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朱荣又一次成为关键先生。孝庄帝只能表现得比上次更加大方,他封尔朱荣为天柱大将军,食邑再增加十万户,累计达到了二十万户。“天柱大将军”这个称号算得上首创,为的是表彰尔朱荣的盖世功勋。
尔朱荣表现得足够敬业,收拾了元颢后,他又开始忙着平灭境内的叛乱,用了一年的时间,先后剿灭了韩楼、万俟丑奴、萧宝夤、王庆云、万俟道洛等诸多叛军,换句话说,自河北起义以来,各路揭竿而起的大小叛乱都被他平定了。
建立如此伟业的尔朱荣此时仅仅三十七岁。
身居洛阳皇宫的孝庄帝元子攸看着从前线频频传来的捷报,眉头却紧锁,原因很简单,尔朱荣越来越强大。他甚至在想,尔朱荣收拾完所有的敌人,下一个目标会不会是自己。
元子攸日夜焦虑,自然多少也会表露到脸上。有次在朝堂上,临淮王元彧看到孝庄帝怅然若失,便说道:“臣恐怕寇贼平定以后,圣上的忧虑才真正开始啊!”
这句话多少有些挑事的意思,这位王爷是出了名的墙头草,河阴之变后他逃到了南梁,孝庄帝即位后,他又跑回了洛阳。元颢进入洛阳时,他率领百官出降,眼看元颢要败,他又再次反叛归顺朝廷。但不知为何,孝庄帝元子攸对反复无常的元彧并不太在意,依旧很信任他。
元彧说到了孝庄帝的心坎上,他不由连着叹气,但很快感觉不对,这毕竟是在朝堂之上,下面的文武百官不少是尔朱荣的人,亏得他脑子转得快,赶忙说:“爱卿所言甚是啊,安抚战乱之后的百姓更不容易。”
如元子攸所料,自此以后的日子过得相当憋屈,憋屈到什么程度呢?作为九五之尊的天子,竟然连一个县令都无权任免。
有次尔朱荣想派一个人到河曲县去当县令,吏部尚书李神俊按照孝庄帝的意思,拒绝了这项任命。这搞得尔朱荣很不高兴,他不仅让此人强行上任,还让李神俊卷铺盖走人。
县官尚且如此,其他官员的任免元子攸更说了不算,尔朱荣安排了几个亲信去做刺史,他不同意。尔朱荣派元天穆去提醒他还是同意为好,元子攸依旧坚持自己的意见,元天穆只好打开天窗说亮话:“天柱大将军既有大功,又是大丞相,就算替换天下所有的官,陛下也难以违背,为何任用几个人当刺史,居然不准呢?”面对元天穆近乎赤裸裸的威胁,元子攸实在忍无可忍,他说:“尔朱荣若不想为人臣,把我也一并替代,若他还有臣子之节,就没有撤换天下百官的道理。”
尔朱荣听后勃然大怒道:“天子由谁得立,今乃不用我语。”意思是说,元子攸也不想想自己是谁拥立的,现在居然连我的话都不听了。
对于元子攸来讲,更为无法忍受的是,自己在朝堂上说了不算,回到后宫说了也不算。
尔朱荣女儿尔朱英娥作为当朝皇后,从小娇生惯养,满满的“大小姐”脾气,对自己的皇帝老公态度相当不好。元子攸对她满肚子的意见,但却不敢当面说,只好找来尔朱世隆当说客,让他劝劝自己的侄女,应该尊重皇帝老公。
尔朱皇后非但不听劝,反而大怒道:“天子是由我们家拥立,现在居然敢对我说三道四,早知如此父亲就该自己来做,如果那样,怎么会有这等事!”
