击中,将他重重摔在地上,此时左右部下皆已溃散,东魏兵士围拢上来,情况十分危急。有次高敖曹到高欢的丞相府,不经通报便要闯入,守门人不让他进,高敖曹当场开弓把他射死。到距离十步远时,蔡佑一箭射中铁甲兵士的喉咙,这位重甲步兵当场毙命,东魏兵士见蔡佑如此神勇,瞬间四散而逃。不到两年时间,东西魏打了三场大仗,输赢暂且不论,双方都消耗巨大,均感到精疲力尽,一时半会儿无力再战。

北朝:大一统前的铁血混战,宇文泰与高敖曹逆袭

双方没有消停多久,转过年来,又接上了火。

元象元年(538年)七月,一败再败的高欢决心洗刷前耻,他任命大将侯景为南道大行台,意图重新夺回洛阳及河南地区。这次侯景很卖力,顺利攻占洛阳,把西魏大将独孤信所部包围在洛阳西北的金墉城。

侯景攻占洛阳后,下令一把火将这座繁华的都市烧成一片灰烬,这似乎是中国历史上遭遇焚毁最严重的古都,没有之一。

高欢听闻侯景进展顺利,也率军从晋阳南下,准备与侯景会合,消灭金墉城里的独孤信后向西魏发动全面反攻,重新夺回上次丢失的地盘。独孤信向长安求救,西魏朝廷觉得高欢来者不善,皇帝元宝炬令太子留守长安,他和宇文泰亲率大军救援,并令李弼、达奚武作为先锋先行出发。

侯景手下大将莫多娄贷文立功心切,不顾劝阻率军去截击西魏的先头部队,结果中了埋伏,被李弼斩于马下。侯景见势不妙,撤围金墉城,在洛阳以北摆下阵型,北据河桥,南依邙山,准备迎击宇文泰和西魏大军。

连战连捷的宇文泰,没有想到,在这个地方他险些见了阎王爷。

双方混战中,宇文泰的坐骑被流矢击中,将他重重摔在地上,此时左右部下皆已溃散,东魏兵士围拢上来,情况十分危急。就在宇文泰看到阎王爷向他招手的时候,都督李穆及时赶到,他跳下马来,急中生智用马鞭狠狠抽打地上的宇文泰,边抽边大声骂道:“你这个狗奴才,你们主帅跑到哪里去了,怎么你自己留在这里?”

东魏士兵看到李穆抽打宇文泰,再看看地上的宇文泰灰头土脸、衣着朴素,真以为他只是一个小兵,顿时没有了兴趣,转而找抓大官去了。等东魏军一走,李穆立即把宇文泰扶上马,两人一起逃了出去。

从这点上看,侯景的战前准备工作不够细致,至少应该印发一张宇文泰的悬赏图像。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宇文泰的简朴,他平日里的穿着打扮和普通军士一样,并因此逃过一劫。不得不说,低调真心攒人品

宇文泰回到大营后,立即组织军队进行反攻,东魏军队渐渐不支,侯景见状指挥部队向北撤退。但有一位将军不愿撤退,他便是高欢手下的第一猛将高敖曹。

高欢对他极为看重,平日里高欢发布号令,都说鲜卑语,但只要高敖曹在场,他便改说汉语。有次高敖曹到高欢的丞相府,不经通报便要闯入,守门人不让他进,高敖曹当场开弓把他射死。高欢知道后,也不怪罪高敖曹。由此看出高敖曹在高欢心中的位置非同一般。

高敖曹心里早憋着一股劲,想与宇文泰过过招。前两次大战,他一直都是偏师,虽然有些斩获,但由于高欢率领的主力不争气,搞得自己只能悻悻而归,如今好不容易遇到与宇文泰面对面较量的机会,他当然不愿意放过。

