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朝历史:元诩与胡太后的矛盾

北朝历史:元诩与胡太后的矛盾

更新时间:2025-01-17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母子之间,嫌隙屡起”,元诩越来越感觉和自己母后的矛盾已很难调和。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但胡太后看上去比饿虎还狠毒,虽然前朝冯太后有很大的嫌疑毒杀了献文帝拓跋弘,但两人名为“母子”,实际上只有养育之情,并无血缘关系,而元诩是胡太后真真切切从身上掉下的肉。

葛荣的下一个目标无疑就是洛阳,胡太后基本上已经无牌可打,北魏的都城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就在此时,有人上书表示愿意为朝廷分忧解难,此人便是尔朱荣。

尔朱荣自从自己拉起队伍后,一直观察着时局的变化,他不断招兵买马,反正家里最不缺的就是银子,斛律金、贺拔岳、贺拔胜、高欢、侯景等重量级人物纷纷聚集在他麾下。他带着这支由精兵强将组成的契胡军,不费吹灰之力平灭了一些小规模叛乱,尔朱荣因此获封征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他将今天的山西、内蒙古一带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实力与野心成正比,随着力量越来越强,尔朱荣已经不满足于仅仅做一个地方霸主,他决心冲出山西,想要有一番更大的作为。于是尔朱荣上表朝廷,请求出兵河北去剿灭葛荣的军队。

胡太后看出尔朱荣非等闲之辈,她很担心尔朱荣借此将手伸向河北腹地,如果那样,无异于引狼入室,尔朱荣说不好会成为另一个葛荣。于是她给尔朱荣下诏说:“莫折念生已经被斩首,萧宝夤也被活捉,万俟丑奴已经请求投降。这样,关、陇之地的盗贼已经基本平定。费穆大破群蛮,绛、蜀一带也逐渐平定。再者,北海王元颢已经率兵两万出镇相州,因此你不必再出兵增援了。”直接回绝了尔朱荣。

这里面除了莫折念生已死属实外,其他都是胡太后在睁着眼睛说瞎话。

尔朱荣并不死心,他再次上书朝廷,说:“贼兵的势力虽然衰落,但官军却屡次失败,军心畏惧,所以恐怕官军实际上很难派上用场。如果不另想策略的话,则不能确保万无一失。以微臣愚见,蠕蠕国国王阿那瓌受我魏国厚恩,不应忘记报答,因此,应该让他发兵东至下口以攻击贼兵的背后,令北海王元颢的部队严加戒备以攻击贼兵的正面,我的部队虽然很少,也要尽全力令他们从井陉以北,滏口以西,分路占据险要地区,从侧面攻击贼兵。葛荣虽然吞并了杜洛周的部队,但威信还未树立,人心各不同,可以使他们分崩离析。”

胡太后不仅没有接受他的建议,还听从徐纥的建议,暗中赐给尔朱荣手下免死铁券,用来离间尔朱荣和手下将领的关系。尔朱荣知道后,对这种“打暗枪”的行为非常愤怒。

只是令尔朱荣没想到的是,本来不抱希望的他,没过多久却接到了孝明帝元诩要求他带兵进入洛阳的诏令。背后的原因是,北魏朝廷发生了最高层的内讧——胡太后和她的亲生儿子孝明帝元诩干起来了。

这对母子的矛盾从根本上讲还是权力之争。

元诩此时马上就要步入十八岁,已经到了完全可以亲政的年龄,但他始终找不到做皇帝的感觉,虽然贵为天子,但实际上只是一个摆设,说的话没人听,更没有人去执行,朝臣们的眼光都盯在他老妈身上,自己则在宫中无所事事,浑身闲的难受,而且还丝毫看不出母后有想放权的迹象。

胡太后则是另一番心思,她见到自己的儿子越来越大,深怕所做的那些有伤风化的事情让元诩知道,为此她采取了“愚儿政策”,简单地说,就是隔绝元诩获得信息的渠道。她不让元诩和其他人过于亲近,对于太子原来的亲信,胡太后千方百计地把他们赶走,实在赶不走的索性就杀掉。

孝明帝元诩有个好朋友,叫作密多道人,两人经常在一起,胡太后由此生疑,派人暗杀了他,完事后又假惺惺地悬赏捉拿凶手。接着又在宫中杀死鸿胪少卿谷会、绍达,这些都是孝明帝所亲近的人。明眼人心里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和皇帝走得近没有好果子,非贬即死。孝明帝元诩不像个皇帝,倒像是个瘟神,不少朝臣见了他绕着走。

“母子之间,嫌隙屡起”,元诩越来越感觉和自己母后的矛盾已很难调和。

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呢?元诩琢磨来琢磨去,满朝都是胡太后的人,没有可以依靠的力量,要想扳倒太后势力,必须要借助外力。他脑海中顿时浮现出一个人——尔朱荣。

元诩选择尔朱荣是有道理的,一是他兵多将广,实力很强,而且距离洛阳并不远。二是尔朱荣并非太后的亲信,相反因出兵河北的事情双方闹得很不愉快。更重要的是尔朱荣是他的老丈人,尔朱荣的大女儿嫁给了元诩,并被封为了贵妃。

于是,他派自己的心腹下密诏给尔朱荣,让他带兵到洛阳,想以此来胁迫胡太后。

这对尔朱荣来讲,简直是求之不得,如同刚有睡意,便有人给递了一个枕头,他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立即下令以高欢为先锋,带兵向洛阳开进。

