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中心热岛效应的形态耦合机理

城市中心热岛效应的形态耦合机理

时间:2023-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研究和观测证实全球许多城市都存在着城市热岛效应,而且在晴朗无风的夜间尤其明显。城市热岛效应可以被看做是城市化进程对气候带来的最明显的影响。城市热岛效应是一种城市化进程的后果,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热岛效应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绝大多数城市受到城市热岛效应的负面影响更为显著。植被越少、开发强度越大的城市区域产生热岛效应的趋势越大。热岛效应现象主要出现在城市边界层,城市上空逆温现象同热岛效应关系不大。

城市中心热岛效应的形态耦合机理

城市和郊区农村地区很早就被观测到存在温度的差异,城市表面的温度要高于农村地区,此种现象被形象地称为热岛效应。研究和观测证实全球许多城市都存在着城市热岛效应,而且在晴朗无风的夜间尤其明显。城市热岛效应可以被看做是城市化进程对气候带来的最明显的影响。一般用热岛效应强度(Urban Heat Island Intensity,UHII)表示热岛效应的强弱,热岛效应强度等于城乡温度的差值:Tu-r=Tu-Tr。从图1-3中可以看出,热岛效应存在强度的梯度变化和城乡空间的差异。奥克(Oke T.R.)用高峰和陡坡来形容。根据热岛发生的位置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城市热岛类型:空气热岛、地表热岛和地下热岛,其中空气热岛又分为城市边界层热岛(建筑物顶层至边界层顶层)和城市冠层热岛(城市地面至建筑物顶层),地表热岛一般通过遥感图像技术进行计算分析,城市气象观测的热岛现象为城市空气热岛中的城市冠层热岛。

图1-3 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

*资料来源:改绘自Oke.T.R

1818年,霍华德(Howard)实测伦敦城市气温,首次发现城市和乡村之间存在温度的差异。Renou也同样在19世纪后期对巴黎的研究中,发现了相似的现象。Schmidt在20世纪初对维也纳的研究同样表明存在此种现象。周淑芳等(1985)以上海为研究对象,证实上海城乡在日落后2~3h出现5℃的最大温差。香港在1989—2007年,共有11个大于10℃的热岛强度天数,最大热岛强度出现在早上6点左右。

通过对国内外已有研究进行总结,普遍认为可能引起城乡温度差异的形成因素包括(Oke,1973,1982;Arnfield,2003;Grimmond,2007):

(1)城市中植被覆盖面积少于农村,不透水面面积要远远多于农村,城市中蒸腾带走的潜热少于农村地区。

(2)城市下垫面深色硬质材质要远远多于农村地区,能够储存更多的能量。

(3)城市地区天空可视因子远远低于农村地区,影响到夜晚长波辐射的释放。

(4)城市中人为热释放高、低风速或静风天气空气污染等多因素同样有利于城市热岛的形成[8]。(www.xing528.com)

城市热岛效应是一种城市化进程的后果,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热岛效应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分析热岛效应的影响要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在某些高纬度或高海拔城市,冬季热岛效应可以使城市气温升高,降低供暖产生的能源消耗,这在某些程度上可以看做有利的一面,但研究表明冬季热岛效应对城市污染物扩散起到不利影响。夏季时,城市中建筑虽然可以产生部分凉爽舒适的遮阴区域,但夏季城市,尤其是夏季湿热城市,热岛对人类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包括夏季建筑能源消耗、城市室外空气质量、城市外部空间的人体热舒适度等方面,甚至有研究表明珠三角城市热岛效应会增加夏季降水概率[9]。绝大多数城市受到城市热岛效应的负面影响更为显著。

在学者的不断研究中,城市热岛效应已有研究表明了以下几点共识特征(Oke,1973,1982,1987;Arnfield,2003):

(1)城市热岛强度最大值出现在夜间,最小值在白天。

(2)气温升高主要是由于城市下垫面比农村地区吸收更多太阳辐射

(3)晴朗无风天气下,空气温度和表面温度存在差异最为明显。

(4)植被越少、开发强度越大的城市区域产生热岛效应的趋势越大。

(5)热岛效应现象主要出现在城市边界层,城市上空逆温现象同热岛效应关系不大。

(6)影响热岛强度的因素分为不同尺度,宏观尺度包括城市规模、人口规模、城市的土地利用情况,中观尺度包括建筑形态与下垫面材质。

当然不同城市有着其独特的城市热岛强度,这些取决于城市的土地利用情况、建筑形态、人口规模、自然环境和气候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