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临夏市环城东路35号。建于1938至1945年间,是马步青的公馆。当时他在武威任国民党陆军骑兵第五军军长,负责督办整修兰新公路,借抗战之名大发横财,并把家眷及大量财物迁回临夏,修建了东公馆和蝴蝶楼。1949年,临夏解放后,王震的部队接管了东公馆,曾在这里居住办公。1982年,临夏州政府从兰州军区买回东公馆,先后由临夏市科协、民族学校、青少年科技馆、工人俱乐部等单位和部门使用。2013年,东公馆与蝴蝶楼被国务院合并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9-1 东公馆总平面图
图9-2 东公馆院落鸟瞰图
图9-3 东公馆院落总剖面图
东公馆坐北向南,占地8640平方米,是一处规模宏大的集住宅、办公为一体的院落,由4个院落组成,各院落间以一小天井联系,现存3个院落171间房屋(图9-1、图9-2、图9-3)。
大门是一座三间八柱砖砌牌楼,仿欧式风格,单坡后带廊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图9-4)。进入大门为一天井院,正面为一精细的砖雕《百子图》(图9-5)。天井院内各面墙壁上也镶嵌各种砖雕图如《迎客松》等(图9-6)。
图9-4 东公馆大门
图9-5 大门内墙面砖雕《百子图》
天井院西侧为一精致的砖雕木门,从此门可进入前院,为马步青家眷的住所,有堂屋、厢房和倒座等建筑。堂屋七架梁前出廊结构,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廊柱间施雀替、云头、花牙板,布瓦双面坡硬山顶形式(图9-7、图9-8)。东西厢房五架梁前出廊结构,布瓦单面坡硬山顶式,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廊柱间施雀替、云头、花牙板。倒座与堂屋建筑形制一样,两边置廊心墙,墙上砖雕《石榴双喜图》和《佛手图》,山墙上有一砖雕影壁《春桃迎风图》。各房屋的墀头、槛窗、山墙、廊心墙上遍施精细的砖雕,门楣和墀头上还刻有“寿”“喜”等字样,琳琅满目(图9-9、图9-10)。隔扇门、支摘窗的木雕工艺细腻,图案丰富。
图9-6 大门内天井院砖雕《迎客松》
图9-7 前院堂屋
图9-8 前院堂屋立面图
图9-9 前院房屋墀头砖雕
图9-10 前院廊心墙砖雕
前院的东西两侧各开一侧门,分别通向正院和后院,门额砖雕“树德”“怀仁”小匾额。从东门进入,经过一个较大的天井院后到达正院。该天井院北墙上有东公馆内最大的砖雕影壁《江山图》,画面由24块厚7厘米、宽25厘米的砖组成,长2.8米,高2米。砖雕两侧为一副隶书对联:“气度雍容开祀业宏基巍然簪缨门第,节麾焜耀备严疆重寄允矣磊落雄才。”雕饰非常精细,下面边线雕刻着芭蕉扇、葫芦、采蓝和笛子,为暗八仙题材,借八仙暗喻马步青当时官场失意。总体来看,这幅砖雕作品由于雕饰过于细腻,反而显得有些繁缛(图9-11)。其他三面设有砖木结构回廊,廊内置砖雕照壁多幅,回廊檐下施五踩斗拱和彩画。该天井院的东西两侧各开一侧门,门柱为仿景泰蓝花瓶状,两瓶之中盛开的牡丹相交组成伊斯兰风格圆拱门楣,上方墙头砖雕斗拱和雀替,铺设筒板瓦屋面,正脊也为砖雕组合而成的图案(图9-12)。门柱采用雕刻和镂空相结合的手法,十分逼真,称为“双品富贵门”,暗喻马步青当时为二品官员,也暗示进入此门,就是踏进二品官的官邸了。(www.xing528.com)
图9-11 东公馆最大的砖雕《江山图》
图9-12 进入正院的砖雕花瓶式侧门
图9-13 正院堂屋三层楼
