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瓦舍:野合易散,士庶放荡不羁

瓦舍:野合易散,士庶放荡不羁

时间:2023-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梦粱录·卷十九·瓦舍》:“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不知起于何时,顷者京师甚为士庶放荡不羁之所,亦为子弟流连破坏之门。”译文所谓瓦舍,是野合易散的意思,不知起源于何时。杂剧部演员又戴诨裹,其余只是戴帽子、幞头。其次又有小儿队,还有女童采莲队。

瓦舍:野合易散,士庶放荡不羁

者,野合易散之意也,不知起于何时。但在京师时甚,为士庶放荡不羁之所,亦为子弟流连破坏之地。

散乐,传学教坊十三部,唯以杂剧为正色。旧教坊有筚篥部、大鼓部、杖鼓部、拍板色、笛色、琵琶色、筝色、方响色、笙色、舞旋色、歌板色、杂剧色、参军。色有色长,部有部头,上有教坊使、副钤辖、都管、掌仪范者,皆是杂流命官。其诸部分紫、绯、绿三等宽衫,两下各垂黄义襕

杂剧部又戴诨裹,其余只是帽子、幞头。以次又有小儿队,并女童采莲队。又别有钧容班,今四孟随在驾后,乘马动乐者,是其故事也。绍兴三十一年,省废教坊之后,每遇大宴,则拨差临安府衙前乐等人充应,属修内司教乐所掌管。教坊大使,在京师时,有孟角球,曾撰杂剧本子;又有葛守成,撰四十大曲词;又有丁仙现,捷才知音。绍兴间,亦有丁汉弼、杨国祥。

杂剧中,末泥为长,每四人或五人为一场,先做寻常熟一段,名曰艳段;次做正杂剧,通名为两段。末泥色主张,引戏色分付,副净色发乔,副末色打诨。又或添一人装孤。其吹曲破、断送者,谓之把色。大抵全以故事,务为滑稽,本是鉴戒,或隐为谏诤也,故从便跣露,谓之无过虫

注 释

①瓦:即瓦舍,又称瓦子,宋代京城闹市里的娱乐场所如妓院、赌场等的总称。

②野合:指不合礼法的婚姻。或指在野外性交的行为。此处当指临时凑合,亦含不合礼法之意。《梦粱录·卷十九·瓦舍》:“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不知起于何时,顷者京师甚为士庶放荡不羁之所,亦为子弟流连破坏之门。”

③散乐:古代乐舞名词。原指周代民间乐舞,包括俳优歌舞杂奏等,因不在官乐之内,故称散乐。宋元以后指民间艺人。

④教坊:中国古代舞乐机构,掌教习音乐舞蹈、百戏,唐代始设。宋代教坊专管宫廷音乐。

⑤杂剧:古代有多种以杂剧为名的表演形式,其特点各有不同。宋代是各种滑稽表演、歌舞、杂戏的统称。色:与下文“部”同为古代教坊所属部门的名称。

⑥大鼓:一种打击乐器,又作太鼓。即在中空的木制圆筒上张皮,以供打击的乐器。杖鼓:打击乐器。拍板:打击乐器,也称檀板、绰板。用坚木数片,以绳串联,用以击节。方响:古磬类打击乐器,通常由十六枚大小相同、厚薄不一的长方铁(石)片组成,分两排悬于架上。用小铁槌或木槌敲击发音,声音清浊不等。舞旋:古代一种回旋的舞蹈。参军:指参军戏。其表演时,一个人戴着幞头、穿着绿衣服,叫作参军,另一个人叫苍鹘。二人对话,内容以滑稽调笑为主,类似于现在的相声

