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筑沉降观测:放线工的成长之路

建筑沉降观测:放线工的成长之路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筑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与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应以能全面反映建筑及地基变形特征,并顾及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隐蔽式沉降观测点标志的形式可按规定采用。沉降观测点的施测精度,应按有关规定确定。当建筑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进行逐日或2~3d一次的连续观测。2)沉降观测点位分布图。3)沉降观测成果表。

建筑沉降观测:放线工的成长之路

(1)建筑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与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2)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应以能全面反映建筑及地基变形特征,并顾及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

1)建筑的四角、核心筒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高低层建筑,新旧建筑,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建筑裂缝、后浇带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4)对于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应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并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5)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

6)框架结构建筑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上。

7)筏形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的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

8)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备基础的四角、基础形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

9)对于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应设在沿周边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点数不少于4个。

(3)沉降观测的标志可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采用墙(柱)标志、基础标志和隐蔽式标志等形式。各类标志的立尺部位应加工成半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点,并涂上防腐剂。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雨水管、窗台线、散热器、暖水管、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应根据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隐蔽式沉降观测点标志的形式可按规定采用。当应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沉降观测时,观测标志的形式及其埋设,应根据采用的静力水准仪的型号、结构、读数方式及现场条件确定。标志的规格尺寸设计,应满足仪器安置的要求。

(4)沉降观测点的施测精度,应按有关规定确定。

(5)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可按下列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

1)建筑施工阶段的观测,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普通建筑,可在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大型建筑、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垫层或基础底部完成后开始观测。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根据地基与加荷情况确定。民用高层建筑可每加高1~5层观测1次,工业建筑可按不同施工阶段(如回填基坑、安装柱子和屋架、砌筑墙体、设备安装等)分别进行观测。如建筑施工均匀增高,应至少在增加荷载的25%、50%、75%和100%时各测1次。施工过程中如暂时停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应各观测1次。停工期间可每隔2~3个月观测1次。

2)建筑使用阶段的观测次数,应根据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率确定。除有特殊要求外,可在第一年观测3~4次,第二年观测2~3次,第三年后每年观测1次,直至稳定为止。

3)在观测过程中,如有基础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减、基础四周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等情况,均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当建筑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进行逐日或2~3d一次的连续观测。

4)建筑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判定。当最后100d的沉降速率小于0.01~0.04mm/d时,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宜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能确定。

(6)沉降观测的作业方法和技术要求,应满足下列要求:

1)对特级、一级沉降观测,应按《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第4.4节的规定执行。

2)对二级、三级沉降观测,除建筑的转角点、交接点、分界点等主要变形特征点外,允许使用间视法进行观测,但视线长度不得大于相应等级规定的长度。(www.xing528.com)

3)观测时,仪器应避免安置在有空气压缩机搅拌机卷扬机起重机等振动影响的范围内。

4)每次观测应记载施工进度、荷载量变动、建筑倾斜裂缝等各种影响沉降变化和异常的情况。

(7)每周期观测后,应及时对观测资料进行整理,计算观测点的沉降量、沉降差,以及本周期平均沉降量、沉降速率和累积沉降量。根据需要,可按下式计算基础或构件的倾斜或弯曲量。

1)基础或构件倾斜度α

α=(sA-sB/L

式中 sAsB——基础或构件倾斜方向上AB两点的沉降量(mm);

L——AB两点间的距离(mm)。

2)基础相对弯曲度fc

fc=[2s0-s1+s2)]/L

式中 s0——基础中点的沉降量(mm);

s1s2——基础两个端点的沉降量(mm);

L——基础两个端点间的距离(mm)。

注:弯曲量以向上起为正,反之为负。

(8)沉降观测应提交下列图表:

1)工程平面位置图及基准点分布图

2)沉降观测点位分布图。

3)沉降观测成果表。

4)时间-荷载-沉降量曲线图。

5)等沉降曲线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