作为至高无上的皇帝,元子攸活成这副样子也算够了。
就在元子攸极度郁闷的时候,尔朱荣又出来火上浇油,他上表给孝庄帝表示参军许周说要让皇帝给自己加九锡,被他骂了一顿。
九锡往往是权臣通往皇位的最后一道工序,王莽、曹操、司马昭、刘裕……这些九锡的获得者,不是自己篡位,就是后代篡了位。因此,九赐几乎就相当于“篡逆”。
尔朱荣的上表显然说的是反语,这点所有人都懂得,这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孝庄帝元子攸的高度警惕。他没有顺从尔朱荣的意思,而是顺水推舟表示尔朱荣主动拒绝九锡,忠心可嘉,对他大大表扬了一番。
尔朱荣没想到自己的谦虚被元子攸利用,心里极不满意。没过多长时间,他要求进京朝觐,理由是他的皇后女儿将要生产,想来京师探望女儿和即将诞生的外孙。
尔朱荣的理由似乎合情合理,但他与元子攸的矛盾日益公开化,所以北魏君臣觉得尔朱荣来者不善,他肯定不会仅仅是因亲情而来洛阳,此行一定隐藏着什么阴谋。不仅朝臣们不信,洛阳城里的百姓也不信,不少人因为担心有血光之灾而逃离了洛阳。
忐忑不安的孝庄帝元子攸找了几个最信任的心腹来商量对策,包括城阳王元徽、侍中元彧、杨侃和武卫将军奚毅等,他们的一致意见是不能坐以待毙,要趁尔朱荣入朝时找机会除掉他。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尽管元子攸等人行事极为谨慎,但还是被尔朱荣留在京城的耳目尔朱世隆嗅到了味道,他写了一封匿名信贴在自己家门上,然后让人撕下来送到晋阳,信中写道:“天子与杨侃、高道穆等为计预杀天柱。”尔朱世隆想提醒尔朱荣,京城有个巨大的阴谋等着他,需要提前做好防范。
尔朱荣对此什么态度呢?他将来信撕得粉碎,破口大骂道:“世隆无胆,谁敢生心。”他这样剧烈的反应,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觉得元子攸已经是笼中之鸟,根本没有实力与自己叫板,即使给他个胆子他也不敢,二是尔朱世隆因胆小出了名,当年正是这个“胆小鬼”擅自放弃虎牢关,直接导致自己的亲兄弟尔朱世承被陈庆之生擒并杀掉。
“惧怕”,这两个字早已消失在尔朱荣的记忆中,这次洛阳是非去不可。
尔朱荣带了五千骑兵从晋阳出发来到洛阳。听说尔朱荣果真要来洛阳,一时谣言又四起,有的说尔朱荣要造反,有的则说天子要杀尔朱荣。
孝庄帝元子攸觉得下手的时机尚不成熟,因为尔朱荣的心腹元天穆尚在并州,即使计划成功实施,元天穆一定会发兵叛乱,不一定能抵挡得住,所以要想一劳永逸,必须把元天穆也骗入洛阳,要杀杀一双。于是,元子攸下诏说有要事商量,让元天穆火速回京。
尔朱荣见到元子攸,上来就问道:“有人说陛下要杀我,可有此事?”元子攸想必早有思想准备,很从容地说:“外人也说大王要加害我,这种话岂能相信?”听元子攸这样一说,尔朱荣便放心了。他每次出入皇宫只带数十名随从,而且他的卫士到了宫门,会按照规定主动解剑,不带武器进入。(www.xing528.com)
这反倒让元子攸骑虎难下,他本以为尔朱荣这次带兵来会图谋不轨,没料到他客客气气、规规矩矩,元子攸觉得自己是否有些担心过头了,于是打起了退堂鼓,打算放弃行动。
元徽不干了,他劝元子攸说:“尔朱荣即使没有篡位之心,但他一直以来的所作所为无法容忍,再说谁敢保证他不会谋反?”
就在元子攸犹豫不决的时候,尔朱荣手下的一些言论传到了他耳中。行台郎中李显和说:“天柱来了,哪能没有九锡之礼?岂能让大王自己索要呢?这都是天子不知趣!”都督郭罗察更为嚣张:“今年可以写禅让文了,何止九锡!”参军褚光说:“人们说并州城上有紫气,估计要应验到天柱身上!”