⑦钤辖:节制管辖。掌仪范:指掌仪和掌范。

⑧杂流:指非正途出身的杂职官吏和小官吏。命官:受朝廷任命的官吏。

⑨义:通“仪”,指一定礼制。一说通“峨”,指长长的。襕(lán):古代衣与裳相连的长衣下摆所加的作为下裳形制的横幅,称为襕。加襕之制,始于北周而定于唐。

⑩诨裹:头巾一类的东西。大多为教坊、诸杂剧人所戴用。

⑪幞头:又名折上巾、软裹,一种包裹头部的纱罗软巾。有多种样式。

⑫钧容班:即钧容班直,属禁军殿前司马军诸班。为军乐队,于皇帝外出时骑导,以骑吹形式演奏教坊乐。

⑬拨差:调遣,调派。《梦粱录· 卷二十· 妓乐》:“绍兴年间,废教坊职名,如遇大朝会、圣节,御前排当及驾前导引奏乐,并拨临安府衙前乐人,属修内司教乐所集定姓名,以奉御前供应。”

⑭末泥:宋杂剧中的男主角。

⑮熟事:指大众熟悉的故事。

⑯主张:此指担任主角,支撑全剧。

⑰分付:通“吩咐”,此指交代剧情。

⑱副净:与“副末”皆为配角。发乔:假装憨愚之态。

⑲打诨:指即兴说笑逗乐。

⑳装孤:剧中属于官员一类的人物。

㉑曲破:大曲的第三段称“破”,单演唱此段称“曲破”。节奏紧促,有歌有舞。宋代甚为流行,宫廷大宴时常同其他节目轮番演出。宋元南戏也有用曲破的,似仅有吹奏乐曲而无舞蹈。断送:宋、元间戏曲名词。《宋元南戏百一录·总说二》:“杂剧之后均有断送……求诸现代江浙方言,当即‘饶头’之意。”

㉒跣露:揭露。

㉓无过虫:宋杂剧艺人的称呼。《梦粱录·卷三·宰执亲王南班百官入内上寿赐宴》:“是时教乐所杂剧色何雁喜、王见喜、金宝、赵道明、王吉等俱御前人员,谓之‘无过虫’”。又《梦粱录· 卷二十·妓乐》:“大抵全以故事,务在滑稽唱念,应对通遍。此本是鉴戒,又隐于谏诤,故从便跣露,谓之‘无过虫’耳。若欲驾前承应,亦无责罚。一时取圣颜笑。凡有谏诤,或谏官陈事,上不从,则此辈妆做故事,隐其情而谏之,于上颜亦无怒也。”

译 文

所谓瓦舍,是野合易散的意思,不知起源于何时。但在旧京师时颇为盛行,是士庶放荡不羁的场所,也是后生子弟流连破坏的地方。

散乐,传学教坊十三部,唯独以杂剧为正色。旧教坊有筚篥部、大鼓部、杖鼓部、拍板色、笛色、琵琶色、筝色、方响色、笙色、舞旋色、歌板色、杂剧色、参军色。每色有色长,各部有部头,更上有教坊使、副钤辖、都管、掌仪范等官,都是杂流官员。各部所穿的衣服,分紫色、绯色、绿色三种宽衫,两边下摆各垂着黄义襕。

杂剧部演员又戴诨裹,其余只是戴帽子、幞头。其次又有小儿队,还有女童采莲队。另外别有钧容班,如今皇帝四季孟享时随驾在后,乘着马演奏音乐的人,就是沿用其旧例。绍兴三十一年,朝廷省废教坊之后,每遇大宴,则调派临安府衙前乐等人充差应役,属修内司教乐所掌管。教坊大使,在旧京师时,有孟角球,曾撰写杂剧本子;又有葛守成,撰写四十大曲词;又有丁仙现,才思敏捷,通晓音律。南宋绍兴年间,亦有丁汉弼、杨国祥。

杂剧之中,末泥为长,每四人或五人为一场,先表演寻常熟事一段,叫作“艳段”;其次表演正杂剧,通称为“两段”。表演过程中,末泥色担任主角,引戏色吩咐剧情,副净色假装憨愚,副末色插科打诨。或再添一人,叫作“装孤”。吹曲破、断送的人,叫作“把色”。大抵杂剧所表演的都是故事,力求滑稽好笑,本意是供今人鉴戒,或隐含谏诤之意,所以从便揭露世态,称之为“无过虫”。

