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ARC纤维模型建模。
纤维模型按照结构的轴心定位,梁柱节点部分留出刚域,尺寸取梁柱节点尺寸。并假定节点部分刚度大,将其设置为弹性材料。每根柱除刚域外的部分平均分成4段纤维单元,梁平均分成6段纤维单元。完成的纤维模型如图2-18所示。
图2-18 纤维模型示意图
纤维模型中不考虑墙,将板考虑成有效翼缘,梁板结构转换成T 形梁后再进行数值模拟,有效翼缘宽度按独立梁取值。
(2)钢筋及混凝土的本构参数修改。
钢筋与混凝土的本构参数需要进一步修正,考虑不同因素的影响。
①埋入混凝土的纵向钢筋的应力-应变关系修正。
在很多数值模拟研究中都使用普通钢筋的应力-应变曲线当作钢筋的本构参数,以此来研究混凝土内的钢筋受力情况,然而嵌于混凝土内纵向钢筋的应力-应变本构关系与普通钢筋的本构是不同的。实际上,在混凝土开裂后,混凝土在裂缝处的应力降为零,此时混凝土裂缝处的纵向钢筋应力达到最大。另外,在混凝土裂缝相邻处,即混凝土未开裂完好的区域,混凝土和钢筋之间还存在另一种受力形式,即混凝土与钢筋共同受力,混凝土也会提供抗拉强度。在两种受力形式的共同作用下,当混凝土裂缝之间的钢筋达到屈服时,混凝土完好区域内的钢筋未达到屈服,此时整体钢筋的平均应变还没有达到普通钢筋的屈服应变标准,如果采用普通钢筋的本构关系,即认为整体钢筋的平均应变达到屈服强度时为屈服,就会高估钢筋的承载能力贡献。为了考虑该因素的影响,采用Be1arbi A和Hsu T的双曲线模型修正钢筋抗拉的屈服应力和屈服应变[32],图形如图2-19,公式如下所示:
式中,σ,ε,Es分别为嵌入混凝土的纵向钢筋应力、应变、弹性模量;εyr为普通钢筋的屈服应变;εnr 为修正后的屈服应变。
代入ε=εnr,可得εnr=εyr(0.93-2B)/(1-0.25B),参数B 中的ft,fyr,ρ分别表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钢筋的屈服强度和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其中配筋率取比值,即若配筋率为0.6%,计算时取数值0.006。
图2-19 嵌入混凝土的钢筋应力-应变曲线
②钢筋混凝土的黏结滑移效应。
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黏结滑移效应容易发生在梁柱节点处,由Pan W H 等提出的考虑了钢筋锚固变形的修正版应力-应变曲线[33],目前使用于很多数值模拟研究中。如图2-20所示,可以看出该模型考虑了梁柱节点处钢筋受拉时的锚固变形。另外,由于钢筋的锚固变形在钢筋受拉的弹性及塑性阶段均有影响,因此在修正曲线中减小了弹性模量,并延长了塑性阶段。
图2-20 钢筋应力-应变曲线
图2-20中的系数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www.xing528.com)
式中,k1为钢筋的硬化起点应变与屈服应变的比值;k2为钢筋的峰值应变与屈服应变的比值;k3为钢筋的峰值强度与屈服强度的比值;,, 分别为确定修正后的应力-应变曲线的系数;ay,ash分别为钢筋弹性阶段和强化阶段内的应变增大系数;slipy,slipsh分别为钢筋弹性阶段和强化阶段内的总滑移;fy为屈服应力;εy为屈服应变;db 为钢筋直径;ub 为粘着应力,钢筋弹性阶段ub=,非弹性阶段,=;为混凝土抗压强度;Le 为梁或柱的纤维单元尺寸。
③混凝土箍筋约束影响。
Park R等提出了一个考虑了箍筋约束造成混凝土强度增强的改良模型[34],用放大系数K 乘以Kent and Park模型[35]中的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0.002,如图2-21所示,达到峰值应力后,应力-应变关系变为下降段的直线线性曲线,曲线可用公式(2-8)和(2-9)表示。本节当达到极限压应变εcu时,应力比减少80%,即fcu=0.2K,参数K 用公式(2-11)计算。
图2-21 Park等改良后的KentandPark曲线
AB 段曲线:
BC 段曲线:
其中:
式中,ε0为修正后的峰值应变;ρs为箍筋体积除以混凝土体积的比值,混凝土体积按照从箍筋外围到混凝土中心的体积范围计算;fyh为横向钢筋(箍筋)的屈服强度;f′c为混凝土峰值应力(单位:MPa);b″为混凝土中心到箍筋外围的宽度;sh为箍筋间距。
当Zm确定后即可用公式(2-13)计算极限压应变εcu:
总结如下:
a.混凝土内纵向钢筋的应力-应变:降低钢筋的屈服强度和屈服应变,强化阶段的峰值强度和峰值应变不变,极限强度和极限应变不变。
b.钢筋的黏结滑移:钢筋本构曲线整体向右平移,弹性模量降低,屈服强度、峰值强度及极限强度不变,屈服应变及峰值应变增大,极限应变不变。
c.混凝土箍筋约束作用:混凝土弹性模量不变,峰值强度及峰值应变增大,极限强度取峰值强度的20%,根据公式算出极限应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