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袁崇焕之败导致明朝危机,备受谴责

袁崇焕之败导致明朝危机,备受谴责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袁崇焕擅杀毛文龙引发了严重的后果。虽然危机在秦良玉等人的浴血奋战下最终解除,但经此一役,明廷官员却深刻认识到了毛文龙之死对明王朝的危害,并迁怒于袁崇焕的处置失当。这恐怕是袁崇焕始料未及的。崇祯帝虽然对毛文龙心怀不满,但他对袁崇焕擅自处死毛文龙的举动更是不能认同。

袁崇焕之败导致明朝危机,备受谴责

崇祯二年(1629)六月,一代名将,为保卫明朝奉献了毕生心血,被时人誉为“海上长城”的毛文龙,冤死在袁崇焕的尚方宝剑之下。

毛文龙自幼失怙,和母亲寄居在舅舅家中,习文练武,弓马娴熟,能文善字。其舅舅沈光祚曾任山东布政使,后提拔他进入军队,担任都司。30岁时,毛文龙被调至山海关外,彼时正值后金兴起,与明军在关外展开激战。

天启元年(1621),毛文龙趁镇江(今辽宁丹东)兵力空虚,亲自率领二百余人夜袭,一举攻陷镇江,并擒杀满洲贵族佟养真及其子佟松年等六十多人,史称“镇江大捷”。这一仗沉重地打击了后金在辽东的势力,一时间,辽东诸城相继归降。尽管镇江不久就被后金夺回,但毛文龙却借此机会在鸭绿江口的皮岛建立起了据点,成为打入后金的一颗钉子。

镇江大捷之后,毛文龙利用皮岛驻军的便利,数次率兵攻打后金,收复大量失地,给后金的腹地造成了沉重的压力。在毛文龙的不断袭击和骚扰之下,后金局势动荡不安,大批本已经投降后金的城池又重新倒向明朝。

毛文龙的赫赫战功,让后金对他切齿痛恨。第二年,四大贝勒之一的阿敏率兵八万,入侵朝鲜,史称“丁卯之役”。阿敏特意派济尔哈朗率五万大军进攻毛文龙驻守的铁山。重兵压境之下,铁山很快沦陷,毛文龙率主力突围,而全家老少三百七十余口却不幸全部罹难。毛文龙抑制住悲痛,率兵进入朝鲜,追击阿敏亲率的三万骑兵,连战连捷,后又攻入辽东,给了后金沉重的打击。

毛文龙取得的一系列军事胜利有效地牵制了后金的兵力,遏制了后金蚕食辽西诸地的局势,其功绩得到了朝中高官的大力肯定和极高评价。

屡立战功的毛文龙也日渐滋生了居功自傲的情绪,他屡次向朝廷催要饷银,号称用兵20万,需军饷数百万两。户部向皇帝建议核查兵丁数量。新即位的崇祯批准了这一请求,最终核查出的人数只有二万八千余人。(www.xing528.com)

不久,袁崇焕出任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负责蓟辽地区军务。崇祯二年(1629)五月,袁崇焕声称阅兵,来到皮岛。他随即要求毛文龙整顿军务,并准备收复镇江、旅顺,但这些原本合理的建议却被毛文龙一一拒绝。

对此,袁崇焕却做出了一个不明智的决定,他命令手下将毛文龙绑缚起来,并宣布了毛文龙的十二大罪状,就这样,一代名将毛文龙惨死在袁崇焕祭出的尚方宝剑之下,余部被袁崇焕化整为零。

袁崇焕擅杀毛文龙引发了严重的后果。首先,后金从此少了一员劲敌。没有了后顾之忧的后金于是能够腾出手来专心致力于扩张战争。毛文龙死后仅三个月,后金十万大兵就绕过长城,直逼北京城下。虽然危机在秦良玉等人的浴血奋战下最终解除,但经此一役,明廷官员却深刻认识到了毛文龙之死对明王朝的危害,并迁怒于袁崇焕的处置失当。

崇祯二年(1629)之后,清军大规模侵入河北、山东等地,给当地百姓造成了严重的灾难;而毛文龙的部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人更是心怀怨望,在山东登州等地发动兵变,随后又投降后金,成为日后清军的重要力量。这恐怕是袁崇焕始料未及的。

崇祯帝虽然对毛文龙心怀不满,但他对袁崇焕擅自处死毛文龙的举动更是不能认同。袁崇焕不知道自己这样的一个行为,竟然使他在崇祯帝的心中留下了专横跋扈的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