原 文

诸宫调,本京师孔三传,编撰传奇灵怪,八曲说唱。

细乐比之教坊大乐,则不用大鼓、杖鼓、羯鼓、头管、琵琶、筝也,每以箫管、笙、、稽琴、方响之类合动。小乐器只一二人合动也,如双韵合阮咸,稽琴合箫管,鍫琴合葫芦。琴单拨十四弦,吹赚动鼓板《渤海乐》一拍子,至于十拍子。又有拍番鼓子、敲水盏、锣板、和鼓儿,皆是也。今街市有乐人三五为队,专赶春场,看潮,赏芙蓉,及酒坐祗应,与钱亦不多,谓之“荒鼓板”

清乐比马后乐,加方响、笙、笛,用小提鼓,其声亦轻细也。淳熙间,德寿宫龙笛色,使臣四十名,每中秋或月夜,令独奏龙笛,声闻于人间,真清乐也。

注 释

①诸宫调:宋元时期的一种大型说唱艺术。以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短套,再用不同宫调的短套杂以说白,组成长篇说唱故事。

②八曲:疑为“入曲”之误。《梦粱录·卷二十·妓乐》:“说唱诸宫调,昨汴京有孔三传编成传奇灵怪,入曲说唱。”

③细乐:指管弦之乐。与锣鼓等音响大的音乐相对而言。

:一种乐器,似筝,有七弦。稽琴:又称嵇琴、奚琴,古乐器名。约唐朝时从北方奚族传入中原。一说为西晋嵇康创制的古琴

⑤双韵:此指一种乐器。阮咸:又称阮,一种乐器,相传西晋阮咸善弹此乐器,因而得名。四弦有柱,形似月琴。

⑥鍫琴:即渤海琴,亦称杴琴,古代三弦,为渤海国乐器。葫芦:此指葫芦琴。《梦粱录· 卷二十· 妓乐》:“若合动小乐器,只三二人合动尤佳,如双韵合阮咸,嵇琴合箫管,鍫琴合葫芦琴。”

⑦“琴单拨”三句:《梦粱录·卷二十·妓乐》:“或弹拨十四弦,独打方响,吹赚动鼓《渤海乐》一拍子至十拍子。”十四弦:古乐器名。因有十四根弦而得名。

⑧“又有拍番鼓子”二句:《梦粱录·卷二十·妓乐》:“又有拍番鼓儿,敲水盏,打锣板,和鼓儿,皆是也。”

⑨“今街市”数句:《梦粱录·卷二十·妓乐》:“街市有乐人三五为队,擎一二女童舞旋,唱小词,专沿街赶趁。元夕放灯、三春园馆赏玩,及游湖看潮之时,或于酒楼,或花衢柳巷妓馆家祗应,但犒钱亦不多,谓之荒鼓板。”

⑩清乐:指清雅的音乐。

⑪德寿宫:本为秦桧府第。秦桧死后收归官有,改筑新宫。后宋高宗移居新宫,改名“德寿宫”。之后,孝宗为表孝敬,将德寿宫一再扩建,时称“北内”或“北宫”。龙笛:一种横吹木管乐器,由竹制成。

译 文

诸宫调,出自旧京师孔三传,编撰传奇灵怪故事,谱曲说唱。

细乐与教坊大乐比起来,则不用大鼓、杖鼓、羯鼓、头管、琵琶、筝等乐器,而以箫管、笙、、稽琴、方响之类乐器合奏。若合奏小乐器,一二人即可,如双韵与阮咸合奏,稽琴与箫管合奏,鍫琴与葫芦琴合奏。或弹拨十四弦,吹赚动鼓板《渤海乐》一拍子,至于十拍子。又有拍番鼓子、敲水盏、打锣板、和鼓儿,都属细乐。今街市有乐人三五人为一队,专赶春场,看潮,赏芙蓉,及酒席时表演,得到的赏钱也不多,叫作“荒鼓板”。