他为了显示威风,命左右高举写有自己官名将名的旌旗和豪华的伞盖,深怕别人不知道他就是高敖曹。

宇文泰看到高敖曹如此嚣张,下令调动最精锐的部队围攻他。高敖曹不愧是东魏头号猛将,左突右杀,毫不畏惧,不过一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在西魏军队围攻下,渐感不支,此时手下都已被杀,只有他一人杀出重围,单枪匹马逃往黄河南岸的河阳城。

谁曾想到,这里成了高敖曹的鬼门关。

河阳城的守将叫作高永乐,他是高欢的堂侄,素来与高敖曹不和,所以拒绝打开城门,搞得高敖曹只能用刀猛砍城门,但显然是在做无用功。西魏的追兵很快就到了,高敖曹觉得无路可走,干脆昂首向前对追兵说:“来!与尔开国公!”意思说快来吧,用我的人头来换取开国公的爵位。

一个追兵上去一刀砍下了他的人头,一代名将之花就此凋零在河南大地。

高敖曹的死,让高欢震动极大,他下令追赠高敖曹为太师、大司马、录尚书事、冀州刺史。但对直接造成高敖曹被杀的元凶高永乐,或许是看在叔侄份上,高欢只下令打了他二百军棍,如此轻的处罚,想必会令九泉之下的高敖曹死不瞑目吧。

高欢有多痛苦,宇文泰就有多高兴,他下令赏给杀掉高敖曹的士兵绢一万匹,这个数量着实惊人,兴奋劲儿过去后,宇文泰才意识到自己有些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因为他根本就拿不出如此多的绢,但金口已开,又不好反悔,只能采用“分期付款”方式,每年发放一部分,直到四十多年后北周灭亡,赏绢还没有给完。

高敖曹死了,但战斗还在继续。双方在河桥展开混战,从早晨一直打到下午,胜负几度易手,远道而来的西魏军渐渐处于了下风。乱军之中,独孤信、赵贵等不知宇文泰在哪里,顿时有些慌乱,再加上东魏攻击猛烈,他们居然丢下残部走了,其他将领见状,也和他们一起逃走了。

宇文泰见势不妙,与同来的西魏皇帝元宝炬烧掉营寨,收拾残兵向西撤退。不知宇文泰退兵的西魏将士仍然在拼死作战,中间涌现出两位“特级战斗英雄”——王思政和蔡佑。

王思政并不是行伍出身,但在此战中却表现得相当英勇,他深入敌阵,手持长矛奋勇杀敌,身负重伤后昏死过去。东魏军士到处找寻当官的尸体,想着割掉首级去领赏。而躺在地上的王思政总是喜欢穿破旧的铠甲,看上去根本不像个当官的,因此人头被留下来。等东魏军队收兵回营,他的手下从死人堆里找到王思政,他这才死里逃生。

和宇文泰一样,低调成了王思政的救命利器。

蔡佑是宇文泰的干儿子,他带着十几个勇士下马步战,左右都劝他骑马逃出,蔡佑大怒道:“宇文泰丞相爱我如子,今天我岂能活着回去?”说罢又杀入敌阵。东魏军看他异常勇猛,派出一个全身被厚甲笼罩的兵士,看上去很魔幻,有些刀枪不入的意思。让这位铁甲人作为先导,后面跟着其他东魏士兵,向蔡佑步步紧逼而来,距离三十步时,左右都劝他开弓放箭,否则就晚了,蔡佑却异常镇定地说:“现在我们的性命完全取决于这一箭,怎么能虚发呢?”到距离十步远时,蔡佑一箭射中铁甲兵士的喉咙,这位重甲步兵当场毙命,东魏兵士见蔡佑如此神勇,瞬间四散而逃。

这便是东魏西魏之间的第三场大战——河桥之战。

从结果上看,西魏最终败退,似乎东魏取得了胜利,但高欢却笑不起来,此战他折损了手下最能打的大将高敖曹,这个巨大损失不是夺取一些地盘所能弥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此战双方算是打了一个平手。

不到两年时间,东西魏打了三场大仗,输赢暂且不论,双方都消耗巨大,均感到精疲力尽,一时半会儿无力再战。(www.xing528.com)

