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奇迹的川藏公路:中缅印抗战生命线

奇迹的川藏公路:中缅印抗战生命线

更新时间:2025-01-17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二十四拐”是史迪威公路的标志性景观,也是建筑史上的奇迹,今天成了西部旅游的名片。“二十四道拐”公路,1927 年开始动工修筑,1929 年因滇军入黔,内战复起而停工。“二十四道拐”于1936 年9 月完工通车。1941 年,抗日战争进入艰难时期,经“二十四道拐”运送抗战物资的车辆车水马龙,车祸时有发生,交通不畅。为改善路线,将二十一、二十二两拐取消。

“二十四拐”是史迪威公路的标志性景观,也是建筑史上的奇迹,今天成了西部旅游的名片。其险峻、壮观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追求和平的渴望与决心。

“二十四道拐”关隘在晴隆县城连城镇南隅一公里,是三二〇国道的一段。公路从关上至关下入口处,从上至下依山势呈弯道盘旋,有二十四个弯,故得名“二十四道拐”,古时候名为老鸦关。它全长四公里,蜿蜒于高达一千七百九十九米的晴隆山东南坡,从山脚至山顶直线距离约三百五十米,坡的倾斜角约六十度,弯与弯之间距离甚短,弯急路陡,极为凶险。

“二十四道拐”公路,1927 年开始动工修筑,1929 年因滇军入黔,内战复起而停工。1931 年设计确定了二十四道拐的修筑方案,同年9 月,国民省政府任命犹国才为公路督办,盘县、普安、安南三县各组织工队施工,安南民工身系绳子于“二十四”道拐悬崖峭壁开山凿石,因工具简陋,工程异常艰险,修筑进展十分缓慢。1936 年6 月,军队调防,遗留路面工程按照厚度分为甲、乙、丙、丁四种单价,令紫云、安顺、织金、镇宁、关岭、普定、郎岱、安南(今晴隆)、贞丰、兴仁、安龙、兴义、普安、盘县等十四个县分段承包,各县县长亲自到段督导工作。“二十四道拐”于1936 年9 月完工通车。

1941 年,抗日战争进入艰难时期,经“二十四道拐”运送抗战物资的车辆车水马龙,车祸时有发生,交通不畅。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陆军准将约瑟夫·史迪威受任美军中缅印战区总司令兼盟军中国战区总参谋长,美陆军部长史汀生要求史迪威“维持滇缅公路”的运输,并致力于“改进中国陆军的战斗效能”。1941 年,美国盟军中国战区司令部陆军战时生产部安南办事处成立“公路改善工程处”,由美军和安南民工对“二十四道拐”进行整改修造,工程设计、监督、施工均由美军公路改善处派员全面负责指挥,美军一八八〇工兵营十三连相继进驻(住现在沙子镇蒋坝营),在当地群众的配合支持下,完成了弯道改建任务,保证了运输畅通。美国工兵一直驻守到日军无条件投降后一个多月才逐渐撤离。整修改造工程主要做了减弯改线、择址沿山道泥土疏松处砌石垒墙、加固保坎、护路固土等工作,并新建了一处砌石起拱的桥面公路,适当拓宽弯道。改造后,弯度角度增大,路面宽阔,车辆行驶如履坦途。

1938 年2 月至1942 年初的三年多时间里,负责战时后方运输的军事委员会西南运输管理局在重庆至贵阳、贵阳至昆明间,投入了四个大队约八百辆卡车担负运输任务,运输抗战物资到前线。抗日战争中后期,每天平均有三千多辆运送抗战物资的汽车,昼夜不停地经过晴隆,晴隆县城作为抗战后方战略物资的集散地,超过四十五万吨物资通过史迪威公路远赴抗日战场支援抗战,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被称为“抗战的生命线”。[1]

关于“二十四拐”有不同的说法,有的文献称为二十一拐,据《贵州省志·交通志》记载,原委如下:1943 年秋,援华美军司令部为了适应每月运输一万五千吨战争物资的需要,给国民政府国防部处事局的备忘录,要求改善沾益——都匀路线,其中以二十四拐工程最大,路线上下盘旋,密集于一个斜坡上。为防止坍塌阻碍交通,修建挡土墙甚多,最高者达十二米。为改善路线,将二十一、二十二两拐取消。[2]

在军需转换站的拐弯处,所见到的“二十四拐”公路局部(小弗雷德里克· F· 施安勒/摄)
Part of the 24 Turns seen from the turn of the supplies transfer station.(Photographed by Frederick F Schaller, Jr.)

施安勒在自传中说到“二十一道拐”位于从昆明到贵阳的途中。实际上,这个著名的弯道在贵州晴隆县,并不属于滇缅公路和史迪威公路。

“二十四拐”(小弗雷德里克·F·施安勒/摄)
24 Turns.(Photographed by Frederick F Schaller,Jr.)

盘山公路“二十四拐”(小弗雷德里克·F·施安勒/摄)
Sky way-24 Turns.(Photographed by Frederick F Schaller,Jr.)(www.xing528.com)

二十四拐全景图
A panoramic picture of the 24 Turns.

美国华盛顿国家档案馆的“二十四道拐”照片。中国称之为“二十四道拐”,实际上,在英文领域,统统称之为“二十一道拐”,即21 Curves 或者21 Turns(弗兰克·维尔利/摄)
The 24 Turns picture is conserved in the National Archives,Washington D.C.,USA. It is called 24 Turns in China though it is commonly called 21 Curves or 21 Turns in English world.(Photographed by Frank Vierling)

1945 年3 月26 日,约翰·F·艾尔伯特军士所拍的“二十四拐”
The 24 Turns Sergeant John F. Albert photographed on March 26,1945.

贵州晴隆二十四拐(内尔森·格朗特·泰曼/摄)
24 Turns in Qinglong, Guizhou.(Photographed by Nelson Grant Tayman)

滇缅公路上著名的二十四拐
Famous 24-Zig along the Burma Road.

蜿蜒曲折的二十四拐
Back and forth up or down the mountain

【注释】

[1]《漫说抗战公路“晴隆二十四道拐”》,人民网贵州频道,2014 年4 月11 日。

[2]摘自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贵州省志·交通志》,1991 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