清乐比起马后乐,增加了方响、笙、笛等乐器,用小提鼓,其声也很轻细。淳熙年间,德寿宫龙笛色,有使臣四十名,每逢中秋或月夜,令其独奏龙笛,声闻于人间,真乃清乐也。

原 文

唱叫、小唱,谓执板唱慢曲、曲破,大率重起轻杀,故曰“浅斟低唱”。与四十大曲舞旋为一体,今瓦市中绝无

嘌唱,谓上鼓面唱令曲小词,驱驾虚声,纵弄宫调,与叫果子、唱耍曲儿为一体,本只街市,今宅院往往有之。叫声,自京师起撰,因市井诸色歌吟卖物之声,采合宫调而成也。若加以嘌唱为引子,次用四句就入者,谓之“下影带”。无影带者,名“散叫”。若不上鼓面,只敲盏者,谓之“打拍”。

唱赚在京师日,有缠令、缠达:有引子、尾声为“缠令”;引子后只以两腔互迎,循环间用者,为“缠达”。中兴后,张五牛大夫因听动鼓板中,又有四片太平令,或赚鼓板(即今拍板大筛扬处是也),遂撰为“赚” 。赚者,误赚之义也。令人正堪美听,不觉已至尾声。是不宜为片序也。今又有“覆赚”,又且变花前月下之情及铁骑之类。凡赚最难,以其兼慢曲、曲破、大曲、嘌唱、耍令、番曲、叫声诸家腔谱也。

注 释

①“唱叫、小唱”数句:《梦粱录·卷二十·妓乐》:“更有小唱、唱叫,执板(唱)慢曲、曲破,大率轻起重杀,正谓之浅斟低唱。若舞四十六大曲,皆为一体。”按,《梦粱录》所载与本文有异。“重起轻杀”与“轻起重杀”相较,当以前者为是。又唐教坊有四十六大曲,故“四十”当作“四十六”。舞旋:古代一种回旋的舞蹈。

②嘌唱:宋代技艺,属小曲一类。击鼓、盏掌握节拍。

③驱驾:使用,驾驭。

④叫果子:宋代说唱艺术,模仿市井小贩的叫卖声,拖长声音进行延长并配有音乐,也叫吟叫。(www.xing528.com)

⑤“叫声”数句:《梦粱录·卷二十·妓乐》:“今街市与宅院,往往效京师叫声,以市井诸色歌叫卖物之声,采合宫商成其词也。”

⑥唱赚:在缠令、缠达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传统说唱艺术。其结构为:集合若干个曲调为一套曲,开头有引子,末尾有尾声,中间有以“赚”为名的曲调。

⑦“中兴后”数句:《梦粱录·卷二十·妓乐》:“绍兴年间,有张五牛大夫,因听动鼓板中有《太平令》或赚鼓板,即今拍板大节抑扬处是也,遂撰为赚。”大筛:疑为“大节”指误。扬处:指抑扬顿挫、慷慨激昂的段落。

⑧误赚:诓骗,欺骗。

⑨不宜为片序:片序的音节一般缓慢,而唱赚综合了诸家腔谱写,音节繁复,音律多变,故不宜为片序。

译 文

唱叫、小唱,指执板唱慢曲、曲破,大抵重起轻杀,故称“浅斟低唱”。与四十六大曲舞旋为一体,今瓦市中已极为罕见。

嘌唱,指击鼓伴奏,唱令曲小词,使用虚声,纵弄宫调,与叫果子、唱耍曲儿为一体,本来只街市有,如今宅院中往往也有。叫声,自旧京师起撰,用市井各种歌吟卖物的吆喝声,采合宫调而编成。若加以嘌唱为引子,再用四句就入,称之为“下影带”。如无影带,则叫作“散叫”。若不击鼓,只敲盏,叫作“打拍”。