本来在动手与否中摇摆的元子攸,听到这些话,天平倒向了动手一侧。就在此时,武卫将军奚毅派人送来绝密情报,说是尔朱荣要趁围猎时胁迫皇帝迁都,再不动手就晚了。
元子攸终于下定决心,憋屈许久的他说出掷地有声的豪迈之语:“朕之情理,卿所具知。死犹须为,况不必死!吾宁为高贵乡公(曹髦)死,不为常道乡公(曹奂)生!”就是说,自己宁愿像曹髦那样悲壮而死,也不愿像曹奂那样苟且余生。
元子攸虽然决心已下,但这可是掉脑袋的事,一定要制订一个非常周密的计划。众人都说尔朱荣是“董卓在世”,元子攸准备“以史为鉴”,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他召来了中书舍人温子升,再三询问当年王允是如何除掉董卓的,以及为何成功后王允却惨死,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行动只针对尔朱荣和元天穆两人,其余属于尔朱荣党羽的一律赦免,最大程度减少打击面。
此时元天穆正好回到洛阳,元子攸设宴为他接风洗尘,席间众人骑射为乐,尔朱荣对侍卫们的射术不满意,说道:“近来侍卫们怠于练习,陛下应率他们出城围猎,提高技艺的同时,陛下也可以散散心。”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元子攸突然想起奚毅的密报,觉得尔朱荣计划要动手了。
元子攸找来核心成员,商定了最终的刺杀方案:先将尔朱荣和元天穆骗入宫中,伏兵一拥而上,乱刃将两人砍死。为了保证元子攸的安全,行动开始时,元子攸立即从别门出去,同时为防止尔朱荣狗急跳墙,元子攸身上要藏好一把利刃用来自卫。
一切准备就绪,只待大戏开场。
没过几日,尔朱荣和元天穆来见天子,孝庄帝元子攸故意留他们用膳,准备在吃饭时动手,但酒过三巡,尔朱荣突然想起有事要处理,便急忙起身离开,此时杨侃带人刚刚从大殿东门进入,但尔朱荣和元天穆已经从中庭出来了。
第一次刺杀行动宣告失败。
元子攸突然感到一种死亡的气息,参与密谋的人不少,而尔朱荣的眼线更多,如果消息一旦走漏,自己只剩下死路一条。
当务之急是抓紧实施第二次刺杀,不过尔朱荣因身体不适,连续几日都不上朝,也无法来宫里。情势已经相当危急,尔朱世隆听到了一些风声,便向尔朱荣报告,提醒他提高警惕,但尔朱荣一直觉得元子攸没有那个胆量,所以并没有放在心上。
关键时刻,城阳王元徽献计,表示如今只有一个办法,那便是谎称尔朱皇后已经生了儿子,尔朱荣一定会来宫中探望。但此建议遭到元子攸的质疑,他说:“皇后怀孕只有九个月,这样说尔朱荣会相信吗?”元徽表示女人不足月生孩子并不少见,尔朱荣应该不会怀疑。
尔朱荣果然上当,听闻喜讯,想都没想,便和元天穆、大儿子尔朱菩提赶忙来宫中探望。
是生是死就这一锤子买卖了,元子攸感到异常紧张,他一边喝酒压惊,一边让温子升提前起草大赦诏书。
按照孝庄帝要求,温子升写好后拿着圣旨往外走,没想到迎头碰到了尔朱荣,尔朱荣问他手里拿的什么文书,如果此时温子升表露出恐惧慌张或其他异样的表情,恐怕历史就要重写了,但温子升表现得比元子攸还镇定,神色自若地说自己拿的是敕书。尔朱荣没有产生任何怀疑,也没有追问是给谁的圣旨,径直向宫中走去,就这样与最后一次拯救自己的机会擦肩而过。
尔朱荣的命运就这样决定了!
他和元天穆刚刚坐下,便见一些武士从东门杀入,尔朱荣知道大事不好,但他毕竟是一代枭雄,并没有乱了方寸,一跃而起,扑向元子攸,意图用皇帝做盾牌,且战且退,安全脱身。
元子攸暗藏的利刃是时候发挥作用了!
就在尔朱荣奋力向孝庄帝扑过去的时候,元子攸拔出利刃刺向他的胸部,尔朱荣应声倒地,武士们一拥而上,乱砍一通,叱咤风云的尔朱荣就这样结束了他三十八年的传奇人生。
元天穆、尔朱菩提同时被砍成肉泥。
尔朱荣应该不会瞑目,他擒葛荣、诛元颢,平定大小叛乱,没有死在战场上,最后居然被他瞧不上的元子攸,以这样简单粗暴的方式杀死。
建明元年(530年)九月二十五日的清晨,洛阳城里一个惊天消息传开——尔朱荣死了。
群臣和百姓欢呼雀跃,都觉得尔朱荣死的罪有应得,这也怪不得他们,尔朱荣在河阴之变杀了那么多人,这一切也算是因果报应,还是那句老话——“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