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内①正门宣德楼列五门,门皆金钉朱漆,壁皆砖石间甃②,镌镂龙凤飞云之状,莫非雕甍③画栋,峻桷层榱④,覆以琉璃瓦,曲尺朵楼⑤,朱栏彩槛,下列两阙亭相对,悉用朱红杈子⑥。入宣德楼正门,乃大庆殿。庭设两楼,如寺院钟楼,上有太史局保章正测验刻漏⑦,逐时刻执牙牌⑧奏。每遇大礼,车驾斋宿及正朔朝会于此殿⑨。殿外左右横门⑩曰左右长庆门。内城南壁有门三座,系大朝会趋朝路。宣德楼左曰左掖门,右曰右掖门。左掖门里乃明堂⑪,右掖门里西去乃天章、宝文等阁⑫。宫城至北廊约百余丈,入门东去街北廊乃枢密院⑬,次中书省⑭,次都堂⑮(宰相朝退治事于此),次门下省⑯,次大庆殿外廊横门。北去百余步,又一横门,每日宰执⑰趋朝,此处下马,余侍从台谏于第一横门下马⑱,行至文德殿,入第二横门。东廊大庆殿东偏门,西廊中书门下后省⑲,次修国史院⑳,次南向小角门,正对文德殿(常朝殿也)。殿前东西大街,东出东华门,西出西华门。近里又两门相对,左右嘉肃门也。南去左右银台门。自东华门里皇太子宫入嘉肃门,街南大庆殿后门、东西上门㉑;街北宣祐门。南北大街西廊面东曰凝晖殿,乃通会通门入禁中矣。殿相对东廊门楼,乃殿中省㉒六尚局御厨。殿上常列禁卫两重,时刻提警,出入甚严。近里皆近侍中贵。殿之外皆知省、御药幕次㉓。快行、亲从官、辇官、车子院、黄院子、内诸司兵士、祗候宣唤㉔,及宫禁买卖进贡,皆由此入。唯此浩穰。诸司人自卖饮食珍奇之物,市井之间未有也。每遇早晚进膳,自殿中省对凝晖殿,禁卫成列,约栏㉕不得过往。省门上有一人呼喝,谓之“拨食家”。次有紫衣、裹脚子向后曲折幞头㉖者,谓之“院子家”,托一合㉗,用黄绣龙合衣笼罩,左手携一红罗绣手巾,进入于此,约十余合,继托金瓜合二十余面进入,非时取唤,谓之“泛索”。宣祐门外,西去紫宸殿(正朔受朝于此),次曰文德殿(常朝所御),次曰垂拱殿,次曰皇仪殿,次曰集英殿(御宴及试举人于此)。后殿曰崇政殿、保和殿。内书阁曰睿思殿。后门曰拱辰门。东华门外市井最盛,盖禁中买卖在此,凡饮食时新花果、鱼虾鳖蟹、鹑兔脯腊㉘、金玉珍玩衣着,无非天下之奇。其品味若数十分,客要一二十味下酒,随索目下便有之。其岁时果瓜蔬茹新上市,并茄瓠㉙之类新出,每对可直三五十千,诸分争以贵价取之㉚。
注 释
①大内:皇宫的总称。《宋会要辑稿·方域一》:“大内据阙城之西北。宮城周回五里,即唐宣武军节度使治所。梁以为建昌宮,后唐复为宣武军治,晋为大宁宮。国朝建隆三年五月诏广城,命有司画洛阳宫殿,按图以修之。”
②甃(zhòu):本指砖砌的井壁,后引申为以砖砌物皆称甃。
③甍(méng):古建筑中指梁栋或屋脊,此处泛指梁栋。
④桷(jué):方形的椽子。榱(cuī):椽子。
⑤朵楼:正楼两旁的楼。
⑥杈子:指置于官府宦宅前阻拦人马通行的木架。用木条交叉固定,作为支架,另一木横架于上,排在地上表示禁约,摆在街上相当于隔离墩。魏晋以后称之为行马,到北宋称为叉子,或作杈子。宋程大昌《演繁露》卷一云:“晋魏以后官至贵品,其门得施行马。行马者,一木横中,两木互穿以成,四角施之于门,以为约禁也。周礼为之陛枑,今官府前叉子是也。”
⑦太史局:掌天文历法的机构。唐初改太史监为太史局。肃宗乾元元年改成司天台。宋沿置,神宗改官制,复称太史局。保章正:太史局属官,掌编制历法及测景分至。刻漏:古代计时器,亦称漏壶。漏是指带孔的壶,刻是指壶内附有刻度的浮箭。箭下以一只箭舟相托,浮于水面。当水流出或流入壶中时,箭杆相应下沉或上升,以壶口处箭上的刻度指示时刻。
⑧牙牌:象牙或骨角制的记事签牌。
⑨车驾斋宿:古时祭祀或重大事务前都需斋戒,整洁身心。皇帝斋戒时当另居别殿。正朔:一年的第一天,即正月初一。
⑩左右横门:指左右(即东、西)两侧的门。横:古时以南北为纵,东西为横。
⑪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朝会、祭祀、庆赏、选士、养老、教学等大典,都在此举行。