唱赚在旧京师时,有缠令和缠达:有引子和尾声的小型套曲,叫作“缠令”;只在引子后有两个曲牌交替演唱的,叫作“缠达”。南宋中兴后,张五牛大夫因听演奏的鼓板中有四片的《太平令》或赚鼓板(即今拍板大节抑扬顿挫处),于是发展缠令、缠达的形式,创造出一种叫“赚”的说唱形式。赚者,误赚的意思。令人正美美地欣赏音乐,不觉已到尾声。其不宜为片序。如今又有“覆赚”,又且变花前月下之情和铁骑豪情之类。凡唱赚最难,因为它兼慢曲、曲破、大曲、嘌唱、耍令、番曲、叫声诸家腔谱。

原 文

杂扮或名杂旺,又名纽元子,又名技和,乃杂剧之散段。在京师时,村人罕得入城,遂撰此端。多是借装为山东、河北村人,以资笑。今之打和鼓、捻梢子、散耍皆是也

百戏,在京师时,各名左右军,并是开封府衙前乐营。相扑争交,谓之角觝之戏。别有使拳,自为一家,与相扑曲折相反,而与军头司大士相近也。

踢弄,每大礼后宣赦时,抢金鸡者用此等人上竿,打筋头、踏跷、打交辊、脱索、装神鬼、抱锣、舞判、舞斫刀、舞蛮牌、舞剑,与马打球,并教船上秋千、东西班野战、诸军马上呈骁骑(北人乍柳)、街市转焦为一体

注 释

①杂扮:宋代流行的一种小戏。以剧情简单、逗人喜笑著称。杂扮既可以依附于正杂剧,又可以独立演出,其演员有的由杂剧演员兼任,有的是专演杂扮的艺人。

②技和:《梦粱录》作“拔和”。

③和鼓:一种鼓名。《元史· 礼乐志》:“和鼓,制如大鼓而小,左持而右击之。捻梢子:指摇小鼓。散耍:宋代技艺表演之一。犹杂耍。

④左右军:《东京梦华录· 卷九· 九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所谓左右军,乃京师坊市两厢也,非诸军之军。”

⑤“相扑争交”二句:《梦粱录·卷二十·角觝》:“角觝者,相扑之异名也,又谓之争交。”角觝:类似现在摔跤、相扑一类的两两较力的竞技活动。

⑥曲折:详细情况。此指竞技规则。

⑦踢弄:古代百戏中以手足为主的杂技

⑧抢金鸡:《东京梦华录·卷十·下赦》:“鸡竿约高十数丈,竿尖有一大木盘,上有金鸡,口衔红幡子,书‘皇帝万岁’字。盘底有彩索四条垂下,有四红巾者争先缘索而上,捷得金鸡红幡,则山呼谢恩讫。”《梦粱录·卷二十·百戏伎艺》:“百戏踢弄家,每于明堂郊祀年分,丽正门宣赦时,用此等人,立金鸡竿,承应上竿抢金鸡。”

⑨踏跷:即踩高跷。舞判:指扮作判官钟馗舞蹈。蛮牌:粗藤做的盾牌。《梦粱录·卷二十·百戏伎艺》:“兼之百戏,能打筋斗、踢拳、踏跷、上索、打交辊、脱索、索上担水、索上走、装神鬼、舞判官、斫刀蛮牌、过刀门、过圈子等。”

⑩东西班野战:指两队人马表演野外作战。呈骁骑:指在马上表演骑术。

译 文

杂扮或称杂旺,又名纽元子,又名技和,是杂剧之散段。在旧京师时,村野之人难得入城,于是编撰此端。多是假扮成为山东、河北的村夫,以供取笑逗乐。如今的打和鼓、捻梢子、散耍都属此类。

