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朝历史:大一统前的铁血迷乱

北朝历史:大一统前的铁血迷乱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于是将打击对象指向了平原公主元明月。这位元明月名义上是公主,实际上是孝武帝元脩最宠爱的妃子。元明月是京兆王元愉的遗腹女儿,当年元愉起兵造反失败后被杀,元明月的母亲杨氏生下她后被处死。元明月一出生便孤苦伶仃,后来父母得到平反,生活才好转起来。宇文泰十分反感他们这种有违伦理的行为,下令处死元明月,以使皇帝不再背上乱伦的罪名,诸王都没有反对意见,一生苦命的元明月就此香消玉殒。

北朝历史:大一统前的铁血迷乱

高欢换掉皇帝后,做的第一件事情让所有人都没想到——迁都。

他认为洛阳城距离宇文泰太近,南边又紧挨南梁,很不安全,要求迁都到邺城。这道命令下得很急,令四十万户居民三日内动身,史书对这次大规模迁都过程没有详细的记录,想必又是一幅凄惨的流民图。

太和十七年(493年),元宏把都城从北边的平城迁到洛阳,四十年后,洛阳城完成了它作为北魏国都的使命。

高欢并没有去新都邺城,而是回到了老巢晋阳。他让自己的四个亲信——尚书左仆射司马子如、尚书右仆射高隆之、侍中孙腾、高岳,留在邺城掌控朝政,史称“四贵”。

就在高欢忙着迁都的时候,好不容易跑到宇文泰那里的孝武帝元脩却如坐针毡,本来以为今后可以过上好日子,但谁曾想到,刚出狼窝又入虎口,宇文泰将他看得紧紧的,朝中大小事情都由宇文泰说了算,在元脩看来,长安生活还不如洛阳自在。

事实证明,元脩小看了宇文泰,他是一个比高欢更狠的角色。不过话说回来,宇文泰对元脩严加防范,其实也容易理解。元脩的到来对宇文泰来讲是双刃剑,用好了可以借皇帝声威扩大自己的势力,用不好则自己可能身首异处。

在宇文泰看来,元脩注定不想成为一个傀儡,如果甘心被摆布的话,他也不会和高欢闹翻,跑到自己的地盘上,更何况元脩身边还有王思政、独孤信、杨忠等能征善战的猛将。而自己几个月前还只是一个小小的灵州刺史,虽然现在掌控了朝局,但根基还不牢固,如果元脩和自己发生冲突,笑到最后的不一定是自己,所以要想方设法限制住元脩一伙。

元脩的不满情绪,宇文泰早已感受到,他想着找个机会给“落跑皇帝”一点颜色看看,好让他找准自己的定位。于是将打击对象指向了平原公主元明月。这位元明月名义上是公主,实际上是孝武帝元脩最宠爱的妃子。

这是什么情况呢?元脩的皇后是高欢的女儿,但显然这是一桩政治婚姻,他并不喜欢这位高皇后,反而和自己三个堂姐妹天天混在一起,分别是平原公主元明月、清河王元亶的妹妹安德公主,还有一个叫作铁蒺藜的公主,其中元明月最为得宠。

元明月是京兆王元愉的遗腹女儿,当年元愉起兵造反失败后被杀,元明月的母亲杨氏生下她后被处死。元明月一出生便孤苦伶仃,后来父母得到平反,生活才好转起来。她嫁的第一个丈夫早亡,成为单身的她被高欢的部下封隆之和孙腾同时看上,元明月本来心仪封隆之,但孙腾由爱生恨,设计赶走了封隆之。

新即位的孝武帝元脩也看上了自己的堂姐,后来两人好上了,然而这种不伦之恋难免让人指指点点,有次元脩在宫中举行宴会,让宫女们咏诗,有人故意咏南朝鲍照的诗:朱门九重门九闺,愿逐明月入君怀。将这段隐讳的禁忌之恋揭露出来,暗藏讥讽之意。

元脩逃离洛阳城,跑得很匆忙,只带了元明月。宇文泰十分反感他们这种有违伦理的行为,下令处死元明月,以使皇帝不再背上乱伦的罪名,诸王都没有反对意见,一生苦命的元明月就此香消玉殒。

