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世界筑路史上奇迹:滇缅公路的桥梁再次保障军事运输

世界筑路史上奇迹:滇缅公路的桥梁再次保障军事运输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滇缅公路以里程之长、难度之高、时间之短创造了世界筑路史上的奇迹。由于日机的狂轰滥炸,使滇缅公路运输暂时中断,但令日本空中强盗想不到的是中国人民早有应变准备,抢修队及时修复桥梁并采取临时应急措施,以保障军事运输。事后日寇惊呼,世界人民称赞:滇缅公路是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功果桥是炸不断的钢索桥!

世界筑路史上奇迹:滇缅公路的桥梁再次保障军事运输

滇缅公路以里程之长、难度之高、时间之短创造世界筑路史上的奇迹。下面的文字介绍了滇缅公路上桥梁建设情况。

滇缅公路,西段要翻越高黎贡山、怒山、云岭等横断山系,跨越漾濞江、澜沧江怒江等大河,东段虽已通车,但从禄丰至下关一段全为土路,路基宽度不足,桥涵多为临时性的,还需拓宽路基、铺筑路面、改建桥涵。因此,修筑工程量之大,远远超出施工前的预想。为了修滇缅公路,云南全省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一些爱国绅士积极捐款支援筑路,如干崖傣族土司刀京版在工程急需资金时,慨然捐出五千大洋。修路中,全线每天工作人数最多时达二十万人,其中包括汉、彝、白、傣、回、景颇、阿昌、崩龙、苗、傈僳等十多个少数民族民工。各族民工自带干粮和工具,长途跋涉到工地,风餐露宿,冒着酷暑和瘴疠瘟疫,在没有或极少报酬的情况下,开始筑路工作。他们硬是用大锤、火药炮杆、十字镐等十分简陋的工具,一米一米地往前修。众多民工在修路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据有关材料记载,修滇缅公路牺牲的民工达二三千人以上,约占民工总数的1.5%,滇缅公路因此被称为“血路”。“裹粮携锄湖江边,哪管老弱与妇孺。龙陵出工日一万,有如蚂蚁搬泰山。蛮烟瘴雨日复日,餐风饮露谁偷闲。总动员,追呼争逐荒园田,褴褛冻饿苦群黎,星月风生答新年,一段推进又一段。”这首写于修路时的《滇缅公路歌》,正是对当时修路场面的真实写照。

以云南白族高级技术专家段纬为首的工程技术人员在筑路过程中进行了开拓性的工作,解决了不少技术难题。仅修经跨越怒江的惠通桥时,怒江水深流急,建桥墩异常困难,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当时较先进的钢索吊桥,既节省了人力物力,又加快了工程进度。为解决公路急转弯和陡坡地段碎石路面旱季松散、雨天泥泞滑车的问题,他们采用了铺筑弹石路面和柏油路的做法,改善了道路质量,提高了运输效率

滇缅公路跨越了中国最湍急的河流:怒江和澜沧江。桥梁专家受先人建的铁索桥的启发,决定建造能够通行载重卡车的钢索大桥。在1938年间,怒江和澜沧江上一共架起了三座大型的钢索大桥:惠通桥、昌淦桥和功果桥。这些桥成为滇缅公路上的咽喉,没有它们,整个滇缅公路的畅通就无从谈起。

滇缅公路上炸不断的钢索桥——功果桥

抗日战争时赶修的滇缅公路,跨越澜沧江,必须在云龙功果渡口修建吊桥。

这座修建于抗日战争期间的桥梁,为著名的滇缅公路咽喉要道,位于云龙县旧州镇功果村境内,抗战期间曾经遭受日机一百多架次轰炸。1937年冬,省公路局派夏国光为主任,会同交通部来滇协助工作的徐以枋、郭增望工程师,筹建柔型钢索吊桥。工程1938 年3 月1 日开工,5 月26日竣工,6 月9 日正式通车,命名为“功果桥”。功果桥设计载重7.5 吨,桥塔采用砌石拱形门式,高7.75 米,桥台纵向中距88.55 米,横向中距3.8米,主索Φ35 毫米麻心钢索8 根,上下游各4 根,设Φ38 毫米圆钢吊杆55 对,杆距1.53 米,纵横梁全用木材,行车道净宽3 米。建桥时普通工人就地征雇,石工来自腾冲,并由缅甸聘来一名印度籍技工负责吊装工作。当时所用建材购自缅甸,滇缅路尚未通车,器材进入国境后全靠人背马驮转运。

