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件A-1各测点的位移时程曲线见图5-9。防止单一测点造成的采集失败,测点d1和d6的布置都是为了捕捉墙体中部的位移时程曲线。试件A-1在冲击过程中由于墙体背面开裂,最大的一条裂缝正好穿过d1测点导致测点传感器脱离墙体,利用d6的时程曲线反映墙体中部的位移时程曲线。测点d2和d3分别是墙体上下四分之一墙高长度处的测点,结果发现墙体上部测点d3的峰值要比墙体下部测点d2[见图5-9(b)]的峰值要小10mm 左右,由此可知墙体上下两侧支座的支承刚度差距较大。
图5-9 试件A-1各测点位移时程曲线
试件B-1各测点的位移时程曲线见图5-10。本次测量数据采集中测点d1结果良好,可以很好地反映出墙体中点的位移时程结果,下面不再列出测点d6的结果。增加测点d7以后,根据d7测点的时程曲线可以发现曲线最初出现轻微波动,此过程为墙体与支承从非完全接触变成完全接触的过程,接下来测点d1出现往复振动的现象,但是可以发现在冲击力方向上的最大位移为5.8mm,而回弹以后的最大位移为9.6mm,这说明“A”形框架在两个方向上的刚度不同,最终支座位移往复振荡后位移趋于初始状态。显然试件上端更接近弹性支承。试件B-1墙体中点最大位移为37.4mm,残余位移为14.9mm。相比试件A-1墙体中点最大位移增大了,而残余位移却减小了。这种现象再次验证了对试件破坏情况耗能的分析,试件B-1由于底部拼缝的破坏耗能导致墙体本身破坏情况比试件A-1小,因此残余位移反而小于试件A-1。
图5-10 试件B-1各测点位移时程曲线
试件A-2各测点的位移时程曲线见图5-11,位移测点的选取同试件B-1。试件A-2墙体中点最大位移为57.5mm,残余位移为32.6mm;试件A-1墙体中点最大位移为33mm,残余位移为17.1mm。试件A-2墙体中点最大位移与试件A-1的比值为1.74;试件A-2墙体中点残余位移与试件A-1的比值为1.91;试件A-2的冲击质量与试件A-1的比值为1.78。3个比值差别不大,说明冲击速度相同的情况下墙体中点最大位移和残余位移与冲击质量接近正比关系。(www.xing528.com)
图5-11 试件A-2各测点位移时程曲线
试件B-2各测点的位移时程曲线见图5-12。试件B-1试验结果表明装配式墙体在冲击荷载作用下墙体下端可能会发生比较严重的破坏,墙体和地梁之间出现肉眼可见的错动。试件B-2的试验中将测点d5移至墙体底部,以评估墙体底部相对于地梁的位移,其余测点位置的选取均同试件B-1。
由测点d5的时程曲线可知墙体底部最大位移为3.44mm,残余位移约为1.32mm,在拼缝处墙体出现了较小的错动。比较试件B-2和试件A-2正面下部的裂缝图可以判断试件B-2在拼缝处的性能较好。试件B-2墙体中点最大位移为53.1mm,残余位移为28.7mm;试件A-2墙体中点最大位移为57.5mm,残余位移为32.6mm。试件B-2墙体中点最大位移与残余位移均小于试件A-2,主要原因是试验中装配式墙体纵向非拼缝钢筋的存在使得墙身配筋率高于现浇墙体。综合试件A-1和试件B-1的结果可以推测:如果装配式墙体在拼缝处的连接性能可以做到与现浇效果相同,冲击荷载作用下墙体的动态响应也会比较接近。
图5-12 试件B-2各测点位移时程曲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