但队伍走到上党(今山西上党)时,孝明帝元诩又送来一道密诏,内容不是要求加快速度,而是要求停止进军。

尔朱荣感到很纳闷,搞不清楚皇帝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他不知道在洛阳城发生了一件惊天的血案——孝明帝元诩死了。(www.xing528.com)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元诩死于自己亲生母亲之手。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但胡太后看上去比饿虎还狠毒,虽然前朝冯太后有很大的嫌疑毒杀了献文帝拓跋弘,但两人名为“母子”,实际上只有养育之情,并无血缘关系,而元诩是胡太后真真切切从身上掉下的肉。

想当初,胡太后冒着被杀头的危险,执意生下了这个儿子,如今儿子长大成人却亲手毒死了他,历史显得如此诡异和残忍。

胡太后下此毒手,郑俨、徐纥等人起了很大作用,他们担心一旦哪天孝明帝掌权,他们必有杀身之祸,所以积极鼓动胡太后提前动手,胡太后对此言听计从,说来这也符合胡太后“对情人如春天般温暖,对儿子如冬天般残酷”的一贯作风。

孝明帝元诩驾崩后第二天,胡太后下诏立元诩宠妃潘充华新生的“皇子”为新皇帝。这里之所以加引号,是因为潘妃生下的根本不是皇子,而是一个女儿,胡太后一直对外声称生的是个皇子。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没过几日,胡太后又下诏说:“潘充华实际上生的是个女儿,临兆王元晖的后代元钊是孝文帝的嫡系后代,应立为皇帝。”

胡太后形同儿戏般的做法,不仅抽了自己的耳光,而且也挑战了天下人的智商。要说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恐怕就是区分男女性别了,但在选立皇帝这样头等大事上,居然搞出如此大的乌龙,实在是让人感到无语。

尔朱荣有些发蒙了,短短几日,收到的信息让他一时难以消化,先是孝明帝驾崩,接着立了一个婴儿皇帝,然后又说这个皇帝实际是个女子,最后确定了一个儿童皇帝。

他找来义兄弟,也就是自己的心腹元天穆商议说:“胡太后册立不会说话的小孩为皇帝,天下不可能太平,所以我想率军去洛阳奔丧,剪除奸佞,改立年长之君,你看如何?”元天穆举双手赞成。

于是尔朱荣上书朝廷说:“皇帝死得过于蹊跷,天下人对此议论纷纷,都说天子是被毒死的,否则皇帝生病,怎么会不召医生看视,也不让贵戚大臣服侍左右,太后又立皇女为继承人,毁坏国家纲纪,这与掩耳盗铃有什么区别?现在国内各地盗匪猖獗,邻国之敌暗中窥伺,怎么能让一个还不会说话的孩子来治理天下,希望朝廷允许我回京城,参与商讨国家大事,将郑俨、徐纥绳之以法,然后重新选择一位宗亲来继承皇位。”

这哪里是一个臣子的上书,简直就是一篇杀气腾腾的檄文。

尔朱荣的上书使得洛阳城被一种恐怖气氛所笼罩,不少人开始思量后路问题。就在这时,胡太后又出昏招,他派尔朱荣的堂弟尔朱世隆去晋阳,试图说服尔朱荣不要闹事,但尔朱世隆怎么可能按照她的意愿去办,他见到堂兄后,把洛阳的情况和盘托出,然后带着尔朱荣的指示回到了京师,开始暗中联络洛阳的反对派,他成了尔朱荣和洛阳内线之间的一座桥梁。

既然尔朱荣选择彻底摊牌,也就断了自己的后路,现在除了进军洛阳逼宫,没有其他路可走,尔朱荣于是开始思量如果废掉儿皇帝元钊后,该拥立谁为新皇帝呢?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件大事必须提上议事日程了,他找来元天穆来商议,最终决定立长乐王元子攸为帝,因为元子攸的父亲是德高望重的彭城王元勰,而元子攸在朝野的口碑也不错。

确定人选后,尔朱荣派自己的侄子尔朱天元等人秘密到洛阳,通过尔朱世隆找到元子攸,把尔朱荣的想法和计划告诉于他。元子攸和孝明帝元诩关系不错,因此受到牵连被胡太后打压,眼见政治生命行将结束,他做梦也没想到这样的好事能够轮到自己,于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元子攸点头同意,尔朱荣却犹豫起来,到底自己的这个抉择是对还是错呢?拿不定主意的尔朱荣决定向老天爷寻求答案,他命人为皇室里有资格成为皇帝的皇子皇孙们铸造铜像,以此看看谁最适合当皇帝。

这是北魏一个很奇怪的占卜方式,每当面临重大抉择时,都喜欢用铸金人或铸铜人来探寻老天的意思,前朝的冯太后就是因为成功铸造金人才从皇后之争中胜出,而这次老天站到了元子攸一边,只有他的铜像铸成了。

尔朱荣就此下定了决心,他下令全军为孝明帝穿上白色孝服,从晋阳发兵直指洛阳,尔朱世隆听说堂兄起兵,找个机会从洛阳逃出,在上党与尔朱荣会合。

就在大军刚刚抵达黄河以北时,元子攸和哥哥元劭、弟弟元子正也跑了出来,渡过黄河见到尔朱荣。没过几日,元子攸在军营中宣布即位,是为孝庄帝,也是北魏王朝的第十位皇帝。他封尔朱荣为使持节、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将军、尚书令、领军将军,并封他为太原王,把所有能给的重要头衔悉数给了这位“大恩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