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从“内部”看海峡还是从“外部”看它,有关航道的观念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因此也可以说,存在着不同种类的海峡,尤其是如果考虑到其自然环境,如洋流、邻近岛屿、天气状况、各种海岸或者水深。这些条件对于一个海峡的功能而言很重要。霍尔木兹海峡是深的,而且从航行方面来说也不太困难,而斯里兰卡西北与泰米尔海岸之间的水域却不是如此。在这些被称之为“保克海峡”的浅水区域里,船只很容易搁浅,而且除了伊本·克达比(Ibn Khurdādhbih)外,阿拉伯的地理学家很少提及通过这一海峡的可能性。毫无疑问,在自科摩林角到孟加拉或相反方向的航行中,大型船只更倾向于绕行靠近斯里兰卡岛南端的栋德勒角(Dondra Head)。
海南和雷州半岛之间的琼州海峡则是另一个特例:船员对琼州海峡甚为恐惧,主要是由于危险逆流和不可预测的大风。在有关马尔代夫的文献中也可以找到相似的观察资料,马尔代夫可以“横向地”穿越,但只能在某些选定的地点,例如:五度海峡、费曼杜海峡(Veimandu)等,并且在当地经验丰富的引航员的帮助下才能穿越。
如前所述,现在划分为“海峡”的其他地区在更早的时期里并不总是被如此认知的。台湾海峡是如此宽阔,以至于一条传统的小帆船到达对岸常常要花一两天的时间。而且,在许多(但不是所有的)中国地理学家看来,过去正式称呼为“(小)琉球”的台湾岛是一个毫无所出的遥远之地,未开化的人群居住其上。葡萄牙人同样对这个地方不感兴趣,也并不扰乱台湾邻近的商业交通,但是,当咄咄逼人的荷兰人进来后,形势开始转变。荷兰人在现在的台南附近建起了一座设防的哨所,并多年试图拦截通过台湾海峡的船只,平静的海域因此变为危险的“海峡”或战争之地。毋需多言,一些中国人进行了抵抗,并最终成功地将荷兰人从其据点驱逐出去,从而恢复中国在这个地方的主权。
台湾海峡的例子由于几个原因而引人注意:第一,当它首次分裂成军事敌对双方之时,这个地区开始被视为某种海峡。第二,几乎与此同时,或稍早时,越过海峡的中国移民增加,台湾与大陆的联系变得更为密切。第三,由于澎湖群岛的离岸位置,台湾西岸附近的水流系统相当复杂。从澎湖群岛以南越过海峡航行是一回事,而从澎湖群岛以北越过海峡则要求不同的技术。换言之,台湾海峡虽然宽阔,但是领航员们仍然需要注意天然障碍物的存在。毫无疑问,在前欧洲时代这一点就已为人所知,而且这无疑也是当时中国在澎湖设立一个小据点的重要理由。第四,至少在理论上,如果船只沿台湾岛的太平洋沿岸前进,那么无论是从东海到南中国海的航行还是相反方向的航行,皆可避免穿越台湾海峡。不过,需要再次指出的是,由于强大的洋流和强风,这也不是可以轻易实现的,而且据我们所知,在前欧洲时代,这样的航行鲜见尝试。
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台湾海峡的例子很大程度上由位于大陆前的一个主岛,即台湾岛(或几个岛,如果澎湖群岛也包括在内)所界定。没有这样一个岛,这条海峡也就不会存在。离中国大陆有一定距离的岛屿很多,然而在现代人的书写中,并非所有类似的情况都叫“海峡”,在西沙群岛和海南/越南之间的空间并没有其特有的名称。在古代,这就有所不同:海南以南、以东的海洋在中文文献中被称为“七洲洋”。而且,当航行在中国南部和昆仑岛(越南东南端的外海)之间时,领航员必须非常小心,因为他们希望保持其船只航行在东南亚大陆与一连串想象中的近岸浅滩和岛屿之间的安全航道上,这一串浅滩和岛屿常常被认为是从西沙/中沙群岛向下延伸到昆仑岛,作为一个星罗棋布的区域,它出现在著名的《郑和航海图》上,随后也出现在葡萄牙人的地图上。无疑,位于二者之间的整个水道应该获得其自己的名称,因为在传统的水手看来,它类似一条长的海峡。(www.xing528.com)
相对于这一无名地区和台湾海峡,其他“海峡状”的通道是相当短的。印度洋东北区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之间的十度海峡就是一个例子。这一海峡已经出现在早期阿拉伯人的著作中(作为“Purun Shīr”“Farshīr”等出现),而且它对印度东侧与丹纳沙林(Tenasserim)沿岸的各种港口(如墨吉Mergui)之间的贸易非常重要,当然也对老个罗国(Kalah)吉打(Kedah)的进出口贸易非常重要。另一条非常短的海峡是安达曼群岛里面的邓肯海峡(Duncan Strait),它可能在早期已为人所用,特别是被阿拉伯和印度的航海家所使用,这些海峡与其他海峡亦可与上述穿越马来半岛的陆上运输线的观点相联系。
据推测,在大多数情况下,海峡/航道/通道的物理形态连同风与水流的相关形态在过去两千多年中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不过,这一规则也有例外。马来半岛南部边缘廖内地区的海上航线的复杂系统可作为佐证:地震、珊瑚界的移动、沉积矿床、隐藏的堤岸和扩张的红树林似乎改变了这一地区的外貌——在某种程度上,某些航道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得不可通过,或者只是对普通船只过于危险,因而逐步被其他航道所替代。这也至少部分地解释了为何早期欧洲地图——甚至是书写文本——偏离现在的地理环境。
显然,地理和环境的变化不应被高估,不过,问题在其他环境中亦有出现。几个古老的港口位于河口处。随着海岸线逐步向海洋推移,由于三角洲地区的沉积矿床,这些港口丧失其最初作为贸易中心的重要性,而不得不在新的地点重建。印度南部的加异勒城就是一个著名的例子;另一个经历着持久变化的地区是广州以南地区。古时,这一地区包括几个小海湾和平坦的岛屿,现在它是一个拥有运河和肥沃土地的大区域。
现在让我们再回到海峡的主题,或许可以认为,诸如新加坡海峡这样拥有众多隐藏的浅滩、礁石和小岛的地区无法提供促使一个主要商贸中心出现的理想条件,至少在帆船时代无法提供,那时现代港口和拖曳设施尚不存在。而相较于拥有既深且能在任何时候航行的红海入口,或者相较于类似条件占优势的霍尔木兹海峡,新加坡海峡只是不存在足够的“地理连续性”。对于以贸易为生的移民而言,为了建立港口,如霍尔木兹海峡这样的地区是最好的候选。更抽象地说,海峡里面与海峡周围的地理连续性是一个类型,人类介入海峡而创造长时段现象则是另一个类型。在二者之间应存在一种积极联系:第一种类型越长,第二种类型就越强。下面我们将回到这一观点再作讨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