于是,整个北方赢来了难得的一段和平岁月。宇文泰和高欢在这段时间都没闲着,仗暂时不打了,他们把精力转移到内政上来。

宇文泰继续重用苏绰,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大统十三年(547年),苏绰推出“六条诏令”,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

“六条”分别是:“先治心”,说的是治民者先治身,为官的要做到“心如清水,形如白玉”,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干事干净,以上率下。“敦教化”,就是强化文化教育,移风易俗,在全社会倡导和践行“俭朴、慈爱、和睦、敬让”的价值观。“尽地利”,就是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大力发展经济。“擢贤良”,就是提拔使用干部时要不限出身,唯才是举,同时加大考核力度,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还要精简机构,罢黜冗官。“恤狱诉”,就是要进行司法体制改革,明断狱案,不能滥施刑罚,做到“随事加刑,轻重皆当”。“均赋役”,就是调剂贫富,平等税赋,体恤民情,增强百姓的获得感。

诏令虽然只有六条,但却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司法等诸多方面,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宇文泰非常重视“六条诏令”,在全国迅速掀起了学习宣贯高潮。他下令,如果百官不能学深弄懂这六条的,不得在朝为官。“六条诏令”从此成为西魏王朝的指导思想,以后所有的治国理政举措都围绕这六条来制定。

宇文泰对苏绰的信任无以复加,他外出巡视时,会把签好字的空白纸张交给苏绰,如果有急事需要处理,苏绰可以不用请示,根据情况自行决断。宇文泰回来后,也只是打开看看,典型的“你办事,我放心”。

苏绰众多的改革举措中,有一件对今天依然有影响,那便是“朱出墨入”。这是苏绰对公文格式的创新改变,他规定朝廷向基层发出的文书用红色笔写,地方上报朝廷的文书用黑色笔写,这样的文书要求一直沿用下来,虽然“墨入”现在已经看不到,但“红出”却一直保留下来,以后逐步演化为“红头文件”,由此说来,苏绰是今天“下行文”的鼻祖。

苏绰为了不负宇文泰的信任,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常常说:“治国之道要像慈父爱护孩子一样爱护百姓,要像严师训导学生一样训导百姓。”他经常与公卿们商议政务,从白天谈到夜晚,国事无论大小,都了如指掌。最终积劳成疾,在四十九岁时去世。

宇文泰闻讯后,恸哭不止,“哀动左右”,他亲自在灵车后以酒浇地,说道:“苏尚书平生行事,他的妻子、孩子、兄弟们有不知道的,我都知道。只有你懂得我的心,我了解你的心。正准备共同平定天下,不幸竟舍我而去,有什么办法!”说到此处,宇文泰放声痛哭,酒杯也从手里掉下去。

高欢同样聚焦内政,不过与宇文泰重用苏绰不同,他把治理朝政的任务交给了自己的长子高澄。

高澄自小便聪慧过人,能言善辩,史书上说他“神情俊爽,便若成人”,属于“早熟少年”。他十岁便独自出马替父亲招降高敖曹,十一岁以高欢特使的身份两次去洛阳朝觐孝武帝元脩。

一个“小学生”便能担当如此重要的外事活动,不少人心生怀疑,但史书上却是白纸黑字如此记录着。

休战期间,高欢把改革的矛头对准了“吏治”,他选择此处下刀,是因为再不整顿东魏王朝的根基就要动摇了,这在前几场大战中已经看出端倪,西魏军队一到百姓纷纷归附,即使离晋阳不远的地方也如此,丧失民心和权贵官员的贪腐直接相关。

但是肃贪谈何容易,贪腐之风由来已久,关键是那些大贪官都是朝中的权贵,许多还是高欢的心腹,譬如他的姐夫尉景。高欢一出生母亲便死,父亲游手好闲,从小是被姐姐、姐夫拉扯大的,对此高欢非常感恩。但尉景“贪敛无厌,淫虐不已”,高欢曾经告诫他说:“不要再贪了。”尉景很不服气地说:“与尔计,生活孰多,我止人上取,尔割天子调。”就是说我只是从百姓身上弄些钱,你却弄到皇帝头上了,搞得高欢无话可说。