钢索既重又长,不能切断分运,只好将钢索成盘展开,每隔4 米绕成直径约1 米的圆圈,用铅索扎紧,在圆圈内穿入抬杠,由两个人前后抬一圈。一根数百米的钢索就是用这种“一条龙”的方法,从国界起沿着崎岖山路运至江边。其艰难险阻难于言表,其运钢索之智慧令人叹服。

鉴于军运需求量大,一座低荷载的功果桥难以适应战时运输,当局又拟在上游700 米处另筹建一座荷载为H-10 级的钢桁加劲钢索吊桥,即“昌淦桥”。新桥于1939 年3 月13 日开工,由交通部技术厅桥梁设计处处长钱昌淦、副处长唐文悌负责,王序森等工程师设计,赵遂章为队长的“澜沧江桥工队”施工,建桥器材均向美国桥梁公司定购,经缅甸运入,由承包商蔡文记组建安装。此桥东台高13.58 米,西台高6 米,桥塔采用143×48 厘米矩形钢桁架,高18.5 米,桥塔向中距135 米,横向中距5 米,索鞍为滚轴式,上、下游各设19 根Φ35 毫米钢索承重。全桥用吊杆43 对,间距3 米。吊杆采用Φ28.28 毫米钢索,加劲钢桁构为滑轮式,长132 米,高2.4 米,由两片组成,横向中距5 米,纵向中距3 米,分为43 格以对应吊杆的吊点,纵向均为工字钢制作,桥面铺木板,宽4.2 米。新桥于1940 年11 月4 日竣工通车,为纪念由重庆来昆明乘飞机罹难的钱处长,特命名为“昌淦桥”。

从一开始,日本人就处心积虑地要把滇缅公路切断。切断了这条国际交通线,就可以断绝中国的物资供应,逼使国民政府投降。

1940年,日军占领越南后,便以越南为基地,轰炸滇缅公路全线。为此,日军还专门成立了“滇缅路封锁委员会”。

从1940 年10 月起。在不到六个月的时间里,日军共出动飞机400多架次,轰炸这些桥梁。每次轰炸之后,驻守在桥边的工程抢修队就及时对大桥进行抢修。这些负责抢修桥梁的人很多都是当年建桥的工程技术人员。有时炸弹仍然在爆炸、空袭还没有结束,他们就开始抢修工作。

1940 年10 月18 日,日寇妄图炸断我国唯一的西南国际通道,开始对功果两桥进行空袭轰炸。

1941 年1 月23 日,日军飞机第14 次轰炸昌淦桥,并把大桥彻底炸断。为此东京的电台洋洋得意地宣称:“滇缅公路已断,三个月内无通车希望。”大后方的很多人,在日本广播中得知此事,人们一下子紧张起来,国民政府交通部急电滇缅公路的工程技术人员昼夜抢修,务必尽快通车。日机从首次空袭到1941 年2 月17 日,共出动飞机242 架次空袭16 次,其中以第五次对刚建成40 多天的昌淦桥及第14 次对功果桥的轰炸破坏最为严重,两桥俱损。由于日机的狂轰滥炸,使滇缅公路运输暂时中断,但令日本空中强盗想不到的是中国人民早有应变准备,抢修队及时修复桥梁并采取临时应急措施,以保障军事运输。事后日寇惊呼,世界人民称赞:滇缅公路是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功果桥是炸不断的钢索桥!

