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缅甸印度战线的生命线

中国缅甸印度战线的生命线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年4 月,美国总统罗斯福正式致电中国政府,同意开辟中印空中航线,这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驼峰航线”。由于要在起伏的连绵不断的山谷间穿行,无论是飞行线路,还是所经过的地形都犹如骆驼的“驼背”,于是,“驼峰航线”由此得名。1944 年11 月25日深夜,日军空袭,为防止遭受更大的损失,在云南境内的整个盟军和中国空军导航站奉命全部关闭,此时,在“驼峰”上空共有十四架飞机。[1][1]刘小童,《驼峰航线》,作家出版社,2005。

中国缅甸印度战线的生命线

被视为空中禁区喜马拉雅山脉,下方群山耸立似骆驼峰背,“驼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一个形似骆驼背脊凹处的一个山口,飞机在其间穿行,故此得名,英文为“The Hump”。由于它的海拔高度低于当时美国主要装备机型(DC-3、DC-46、DC-47)的最大爬行高度,所以这里是中国至印度航线的必经之处。通过这条运输航线,中国向印度运送派往境外对日作战的远征军士兵,再从印度运回汽油、器械等战争物资。

驼峰航线地图
Map of the Hump.

驼峰航线地图
Map of the Hump.

飞机投放军事物资
Air-dropping supplies.

1945 年,二战结束后,美国《时代周刊》这样描述驼峰航线:“在长达八百余公里的深山峡谷、雪峰冰川间,一路上都散落着这些飞机碎片,在天气晴好的日子里,这些铝片会在阳光照射下烁烁发光,这就是著名的‘铝谷’——驼峰航线!”

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为抗击日军侵略,先后通过各种渠道保持和外界的联系,以便获得战略物资供应。但随着中国进入了抗日战争最艰苦阶段,部队在战场上接连失利,对外通道也被迫中断。到了1942 年2 月以后,日军转向缅甸发起全面进攻,切断滇缅公路,抗战中的中国到了一个四面楚歌的境地——战略物资运不进来,出口物资运不出去。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中国政府决定打破日军的封锁开辟新的国际运输线。同年4 月,美国总统罗斯福正式致电中国政府,同意开辟中印空中航线,这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驼峰航线”。

这些美国运输机飞越高达14000 英尺的喜马拉雅驼峰到达中国,它们空运的军需物资超过中国原来用卡车通过旧的滇缅公路所运输的物资
These American transport planes were flying more military supplies over the treacherous 14,000-foot hump of the Himalayas than China used to get by truck through the old Burma Road.

经过勘察试飞,当时的航线只能从印度的萨地江、汀江再到中国的昆明、叙府(宜宾)、泸州、重庆等地。由于整条航路大部分是在喜马拉雅山南麓及横断山脉平均海拔六千米上空穿越,而当时最先进的飞机在满载情况下,最大飞行高度也不过是六千米,甚至还要更低,飞行艰险和飞行难度可想而知!由于要在起伏的连绵不断的山谷间穿行,无论是飞行线路,还是所经过的地形都犹如骆驼的“驼背”,于是,“驼峰航线”由此得名。在这个被称为“上帝的弃地”之地,“驼峰航线”又被飞行员们称之为“死亡航线”,它是二战期间,三条著名航线(阿拉斯加航线、北大西洋航线)中最具危险性的一条,飞行员们要在八百二十公里(南线)和一千一百五十公里(北线)的航线上(由于南线经常遭受日本战斗机攻击,故飞行员们宁可绕远也要走北线,这就更增加了因恶劣气候所造成的困难和损失)面对崇山峻岭、急流峡谷、强劲的升降气流和高空风,以及每年长达五个多月的雨、雾季节,加之受当时飞机性能所限,以及几乎毫无通讯、气象、导航保障,飞行员既要操纵飞机,又要时刻警惕日本战斗机攻击,“驼峰”飞行只能用两个字形容——悲壮!(www.xing528.com)

从1942 年直至1945 年日本投降,几乎每天都有近一百架飞机穿梭往返在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上空。不计成本、不计代价、不分昼夜、二十四小时换人不换机地飞行。坠毁就坠毁,被日机击落就击落,谁能过去就过去。一架飞机,一直要飞到最后的坠毁!

“驼峰”空运几乎每天都要坠毁几架甚至十几架飞机,使中国航空公司和美国陆军航空兵第十航空联队付出高昂的代价!1944 年11 月25日深夜,日军空袭,为防止遭受更大的损失,在云南境内的整个盟军和中国空军导航站奉命全部关闭,此时,在“驼峰”上空共有十四架飞机(其中美军十二架、中国航空公司两架)。已经经历万险穿越“驼峰”的十四架飞机在喜马拉雅山的这一侧竟然到了比穿越“驼峰”还要艰险的境地,导航站的关闭使这些飞机犹如盲人失去了手杖,十四架飞机无一幸免,全部坠毁!

在长达三年多的艰苦飞行中,中国航空公司总共飞行了八万架次,美军先后投入飞机两千一百架,双方总共参加人数有八万四千多人,共运送了八十五万吨的战略物资、战斗人员三万三千四百七十七人。这更加坚定了中国四万万同胞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勇气、决心,为抗战取得最后胜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这也是整个“二战”期间,中美两国付出最大代价的一条航线,在整个空运期间,单是美军一个拥有六百二十九架运输机的第十航空联队,就损失了五百六十三架飞机,而总共在这条航线上,美军共损失飞机一千五百架以上,牺牲优秀飞行员近三千人,损失率百分之八十!而前前后后总共拥有一百架运输机的中国航空公司,先后损失飞机四十八架,牺牲飞行员一百六十八人,损失率百分之五十!美国“驼峰”空运总指挥滕纳将军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两个同盟国家间飞行,它的飞机损失率竟会超过对德国轰炸,这,就是驼峰航线!”即便是现在,只要在天气晴好的日子里,沿着当年的航线飞行,就会看到白雪皑皑的峡谷间闪烁着晶莹的亮点,这就是当年坠毁的飞机铝片反射阳光所致,所以“驼峰”又被称作“铝谷”![1]

【注释】

[1]刘小童,《驼峰航线》,作家出版社,200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