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心区作为城市内部中观尺度区域,其表面存在能量平衡(SEB),如图1-2所示。
Q*+QF=QH+QE+QS+QA单位:W/m2(1-1)
式中:Q*——净辐射;
QF——人为热;
QH——大气显热交换量;
QE——潜热交换量(涉及不透水面蒸发);
QS——下垫面净贮热量;
QA——净水平对流热量。
图1-2 城市表面能量平衡示意图
*资料来源:改绘自Oke.T.R
1)辐射
辐射是城市热量得失的主要组成部分,波长在0.3~3μm的辐射被称为短波辐射,波长在3~100μm的辐射被称为长波辐射,太阳辐射一般为短波辐射。冠层内存在净辐射平衡:
式中:Q*——净辐射;
Kdir——来自太阳的直接短波辐射;
Kdif——扩散辐射,来自天空中云层或颗粒悬浮物反射的太阳辐射;(www.xing528.com)
α——城市覆盖层表面反射系数;
L↑——从城市覆盖层表面释放出的长波辐射;
L↓——从城市覆盖层表面接收到的来自天空的长波辐射。
2)人为热
人在城市中从事生产生活的过程都会消耗和产生热量,人为热大小可以从三个方面计算:
QF=QV+QB+QM单位:W/m2(1-3)
人为热QF等于车辆产生的热通量QV、建筑产生的热通量QB和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热通量QM之和。车辆产热具有明显的昼夜差异及工作日和节假日的差异,同城市道路交通量息息相关。建筑产热包括电力消费及供热燃料消耗,其中火电厂、化工厂等工业场所释放热远远大于居住或办公建筑释放热。特殊的集会等人群密集条件会造成局部热源。人为热可以通过交通量、建筑耗电量与采暖消耗等进行估算[5]。
3)显热交换
城市表面层与外界大气对流交换从机理上分为两类:一是热力紊流引起向边界层的热空气扩散、城市周边冷空气补充产生的热量的传递;二是风力引起的机械紊流而产生的热量传递。在无风或静风条件下,热力紊流是城市热损失的主要方式,传热量大小与气温垂直梯度、下垫面粗糙程度等因素有关[6]。
4)潜热
影响城市热环境的潜热交换量包括两个物理过程:一是水分的蒸发(或凝结);二是冰面的升华(或凝华)[7]。大量研究已经发现,有效的水分影响潜热通量的大小,反之潜热通量会影响到气温变化,植物蒸腾作用及透水性地面的蒸发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空气温度。城乡间植被覆盖率的差异,是影响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
5)城市的净存储热
来自太阳、大气的辐射及人为产生的各种热量会被城市表面存储,表面材质、建筑布局及规模都会对热存储产生影响。
6)城市内对流小气候
城市中不同建筑空间形态、土地类型、植被分布等人为影响,产生不同的热源和冷源,冷热源之间距离适中,会产生对流小气候,城市中合理组织廊道,利用这种小气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城市局部热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