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架空线路及杆上电气设备安装|园林基础工程

架空线路及杆上电气设备安装|园林基础工程

时间:2023-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而在架空线路施工时,线路方向及杆位、拉线坑位的定位是关键工作,如不依据设计图样位置埋桩确认,后续工作是无法展开的。因此必须在线路方向和杆位及拉线坑位测量埋桩后,经检查确认后,才能挖掘杆坑和拉线坑。杆上高压电气设备和材料,均要按分项工程中的具体规定进行交接试验合格才能通电。即高压电气设备和材料不经试验不准通电。架空线路的相位检查确认后,才能与接户线连接。8)同一电源的高、低压线路宜同杆架设。

架空线路及杆上电气设备安装|园林基础工程

1.材料(设备)进场验收

材料(设备)进场的验收标准见表4-11。

4-11 材料(设备)进场的验收标准

978-7-111-50536-5-Chapter04-17.jpg

2.安装工序交接确认

安装工序交接确认主要包括定位、核图、交接试验、架空线路绝缘检查和相位检查。

(1)定位。架空线路的架设位置既要考虑到地面道路照明、线路与两侧建筑物和树木之间的安全距离,以及接户线接引等因素,又要顾及到电杆杆坑和拉线坑下有无地下管线,且要留出必要的各种地下管线检修移位时因挖土防电杆倒伏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功能要求,也是安全可靠的。因而在架空线路施工时,线路方向及杆位、拉线坑位的定位是关键工作,如不依据设计图样位置埋桩确认,后续工作是无法展开的。因此必须在线路方向和杆位及拉线坑位测量埋桩后,经检查确认后,才能挖掘杆坑和拉线坑。

(2)核网。杆坑、拉线坑的深度和坑型关系到线路抗倒伏能力,因此必须按设计图样或施工大样图的规定进行验收,经检查确认后才能立杆和埋设拉线盘。

(3)交接试验。杆上高压电气设备和材料,均要按分项工程中的具体规定进行交接试验合格才能通电。即高压电气设备和材料不经试验不准通电。至于在安装前还是安装后试验,则可视具体情况而定。通常的做法是在地面试验再安装就位,但要注意在安装的过程中不应使电气设备和材料受到撞击和破损,尤其是注意防止电瓷部件的损坏。

(4)架空线路绝缘检查。主要是以目视检查,检查目的是要查看线路上有无树枝、风筝和其他杂物悬挂在上面,经检查无误后,必须是采用单相冲击试验合格后,才能三相同时通电。这一操作要求是为了检查每相对地绝缘是否可靠,在单相合闸的涌流电压作用下是否会击穿绝缘,如果首次贸然三相同时合闸通电,万一发生绝缘击穿,事故的危害后果要比单相合闸绝缘击穿大得多。

(5)相位检查。架空线路的相位检查确认后,才能与接户线连接。这样才能使接户线在接电时不致接错,不使单相220V入户的接线错接成380V入户,也可对有相序要求的保证相序正确,同时对三相负荷的均匀分配也有好处。

3.电杆的埋设要求

架空线路的杆型、拉线设计及埋设深度在施工设计时,是依据所在地的气象条件、土壤特性、地形情况等因素加以考虑决定的。埋设深度是否足够,涉及线路的抗风能力和稳固性。太深会浪费材料。

回路的配电线路,电杆埋深不应小于表4-12所列数值。一般电杆的埋深基本上(除15m杆以外)可为电杆高度的1/10加0.7m,拉线坑的深度不宜小于1.2m。电杆坑、拉线坑的深度允许偏差,应不深于设计坑深100mm、不浅于设计坑深50mm。

4-12 电杆埋设深度 (单位:m)

978-7-111-50536-5-Chapter04-18.jpg

4.横担安装

(1)横担安装技术要求。

1)钢筋混凝土电杆使用U型抱箍安装水平排列导线横担。在杆顶向下量200mm,安装U型抱箍,用U型抱箍从电杆背部抱过杆身,抱箍螺扣部分应置于受电侧,在抱箍上安装好M型抱铁,在M型抱铁上再安装横担,在抱箍两端各加一个垫圈用螺母固定,先不要拧紧螺母,留有调节的余地,待全部横担装上后再逐个拧紧螺母。

2)电杆导线进行三角排列时,杆顶支持绝缘子应使用杆顶支座抱箍。由杆顶向下量取150mm,使用Ω型支座抱箍时,应将角钢置于受电侧,将抱箍用M16×70方头螺栓,穿过抱箍安装孔,用螺母拧紧固定。安装好杆顶抱箍后,再安装横担。横担的位置由导线的排列方式来决定,导线采用正三角排列时,横担距离杆顶抱箍为0.8m;导线采用扁三角排列时,横担距离杆顶抱箍为0.5m。

