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十八年(1505)五月初七,为国为民操劳一生的明孝宗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明孝宗因自己短暂的一生中所建立的辉煌功绩而流芳千古。在他的带领下,明朝已经进入了最鼎盛的时期,国库充盈,百姓安康。但是,直到他临死之时,仍有一件事情实在是让他放心不下,这就是他的儿子,后来的明武宗朱厚照。
朱厚照生于弘治四年(1491),是明孝宗的长子。
朱祐樘给这个儿子取名为“照”,寓意为“四海虽广,兆民虽众,无不在于照临之下”。后来朱祐樘再次得子,却很早就夭折了。朱厚照便成了明孝宗夫妇二人的独生儿子。最重要的是,他还是大明王朝迄今为止九代人中,唯一一个由正妻所生的嫡长子。在他之前从建文帝朱允炆、成祖朱棣直到孝宗朱祐樘,都是嫔妃所生。
朱厚照理所当然地成了孝宗和张皇后的掌上明珠,从小娇惯异常,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他才2岁,就被自己的父亲迫不及待地加封为皇太子。在他8岁的时候,朝臣们就建议明孝宗让太子出阁读书。
每天,朱厚照的身边都会有十几位官员陪伴他读书,这些人都来自翰林院,其中还包括了著名的三人团队刘健、谢迁和李东阳。朱厚照也不负众望,前一天讲官教给他的东西,第二天他就能倒背如流。只用了几个月,宫廷中的各项繁文缛节、礼法家规他就全部掌握了。不管是朱祐樘还是当时的文武百官都相信,有朝一日,这个孩子会像他的父亲一样,成为一位有道明君。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随着朱厚照渐渐长大,这个太子距离他们心目中的有道君王,开始越来越远。
朱祐樘并不干预未来帝国的继承者自由玩乐的时光,也从不板着脸逼他读书习字。只是每次与朱厚照单独在一起的时候,朱祐樘才会悉心地劝导他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如果一旦做了不该做的事情,他就会被言官们纠劾。朱厚照不解,他认为六部官员都是父亲的臣下,为什么父亲还要怕他们呢?每到这时,明孝宗都会轻声告诉朱厚照,一旦皇帝不能谨言慎行,大臣们纠正的奏章就会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朱祐樘的本意,其实是想让朱厚照明白,怎样用一个君王的标准来约束自己,但是在年幼的朱厚照心里,却产生了另外一种直觉,就是对大臣的反感。(www.xing528.com)
与之相反,在朱厚照的童年生活中,太监们则扮演了一种非常令他愉快的角色。他们不会阻止朱厚照做任何事情,无论什么,都顺着他的心意,陪着他玩不说,更不会逼着他去学什么所谓的圣贤之道。久而久之,朱厚照就和他们打成了一片。
弘治十八年(1505),孝宗皇帝死了。年仅15岁的朱厚照从贪玩的皇太子一下变成了肩负重任的一国之君。五月十八日,朱厚照正式即位,次年改年号为正德。
“正德”这两个字用在朱厚照身上,可谓有极大的讽刺效果。他的一生,与“正”和“德”简直是一点都不沾边。开始时朱厚照对当时颇具美名的三位遗老大臣,可谓是言听计从。但是,没有过多久,他们之间的问题便接二连三地爆发出来了。由于这三个人习惯了弘治皇帝的办事方式,于是便将这套理论原封不动地加在了年轻的正德皇帝身上,不论大事小事,总是咄咄逼人。朱厚照对于大臣们本来就有反感心理,这样一来,更是对他们不满之极。
正德元年(1506)九月,朱厚照和大臣的矛盾终于正式爆发了。
这一天,被派往江南督造朱厚照日常生活衣装的太监崔杲以筹措经费为理由,向户部追讨往年支剩的盐12000引,但户部却没有批准,理由是按照先例,盐税收入只能用于军饷,不能挪为他用。朱厚照知道后,站在了崔杲一方,要求户部拨款。但户部却坚决不给,还以此为理由,开始了一场大规模讨伐朱厚照的行动。从六科十三道到都察院,几乎所有的言官都参与了进来。三位内阁大臣甚至以辞职相威胁,让朱厚照大丢面子。而朱厚照看着一封又一封的讨伐书,态度反而更加强硬,就是不同意收回成命。就这样僵持了许久,终于以折中的办法,批给了崔杲盐引的一半,也就是6000引。
盐引的事情过去了,正德皇帝中规中矩做皇帝的日子也正式宣告结束了。从此,他对于当一个有道明君彻底失去了兴趣,大臣们对于这个顽劣的小皇帝也终于无可奈何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