⑫天章:宋朝阁名。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营建,以奉真宗御集御书。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置天章阁侍制。景祐四年(1037)置天章阁侍讲。庆历七年(1047)置天章阁学士、直学士。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置直天章阁。其学士、直学士、待制为侍从职。南宋复于临安府建,藏图籍、符瑞、宝玩之物及宗室名籍,并安奉宋历朝皇帝画像与即位前旌节,仍置学士等贴职。宝文阁:原名寿昌阁,庆历元年(1041)改名。阁内收藏了仁宗御书、御制文集和英宗御书。治平四年(1067),神宗即位,设置学士、直学士、待制等职,负责管理宝文阁,待遇同龙图阁。
⑬枢密院:唐始设使,掌文书,以宦官任之。后唐改称枢密院,枢密使辅佐宰相,分掌军政。宋设枢密院与“中书”分掌军政大权,号称“二府”。辽代按南北面官设北枢密院和南枢密院。元代枢密院主管军事机密事务、边地防务、并兼禁军。明太祖朱元璋废之,改设大都督府统军。
⑭中书省:官署名。宋承唐制置。宋初,有判省事一人。以中书舍人充任,掌册文、复奏、考账等。其长官为中书令,然未实授,以他官兼领者不预政事,仅以示官阶。元丰改制后,以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执行中书令职务,另置中书侍郎为本省副长官。掌秉承皇帝意旨总管政务,宣布皇帝命令,批复臣僚奏疏,以及朝廷侍从、职事官以上,外臣通判以上,武臣横行以上除授。高宗建炎三年(1129),中书省与门下省并为中书门下省。
⑮都堂:唐、宋、金称尚书省长官处理全省政务的厅堂为都堂。有时也称中书门下的政事堂为都堂。元丰改制后,撤销中书门下,以尚书省都堂为政事堂。为宰相治事之所。
⑯门下省:官署名。宋承唐制置。宋初,门下省仅掌印玺、朝会版位等朝仪之事,多以他官兼领侍中,仅以示官阶。元丰改制后,掌审驳中书省、枢密院画黄、录白等事,其长官则以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行侍中职。南渡后合中书、门下为一。乾道八年(1172)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废侍中。
⑰宰执:宰相与执政简称。宋先后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尚书左右仆射、左右丞相为宰相,以参知政事、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枢密使、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枢密副使为执政,合称宰执。(www.xing528.com)
⑱侍从:本指随侍帝后或官员的人。宋称大学士至侍制、给事中、六部尚书侍郎为侍从官,亦称从官。称中书舍人、起居郎、起居舍人以下为小侍从。又称外省之带诸阁学士、竺制衔者为在外侍从。台谏:官名。唐时,台官与谏官分立。侍御史、殿中侍御史与监察御史掌纠弹,通称为台官;谏议大夫、拾遗、补阙、正言掌规谏,通称谏官,合称台谏。自宋代开始,开了台谏合一之端,两者事权相混,谏官也拥有对百官的监察权。宋代台谏,实即御史台、监司、谏官连称。
⑲中书门下后省:宋以中书省门下省官署设于宫禁之外,称中书门下外省,神宗元丰八年(1085)改称中书门下后省,以后另设于禁中中书门下(政事堂)相对,为两省处理日常行政事务之所,不预机要。
⑳修国史院:即国史院,官署名,掌修国史。宋初,门下省编修院掌修国史,修毕即停。元丰改制后,每修前朝国史、实录,即另置国史、实录院,以首相提举。元祐五年(1090)置国史院,隶门下省。绍圣二年(1095)改隶秘书省。南宋时,罢史馆,修实录置实录院,修国史置国史院,均以宰相提举、监修,侍从官充修撰、同修撰,余官充检讨、编修。
㉑东西上(gé)门:官署名。掌皇帝朝会、宴享时赞相礼仪,凡文武官自宰相,宗室自亲王,外国使节与少数民族首领朝见、谢辞时,按其品秩引导序班,赞其拜舞并纠其迭失。东上门掌庆礼奉表,西上门掌慰礼进名。有东、西上门使与副使、宣赞舍人、门祗候。门使与副使承接皇帝旨命,宣赞舍人传宣赞谒,门祗候分别辅佐宣赞舍人。诸官皆武臣清要之选。
㉒殿中省:官署名。判省事一人,以无职事朝官充任。掌郊祀、元日冬至皇帝御殿及袷禘后庙神主赴太庙时供具伞扇之事。所属有尚食、尚药、尚酝、尚衣、尚舍、尚辇六局,而别有主管。崇宁二年(1103),以殿中监为长官,少监为副长官。又置提举六尚局及管勾官一员,总管六尚局,掌供奉皇帝饮食、医药、服御、幄帟、舆辇、舍次等政令。