百戏,在旧京师时,各称左右军,并属开封府衙前乐营。相扑争交,称之为角觝之戏。另有可使拳的角戏,自成一家,其规则与相扑不同,而与军头司大士相近。

百戏踢弄者,每在大礼后宣赦时,抢金鸡者用这些人上竿,又能打筋头、踏跷、打交辊、脱索、装神鬼、抱锣、舞判、舞斫刀、舞蛮牌、舞剑,与马上打球,以及教船上秋千、东西班野战、诸军马上呈骁骑(北人乍柳)、街市上转焦为一体。

原 文

杂手艺皆有巧名:踢瓶、弄碗、踢磬、弄花鼓槌、踢墨笔、弄球子、桚筑球、弄斗、打硬、教虫蚁,及鱼弄熊、烧烟火、放爆仗、火戏儿、水戏儿、圣花、撮药、藏压、药法傀儡、壁上睡,小则剧术射穿、弩子打弹、攒壶瓶(即古之投壶)、手影戏、弄头钱、变线儿、写沙书、改字。

弄悬丝傀儡(起于陈平六奇解围)、杖头傀儡、水傀儡、肉傀儡(以小儿后生辈为之)。凡傀儡,敷演烟粉灵怪故事、铁骑公案之类,其话本或如杂剧,或如崖词。大抵多虚少实,如巨灵神、朱姬大仙之类是也

影戏,凡影戏乃京师人初以素纸雕镞,后用彩色装皮为之。其话本与讲史书者颇同,大抵真假相半,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与之丑貌,盖亦寓褒贬于市俗之眼戏也。

注 释

①桚筑球:指以杖击球。桚:古通“拶”,此指击打。教虫蚁:指调教虫蚁或其他动物进行表演。

②鱼弄熊:疑前阙“弄”字,指弄鱼弄熊。药法傀儡:借助烟火进行表演的傀儡戏。

③投壶:古代士大夫宴饮时做的一种投掷游戏。《梦粱录· 卷二十· 百戏伎艺》:“且杂手艺,即使艺也,如踢瓶、弄碗、踢磬、踢缸、踢钟、弄花钱、花鼓槌、踢笔墨、壁上睡、虚空挂香炉、弄花球儿、拶筑球、弄斗、打硬、教虫蚁、弄熊、藏人、烧火、藏剑、吃针、射弩端、亲背、攒壶瓶等,绵包儿、撮米酒,撮放生等艺。此艺施呈,委是奇特,藏去之术,则手法疾而已。”

④悬丝傀儡:又称悬丝木偶、扯线木偶、扯线傀儡,是一种以绳或线操作的傀儡。陈平六奇解围:典出《史记·陈丞相世家》,指西汉陈平为汉高祖刘邦六出奇谋。杖头傀儡:以木杖来操纵的傀儡。水傀儡:指在水上表演的傀儡戏。肉傀儡:由由成年人扛着装扮似假人的男童或女童,在街上游行表演。成年人在下面旋转和舞蹈。

⑤“凡傀儡”数句:《梦粱录·卷二十·百戏伎艺》:“凡傀儡,敷演烟粉、灵怪、铁骑、公案、史书、历代君臣将相故事话本,或讲史,或作杂剧,或如崖词。”敷演:陈述并加以发挥。指把简单的梗概编成精彩的篇幅较长的故事。崖词:又作涯词,宋代诗赞形式的一种说唱文学,以七字句韵文为主。

⑥巨灵神:《西游记》中托塔天王帐下战将,力大无穷,随征花果山,被孙悟空击败。朱姬大仙:神仙名。

⑦“影戏”数句:《梦粱录·卷二十·百戏伎艺》:“更有弄影戏者,元汴京初以素纸雕簇,自后人巧工精,以羊皮雕形,用以彩色妆饰,不致损坏。”

译 文

杂手艺皆有巧名,如:踢瓶、弄碗、踢磬、弄花鼓槌、踢墨笔、弄球子、桚筑球、弄斗、打硬、教虫蚁,以及弄鱼弄熊、烧烟火、放爆仗、火戏儿、水戏儿、圣花、撮药、藏压、药法傀儡、壁上睡,小型的则有剧术射穿、弩子打弹、攒壶瓶(即古代的投壶)、手影戏、弄头钱、变线儿、写沙书、改字等手艺。