3)横担安装应平整,安装偏差不应超过规定数值:横担端部上下歪斜为20mm;横担端部左右扭斜为20mm。

4)带叉梁的双杆组立后,杆身和叉梁均不应有鼓肚现象。叉梁铁板、抱箍与主杆的连接牢固,局部间隙不应大于50mm。

5)导线水平排列时,上层横担距杆顶距离不宣小于200mm。

6)10kV线路与35kV线路同杆架设时,两条线路导线之间垂直距离不应小于2m。

7)高、低压同杆架设的线路,高压线路横担应在上层。架设同一电压等级的不同回路导线时,应把线路弧垂较大的横担放置在下层。

8)同一电源的高、低压线路宜同杆架设。为了维修和减少停电,直线杆横担数不宜超过4层(包括路灯线路)。

(2)绝缘子的安装规定。

1)安装绝缘子时,应先清除表面灰土、附着物及不应有的涂料,然后根据要求进行外观检查和测量绝缘电阻

2)安装绝缘子采用的闭口销或开口销不应有断、裂缝等现象。工程中使用闭口销具有销住可靠、带电装卸灵活的特点。当装入销口后,能自动弹开,不需将销尾弯成45°,当拔出销孔时,也比较容易。当采用开口销时应对称开口,开口角度应为30°~60°。工程中严禁用线材或其他材料代替闭口销、开口销。

3)绝缘子在直立安装时,顶端顺线路歪斜不应大于10mm;在水平安装时,顶端宜向上翘起5°~15°,顶端顺线路歪斜应不大于20mm。

4)转角杆安装瓷横担绝缘子,顶端竖直安装的瓷横担支架应安装在转角的内角侧(瓷横担绝缘子应装在支架的外角侧)。

5)全瓷式瓷横担绝缘子的固定处应加软垫。

5.电杆杆身的调整

(1)调整方法。一人站在相邻未立杆的杆坑线路方向上的辅助标桩处(或其延长线上),面对线路向已立杆方向观测电杆,或通过垂球观测电杆,指挥调整杆身,或使与已立正直的电杆重合。如为转角杆,观测人站在与线路垂直方向或转角等分角线的垂直线(转角杆)的杆坑中心辅助桩延长线上,通过垂球观测电杆,指挥调整杆身,此时横担轴向应正对观测方向。调整杆位,一般可用杠子拨,或用杠杆与绳索联合吊起杆根,使移至规定位置。调整杆面,可用转杆器弯钩卡住,推动手柄使杆旋转。

(2)杆身调整误差。直线杆的横向位移不应小于50mm;电杆的倾斜不应使杆梢的位移大于半个杆梢。转角杆应向外角预偏,紧线后不应向内角倾斜,向外角的倾斜不应使杆梢位移大于一个杆梢。转角杆的横向位移不应大于50mm。终端杆立好后应向拉线侧预偏,紧线后不应向拉线反方向倾斜,向拉线侧倾斜不应使杆梢位移大于一个杆梢。

双杆立好后应正直,位置偏差不应超过下列数值:

1)双杆中心与中心桩之间的横向位移:50mm。

2)迈步:30mm。

3)两杆高低差:20mm。

4)根开:±30mm。

6.导线架设

导线架设时,线路的相序排列应统一,有利于设计、施工、安全运行。高压线路面向负荷,从左侧起,导线排列相序为L1、L2、L3相;低压线路面向负荷,从左侧起,导线排列相序为L1、N、L2、L3相。电杆上的中性线(N)应靠近电杆,如线路沿建筑物架设时,应靠近建筑物。

(1)导线架设技术要求。

1)架空线路应沿道路平行敷设,并宜避免通过各种起重机频繁活动地区。应尽可能减少同其他设施的交叉和跨越建筑物。

2)架空线路导线的最小截面如下:

①6~10kV线路:铝绞线,居民区35mm2,非居民区25mm2;钢芯铝绞线,居民区25mm2,非居民区16mm2;铜绞线,居民区16mm2,非居民区16mm2

②1kV以下线路:铝绞线16mm2,钢芯铝绞线16mm2钢绞线10mm2(绞线直径3.2mm)。

③1kV以下线路与铁路交叉跨越档处,铝绞线最小截面应为35mm2

3)6~10kV接户线的最小截面为:铝绞线25mm2,铜绞线16mm2

4)接户线对地距离,不应小于下列数值:6~10kV接户线4.5m;压绝缘接户线2.5m。

5)跨越道路的低压接户线,至路中心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下列数值:通车道路6m;通车困难道路、人行道3.5m。

6)架空线路的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表4-13所列数值。

7)架空线路的导线与道路行道树间的距离,不应小于表4-14所列数值。

8)架空线路的导线与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表4-15所列数值。

9)架空线路的导线与山坡、峭壁、岩石之间的距离,在最大计算风偏情况下,不应小于表4-16所列数值。

10)架空线路与甲类火灾危险的生产厂房,甲类物品库房及易燃、易爆材料堆场,以及可燃或易燃液(气)体贮罐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电杆高度的1.5倍。(www.xing528.com)

11)在离海岸5km以内的沿海地区或工业区,视腐蚀性气体和尘埃产生腐蚀作用的严重程度,选用不同防腐性能的防腐型钢芯铝绞线。

4-13 导线与建筑物间的最小距离 (单位:m)