当时维护功果桥和澜沧江两岸公路的是永平第四工程段,黄谓泉工程师任队长,由83 人组成的“功果桥工队”还有保山民工5000 名,永平、云龙、昌宁石工1200 名作后盾。就是这些血肉之躯,冒着敌人的轰炸,昼夜抢修桥梁、公路,维护着血线的通畅,确保反侵略战争的军火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到抗日前线。功果两桥被频繁地轰炸,抢修队的应急措施有以下三种:1、钢索吊货。以一根Φ50.8 毫米的钢索为主索,张于两岸高8.4 米的索塔上,塔距约160—180 米。用角钢和钢板制成自重5 吨的吊箱扣在大轴跑车下,以主索为固定轨道。另用一根活动钢索牵引,每次能载卡车一辆。当时在功果桥下游曾建有3 座钢索吊货桥。此法吊货目标小,不受江水涨落影响,但遇到车队过渡难以适应。2、浮筏。将若干个53 加仑的空桶立放,口朝上,用6—8 厘米厚枋板上下左右相夹,以螺栓连接构成江中浮筏。伐体两头尖,中部为4×6 米长方形,横江系一根31.7 毫米钢索为主索,上套滑轮。另用一根19 毫米钢索扣紧滑轮,用人力或汽车动力拉动滑轮,以带动浮筏过江。当时曾在两桥上游设立两个浮筏渡口,先用25 个人拖拉引渡,一次需要13 分钟,每日可渡车80 辆;后改用汽车牵引,日渡128 辆车。当吊桥被敌机炸坏后,浮筏就及时承运车辆,共运行65 天,共运渡4913 辆汽车。浮筏渡口曾被报纸誉为“炸不断的滇缅公路澜沧江摆渡”。3、浮桥。利用多艘128 桶级浮筏串连成桥,迎送水端各用1 根Φ31.7 毫米的钢索扣紧浮筏,系于两岸锚定上,并抛锚江中固定伐位,每两伐间隔3—4 米,上安木梁及车道板连接构成浮桥,可通过10 吨车。浮桥每日上午9 时至下午3 时被拆开疏散隐蔽以避空袭,下午3 时后又聚拼成桥。第一座浮桥建于1940 年10月25 日,长仅51 米;第二座浮桥建于1941 年3 月2 日,长88 米。两座浮桥相距约3.5 公里,在日机轰炸过程中,浮桥替代两座钢索吊桥,发挥了战时运输作用。功果两桥被日机炸垮后,交通部电令桥梁设计处澜沧江桥工队负责限期修复。昌淦桥于1941 年3 月3 日修复竣工,5 日通车。修复后的昌淦桥改变为柔型吊桥,桥面纵横梁全部改为木梁,荷载能力由原H-10 级降为每次只能通行一辆10 吨卡车。功果桥于1941 年5月1 日动工,先拆除后修复,仅10 天就完工。修复后的功果桥,除省去原加劲木桁构外,其余用料与原桥相同。两座吊桥修复后,澜沧江功果交通恢复。日寇贼心不死,由侵华海军司令部参谋长大川内传七组成“滇缅公路封锁委员会”,指定窃据越南的陆航机一百架轰炸滇缅公路。为配备防控设备,当局决定在两桥之东山抢修一条高炮路。高炮路起点选在云龙县大栗树至功果东山顶止,全长18 公里。云龙和永平两县投工24万个工日,历时3 个月,苦战完成。修路民工沐雨栉风、不畏艰险、昼夜赶修,又创造了修路史上的一个奇迹。(www.xing528.com)

高炮路修好后,功果东山架设了防空高炮阵地,在击毁一些炸桥飞机后,日寇才停止了对功果、昌淦两桥的轰炸。在修路和保卫功果两桥的战斗中,修桥技工和民工体现了大无畏爱国主义精神,发挥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创造了抗日战争中修路造桥的奇迹。在日机第二次轰炸中,有民工一死二伤的血债,在修滇缅公路中,有成千的民工倒毙在工地上,但凶恶的日寇和险恶的环境吓不倒中国人民。9 个月修好滇缅公路,半个月修复两座大桥的业绩令世人震惊,也让我们云南的公路人值得念和自豪。[1]

修建中的瑞丽江大桥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hweli River Bridge.

修建中的瑞丽江大桥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hweli River Bridge.

修建中的瑞丽江大桥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hweli River Bridge.

怒江上临时搭建的桥,只能步行
Temporary bridge on the Salween river could only walk.

中国建设者们在史迪威公路的惠通桥悬索吊桥上铺设木板
Chinese builders Planked the Hwei Tung Suspension Bridge on the Stilwell Road in China.

瑞丽江大桥
Shweli River Bridge.

一座450 英尺长的贝雷铁索桥横跨瑞丽江
A 450 foot Bailey cable bridge spanned the Shweli River.

怒江大桥
Salween River Bridge.

怒江大桥。从这张早期的照片可以看出,当时这座桥只是步行桥
Salween River Bridge.Early view showed bridge open for foot traffic only.

怒江大桥
Salween River Bridge.

【注释】

[1]中共大理州委党史研究室,《世界筑路史上的奇迹——滇缅公路》,大理党央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