这些权贵贪腐的理由很简单,他们当年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和高欢打天下,为的就是将来能享受荣华富贵,贪一点腐一点根本不算什么,完全是应得的回报。

高欢虽然深知问题的严重性,但他自己不好出面整肃,如果把这些心腹都得罪了,今后谁还会帮助自己呢。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让儿子高澄出面,高澄年纪轻轻,和这些权贵没有太多瓜葛。

高澄被任命为吏部尚书,根据他的推荐,高欢提拔了铁面无私的崔暹、宋游道,这两人是高欢、高澄肃贪最为得力干将

为了让他们发挥重要作用,首先要在百官面前树立起他们的权威。在一次宴席上高澄故意让崔暹迟到,群臣都到齐后,崔暹晃晃悠悠才来,而且还有两个人在后面提着他的衣裾走进大厅,这个排场够大。高澄和崔暹互相作揖后,崔暹毫不谦让地坐了下来。酒才饮两杯崔暹便起身告辞离去,高澄留他吃饭,崔暹回答说:“皇上刚刚下令要我到御史台查核重要文书,在下先行告辞。”于是崔暹头也不回地离去了,高澄非常恭敬地下台阶相送。在座的王公大臣们看傻了眼,心里开始提醒自己:崔暹这个人绝对惹不起。

树立宋游道的权威,则由高欢亲自出马。有次高欢从晋阳来邺城朝觐皇上,见到宋游道时说:“你就是宋游道?经常听到你的大名,今天才得以一睹尊容。”过了些日子高欢宴请朝中大臣,他举着酒杯向宋游道敬酒,说:“喝了高欢这杯酒的人是大丈夫,你这个人就该喝这杯酒。”高欢返回晋阳时百官都来送行,高欢拉着宋游道的手说:“我清楚有人憎恨你,你只管用心做事,不要有丝毫的畏惧,我会让你的官位与他们一样的。”

有了高欢父子撑腰,崔暹、宋游道迅速掀起一股反腐浪潮,一时间咸阳王元坦、太尉孙腾、司空侯景、尚书令司马子如等大权贵都成为他们弹劾的对象,搞得朝野震动。

在这场打虎行动中,高欢唱白脸,高澄则扮红脸,父子俩配合得相当默契。

就是那位尉景也没能幸免,他因藏匿逃犯落马,他让人传话给高澄说:“你富贵了就想杀了我吗?”高澄不为所动,倒是高欢跑到孝静帝元善见那里为他再三求情,最终被赦免。

高欢亲自上门探望姐夫,但尉景根本不吃这套,对着他大喊道:“想杀我,快来杀啊!”高欢的姐姐常山君对他说:“你姐夫也到快死的年龄了,何苦把他逼成这个样子!”又伸出自己的双手说:“你小时候,我为了打水手掌都磨成这个样子。”高欢对此无言以对,只好在姐姐、姐夫面前弯腰屈膝表示道歉。

高欢父子显然对崔暹等人的工作成效很满意。有次高欢当着百官的面握着崔暹的手慰劳他说:“以前朝廷里虽然有监察官员,但却没人敢举报弹劾。崔大人尽心尽力报效国家,不畏强暴,才使天下四方平安无事。为国家利益而冲锋陷阵的大有人在,但做官做得如此正派的人我今天才见到。你今天的荣华富贵都是自己取得的,我们父子俩没有什么能相报的。”说罢又赏赐他一匹良马,崔暹连忙叩谢,不料马匹受惊,高欢亲自拦住它,拉过马头后再把辔头亲手交给崔暹。高欢竟然亲自给崔暹牵马,在东魏的朝臣眼中,这算得上是天大的礼遇。

整肃贪腐只是整顿吏治的一个方面,在选拔人才上高澄坚持“不拘一格,唯才是举”,废除了长期以来选官论资排辈的制度,提拔了一批有才学、有名望的人为朝廷效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