㉓知省:当为内侍省长官。御药:当为御药源,宋宫廷医药机构。幕次:本指临时搭起的帐篷。此指办公场所。
㉔快行:宋宫廷中吏役,亦称快行家。供奔走使令、传命令,皇帝出行时随从执衣服器物,所候役使,仪卫、卤簿中皆有之。亲从官:《宋史·兵志一》:“皇城司亲从官。太平兴国四年,分亲事官之有材勇者为指,给诸殿洒扫及契勘巡察之事。指挥三。”车子院:即车辂院。《宋史·职官志四》:“掌乘舆、法物,凡大驾、法驾、小驾供辇辂及奉引属车,辨其名数与陈列先后之序。”黄院子:疑即黄门院,宋初宦官机构。淳化五年(994)由内班院改成,旋又改成内侍省。祗(zhī)候:门使的属官。
㉕约栏:制止,阻拦。
㉖幞头:又名折上巾、软裹,一种包裹头部的纱罗软巾。因幞头所用纱罗通常为青黑色,也称乌纱。至宋有直脚、局脚、交脚、朝天、顺风等多种样式。文中“裹脚子向后曲折”其款式未详。
㉗合:通“盒”。
㉘脯腊:干肉,腊肉。
㉚诸分:皇宫中负责皇帝的饮食服务的机构,或称为“十分”,“十”为约数。因其部门之多,所以十个并非确切的个数。《邵氏闻见后录》卷一云:“仁宗皇帝内宴,十分各进馔。”宋代宫中后妃和皇帝子女的住处,都称为。此处当指宫中负责皇帝及后妃子女饮食的众多机构部门。
译 文
皇宫正门宣德楼一字排列五座大门,门上都装有金钉,饰以朱漆;城墙都是砖石相间,上面雕镂龙凤飞云的形状;无一不是雕刻的屋脊和彩绘的栋梁,高峻而层层排列的椽子,覆盖着琉璃瓦;两旁曲尺形的朵楼,也都是朱红、彩绘的栏杆;朵楼下面两座阙亭相对而立,置放着阻拦人马通行的朱红色的杈子。
进入宣德楼正门,首先是大庆殿。大殿庭院中设有东、西两楼,就好像寺院里的钟楼,楼上有太史局的官员保章正在观测刻漏,按时按刻手执牙牌向上奏报。每逢重大典礼,皇帝斋戒住宿,以及每年正月初一的朝会都在此殿内。殿外左右两侧的门叫左右长庆门。
内城南墙有三座门,是重大朝会通向内庭宫殿的路。宣德楼左边的叫左掖门,右边的叫右掖门。左掖门里有明堂,进右掖门里朝西去是天章、宝文等阁。从宫城到北面的走廊约一百余丈,进门朝东去,街北廊庑是枢密院,其次是中书省,其次是都堂(宰相下朝后在此处理政务),其次是门下省,其次是大庆殿外面走廊的边门。向北去一百余步,又是一边门,每日宰相、执政上朝,在此处下马,其余侍从、台谏等官员在第一道边门下马,步行至文德殿,进入第二道边门。东走廊处是大庆殿东偏门,西走廊处是中书门下后省,其次是修国史院,其次是朝南的小角门,正对文德殿(日常朝会的大殿)。文德殿前是东西走向的大街,向东去是东华门,向西去是西华门。附近又有两门相对,为左右嘉肃门。朝南去是左右银台门。从东华门里的皇太子宫进入嘉肃门,街南是大庆殿后门、东西上门;街北是宣门。南北向大街西走廊朝东方向的叫凝晖殿,这里通过会通门就进入皇宫了。和凝晖殿相对的是东廊门楼,是殿中省六尚局的御厨房。凝晖殿上日常排列禁卫军士两重,时刻提防警戒,出入控制相当严格。附近也都是亲近显贵的宦官。
殿外是知省、御药等办公之地。快行、亲从官、辇官、车子院、黄院子、内诸司兵士、祗候等宣召传唤,以及宫内买卖、进贡,全都由此进入。所以只有此处人最多。宫内诸司之人各自买卖饮食珍奇之物,都是民间集市中所没有的。每当早晚进膳,从殿中省到凝晖殿,禁卫军排成行列,阻止闲人过往。殿中省门口有一人招呼,称之为“拨食家”。其次有身穿紫衣,头戴幞脚裹起、向后曲折幞头之人,称之为“院子家”,手托一盒,用黄色的绣有龙形图案的盒罩罩盖,左手拿一红罗绣花手巾,从这里进入,大约有十余盒。继而托金色瓜形盒二十余只进入,以应不时被召取用,称之为“泛索”。宣门外朝西去是紫宸殿(正月初一受群臣朝贺在此殿),其次叫文德殿(日常朝会在此),其次叫垂拱殿,其次叫皇仪殿,其次叫集英殿(宫中御宴和考试举人在此)。后殿叫崇政殿、保和殿。内书阁叫睿思殿。后门叫拱辰门。东华门外集市最盛,因为宫中的买卖就在此处。但凡日常饮食的时新花果、鱼虾鳖蟹、鹑兔腊肉、金玉珍玩衣着,无不是天下的珍奇之物。其品种常有数十种,如果客人要一二十种菜肴下酒,随意挑选,下单就有。时令的瓜果蔬菜新上市,并集市上的茄瓠之类新出,每对可值三五十千钱,且宫中各处争相以高价购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