元明月的死让元脩悲愤异常,大权旁落也就罢了,如今连自己最心爱的女人都无法保护,于是,他不时在宫中弯弓搭箭,或者用刀砍击桌案,以这样的方式来发泄心中的不满和怨恨。

宇文泰知道后,觉得留着元脩始终是个祸患,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派人用一杯毒酒将他送上了西天。元脩死的时候,仅仅二十五岁,此时,距离他从洛阳逃到长安城还不到一年的时间。(www.xing528.com)

这位北魏末代皇帝一上台便大开杀戒,诛杀了几位前任皇帝,然后一味逞强,自我膨胀,盲目自负,只可惜志大才疏,到最后不仅使得北魏分裂,自己也被毒杀,而且十年以后才被下葬,元脩如此悲惨的结局,多少有些咎由自取的意思,如果来生他还能成为皇帝,想必会换一种活法。

元脩死了,宇文泰面临着立谁为帝的问题,群臣们看清了形势,建议立广平王元赞,这位王爷当时只有十岁左右,在大家看来,权臣+儿皇帝是标配,应该最符合宇文泰的心思,但出人意料的是,宇文泰却听取了濮阳王元顺的建议,选择了已经二十九岁的南阳王元宝炬,他的父亲是当年的京兆王元愉,换句话说,他是被杀的元明月的亲哥哥。

大统元年(535年)正月初一,元宝炬登上皇位,拉开了西魏王朝的帷幕。

两个皇帝,两位枭雄,一场争夺北方老大的对决看上去已经不可避免。

不过,令人有些意外的是,两边起初相安无事。在这段时间内,宇文泰有个重大收获,他发现了一个杰出的人才——苏绰。

苏绰是武功人(今陕西武功县),据史书记载“绰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算术”,他最初的官职是行台郎中,应该是个不太重要的职位。宇文泰能发现苏绰,背后有个有意思的故事,宇文泰经常找尚书仆射周惠达议事,这位周仆射遇到疑难复杂的问题,总是找借口溜出去,请教苏绰后再回来复命。一次两次还可以,经常这样搞,宇文泰便心生怀疑,有次他实在忍不住问:“谁与卿为此议者?”周惠达如实回答说都是苏绰的主意,宇文泰便提拔苏绰为著作佐郎。

有次宇文泰和大臣们前往昆明池观捕鱼,途经西汉的仓池遗址,就是当年王莽被杀的地方,宇文泰问左右,但没有人知道这个遗迹的来历,左右都说苏绰博学,应该问他。宇文泰将苏绰召来,他果然不负众望,说得一清二楚。宇文泰很高兴,又引申问历朝历代兴亡之事,苏绰更是对答如流。

宇文泰觉得听得不过瘾,索性连捕鱼都不赏了,带着苏绰回到宫中,听他讲治国理政之术,开始时宇文泰躺在床上听,后来越听越兴奋,不由自主地正襟危坐,不觉中两人竟然谈了一夜。

苏绰到底说了什么,搞得宇文泰居然一夜未眠,史书中没有记载。但苏绰用他的学识和才华彻底征服了宇文泰,他第二天对周惠达说:“苏绰真奇士也,吾方任之以政。”随后任命苏绰为大行台左丞,参与机密,内政方面大小事情都由苏绰处置。

宇文泰任用贤能,聚焦内政,使得国力蒸蒸日上。不过与东魏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这不怪宇文泰不努力,因为西魏先天就不足。

从地缘上来讲,西魏地盘下,除了关中外大多是欠发达地区,到处是贫困县,东魏则占据了富庶的中原地区,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从人口、耕地、马匹、盐铁等主要经济指标来看,东魏更是全面性压倒西魏,单就人口来讲,东魏有二百七十万户,而西魏只有六十万户,双方相差四倍之多,这意味着一旦开战,东魏的动员能力和后勤保障能力都远胜于西魏。从军队数量和质量上看,宇文泰接收的贺拔岳部队只是六镇起义军的偏师,人数也只有三万人,和高欢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

所以宇文泰能做的只有防御,一到冬天,西魏军士便开始忙乱起来,他们跑到黄河上凿破冰面,生怕东魏军队趁黄河上冻渡河进攻,他们愣是把黄河搞成一条“不冻河”。

高欢对此很清楚,他知道自己手里抓着一副好牌,但什么时候出牌,需要等待最佳时机,很快他所期待的机会便出现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