图9-14 正院堂屋立面图
正院是马步青办公、起居的宅院,四合院布局,中间辟为花园,有堂屋、倒座和东西厢房。主体建筑是堂屋,系三层五间砖木结构楼,平面呈“凹”字形,由28根通天柱支撑,单檐硬山顶,七架梁前出廊结构,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各层廊柱间施雕饰精细的雀替、云头、花牙板。屋面覆筒板瓦,带有琉璃瓦铺设的菱花心,正脊两端施吻兽。楼的东西两端配有二层西洋建筑风格的边楼,连为一体(图9-13、图9-14)。正面均置四抹隔扇门,一至三层均铺木地板。两侧各有面阔一间、进深三间的边楼,属欧式巴洛克风格建筑,但墙面大量施传统砖雕图案,山墙外两侧相对各有砖雕《芭蕉图》等(图9-15)。其他外墙面、墀头处均有累累砖雕,如东南槛墙上为《松月图》,明月高照,古松葱茏,群岩之间,清泉奔泻。南房的东西槛墙上分别为牡丹和荷花图,堪称是“砖雕大观园”(图9-16、图9-17)。三层楼也体现了中西建筑艺术语汇的融合,将西洋构图特征、装饰语汇同河州本区的传统住宅建筑艺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新的形式,主体部分为河州传统硬山建筑,两翼的二层转角楼与主体山墙交接处做出巴洛克风格。山墙下部遍施河州传统砖雕图案,二层开有拱形窗,砖雕栏杆为西洋式建筑风格,并有藏传佛教建筑常用的蜂窝枋装饰带,顶部的三角形山花做出曲线形轮廓变化。总体模仿西洋建筑构图,细部装饰图案多采用中国传统题材,整体形象由中西元素组合,协调而自然。
图9-15 边楼外墙砖雕芭蕉图
图9-16 正院内墙面砖雕
图9-17 墙面上的砖雕图
倒座面阔五间,进深两间,七架梁前后出廊结构,双面坡硬山顶,现为文物展览室。东西厢房面阔各五间,进深各两间,均为双面坡硬山顶。该院落房屋的屋顶结构处理非常精巧,空间层次分明,过渡自然,给人以很新奇的视觉效果,西厢房与西北院的东厢房共用一个屋面,东厢房(现为民俗馆)与外院仓库共用一个屋面(图9-18)。
西北角的一个院落现由临夏州民族学校使用,由堂屋和东西厢房组成,倒座已毁。堂屋和西厢房已失原貌,仅存东厢房。
东南角院落为一处花园式院,由观花楼、卫兵楼以及车马院组成。花园已不存。观花楼为砖木结构二层楼阁式,外檐置26根通柱,前、后、东三面出廊环绕,卷棚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六抹隔扇门窗。檐柱间均施透雕雀替,二层有木构栏杆,椽头施藏式彩画(图9-19)。
图9-18 倒座与厢房
图9-19 观花楼与卫兵楼
东公馆各建筑充分吸收了本地回族、汉族、藏族传统建筑文化和艺术元素,共用去大小木料3万余根。所用砖瓦均是特殊定做的,用去雕刻棉砖10万片,台砖、方砖10万余片,普通条砖40多万片,使用各色颜料千余斤,赤金10余万张(折合黄金10万余两)。负责东公馆修建工程的木工工头是石阳保、梁延曾等四人,泥工、砖雕工头是绽成元,画工为临夏绘画能手陈炳卿。石阳保是当时临夏地区知名的汉族木匠,曾主持过1931年临夏南关清真大寺重建、1938年临夏万寿观建造等大批重要建筑的修建,1942年离世。绽成元是当时在临夏地区名噪一时的回族砖雕艺人,师出“马门”,后自成“绽派”,主持东公馆砖瓦工程时年方35岁。画工陈炳卿虽然并非藏族匠师,但从东公馆建筑彩画的色彩和形式运用来看,他的绘画艺术深受藏族热贡艺术的影响,由于临夏地区的汉族画匠经常服务于藏族建筑业,在油饰彩画工艺中较多地融合了藏式彩画风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