手艺者又表演悬丝傀儡(起源于陈平六出奇谋解围故事)、杖头傀儡、水傀儡、肉傀儡(以小儿后生辈表演)。凡傀儡,敷演烟粉灵怪故事、铁骑公案之类,其话本有的如杂剧,有的如崖词,大抵虚多实少,如巨灵神、朱姬大仙之类。

影戏,凡影戏,旧京师起初以白纸雕镞人物,后用皮雕形,再用彩色妆饰。其话本与讲史书者颇同,大抵真假相半,公忠者雕以正直之貌,奸邪者刻以丑恶之貌,是一种寓褒贬于市俗之眼的戏剧

原 文

说话有四家,一者小说,谓之“银字儿”,如烟粉、灵怪、传奇。说公案,皆是搏刀赶棒,乃发迹变泰之事。说铁骑儿,谓士马金鼓之事。说经,谓演说佛书。说参请,谓宾主参禅悟道等事。讲史书,讲说前代书史文传、兴废争战之事。最畏小说人,盖小说者能以一朝一代故事,顷刻间提破。合生与起令随令相似,各占一事。

商谜,旧用鼓板吹《贺圣朝》,聚人猜诗谜、字谜、戾谜、社谜,本是隐语。有道谜(来客念隐语说谜,又名打谜)、正猜(来客索猜)、下套(商者以物类相似者讥之,又名对智)、贴套(贴智思索)、走智(改物类以困猜者)、横下(许旁人猜)、问因(商者喝问句头)、调爽(假作难猜,以定其智)。

注 释

①说话有四家:说话四家所指不一,依本文可分为:一为小说;次为说公案、说铁骑儿;其次为说经、说参请;又次为讲史书。一说指小说、讲史、说经、合生。

②搏刀赶棒:指朴刀、杆棒,古代兵器。《醉翁谈录》中把所记宋代话本分类为朴刀类和杆棒类,皆记草莽豪杰、侠盗悍匪故事。

③士马金鼓:指战争

④提破:说明,点破。

⑤合生:亦作“合笙”。宋代说书的一个流派。艺人当场指物赋诗,也称唱题目。其内容滑稽并含讽劝意味的,叫乔合生。起令随令:行酒令时,当场指物赋诗、即兴捏合故事。

⑥商谜:一种以猜谜语形式为特征的滑稽风趣的说唱艺术。商谜有商者、来客两人表演,商者出谜,来客猜谜,有问有答,反复斗智。

⑦戾谜、社谜:皆为灯谜。

⑧贴智:动用智慧,指绞尽脑汁。

⑨走智:指迷惑对方。

⑩以定其智:当作“以走其智”。

译 文

说话技艺有四家,其一是小说,称之为“银字儿”,如烟粉、灵怪、传奇故事。说公案,讲的都是乱世中的人物手提朴刀、杆棒,冒险闯荡,而后发迹变泰的故事。说铁骑儿,讲的是战争故事。说经,指演说佛教经典。说参请,指宾主参禅悟道等事。讲史书,指讲说前代书史文传、兴废争战之事。小说人最可畏,他们能将一朝一代的故事,顷刻间点破。合生与起令、随令相似,当场赋诗,各叙一事。

商谜,往日用鼓板吹《贺圣朝》,聚人猜诗谜、字谜、戾谜、社谜,本是隐语。其过程包括道谜(来客念隐语说谜,又称打谜)、正猜(来客索谜猜)、下套(商者以物类相似者来讥笑来客猜得不对,又称对智)、贴套(来客贴智思索)、走智(商者改物类以为难猜者)、横下(允许旁人猜谜)、问因(商者喝问谜底)、调爽(来客假作难猜的表情,以迷惑商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