978-7-111-50536-5-Chapter04-19.jpg

注:架空线不应跨越屋顶为易燃材料的建筑物,对于耐火屋顶的建筑物也不宜跨越。

4-14 导线与街道行道树间的最小距离 (单位:m)

978-7-111-50536-5-Chapter04-20.jpg

4-15 导线与地面的最小距离 (单位:m)

978-7-111-50536-5-Chapter04-21.jpg

注:1.居民区指工业企业地区、港口码头,市镇等人口密集地区。

2.非居民区指居民区以外的地区,均属非居民区;有时虽有人,有车到达,但房屋稀少,也属非居民区。

3.交通困难地区——车辆不能到达的地区。

4-16 导线与山坡岩石的最小净空距离 (单位:m)

978-7-111-50536-5-Chapter04-22.jpg

(2)紧线。

1)紧线操作步骤。

①紧线前必须先做好耐张杆、转角杆和终端杆的本身拉线,然后再分段紧线。首先,将导线的一端套在绝缘子上固定好,再在导线的另一端开始紧线工作。

②在展放导线时,导线的展放长度应比档距长度略有增加,平地时一般可增加2%;山地可增加3%。还应尽量在一个耐张段内,导线紧好后再剪断导线,避免造成浪费。

③在紧线前,在一端的耐张杆上,先把导线的一端在绝缘子上做终端固定,然后在另一端用紧线器紧线。

④紧线前在紧线段耐张杆受力侧除有正式拉线外,应装设临时拉线。一般可用钢丝绳或具有足够强度的钢线,拴在横担的两端,以防紧线时横担发生偏扭。待紧完导线并固定好以后,才可拆除临时拉线。

⑤紧线时在耐张段操作端,直接或通过滑轮组来牵引导线,使导线收紧后,再用紧线器夹住导线。

2)紧线方法。

根据每次同时紧线的架空导线根数,紧线方式有单线法、双线法、三线法等,施工时可根据具体条件采用。紧线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导线逐根均匀收紧,另一种是三线同时收紧或两线同时收紧,后一种方法紧线速度快,但需要有较大的牵引力,如利用卷扬机或绞磨的牵引力等。紧线时,一般应做到每根电杆上有人,以便及时松动导线,使导线接头能顺利地越过滑轮和绝缘子。

一般中小型铝绞线和钢芯铝绞线可用紧线钳紧线,先将导线通过滑轮组,用人力初步拉紧,然后将紧线钳上钢丝绳松开,固定在横担上,另一端夹住导线(导线上包缠麻布)。紧线时,横担两侧的导线应同时收紧,以免横担受力不均而歪斜。

7.杆上电气设备安装

(1)安装要求。杆上电气设备安装应牢固可靠;电气连接应接触紧密;不同金属连接应有过渡措施;瓷件表面光洁,无裂缝、破损等现象。

(2)变压器及变压器台安装。其水平做倾斜不大于台架根开的1/100;一、二次引线排列整齐、绑扎牢固;油枕、油位正常,外壳干净。

接地可靠,接地电阻值符合规定;套管压线螺栓等部件齐全;呼吸孔道畅通。

(3)跌落式熔断器安装。

1)要求各部分零件完整;转轴光滑灵活,铸件不应有裂纹、砂眼锈蚀。

2)瓷件良好,熔丝管不应有吸潮膨胀或弯曲现象。

3)熔断器安装牢固、排列整齐,熔管轴线与地面的垂线夹角为15°~30°。

4)熔断器水平间距离不小于500mm;操作时灵活可靠,接触紧密。

5)合熔丝管时上触头应有一定的压缩行程;上、下引线压紧;与线路导线的连接紧密、可靠。

(4)断路器和负荷开关安装。

1)其水平倾斜不大于担架长度的1/100。

2)引线连接紧密,当采用绑扎连接时,长度不小于150mm。

3)外壳干净,不应有漏油现象,气压不低于规定值;操作灵活,分、合位置指示正确、可靠;外壳接地可靠,接地电阻值符合规定。

(5)隔离开关。

1)杆上隔离开关的瓷件良好,操作机构动作灵活,隔离刀刃合闸时接触紧密,分闸后应有不小于200mm的空气间隙;与引线的连接紧密、可靠。

2)水平安装的隔离刀刃分闸时,宜使静触头带电。

3)三相运动隔离开关的三相隔离刀刃应分、合同期。

(6)避雷器的瓷套与固定抱箍之间加垫层。安装排列整齐、高低一致;相间距离:1~10kV时,不小于350mm;1kV以下时,不小于150mm。避雷器的引线短而直、连接紧密,采用绝缘线时,其截面要求如下:

1)引上线:铜线不小于16mm2,铝线不小于25mm2

2)引下线:铜线不小于25mm2,铝线不小于35mm2,引下线接地可靠,接地电阻值符合规定。与电气部分连接,不应使避雷器产生外加应力

(7)低压熔断器和开关安装。要求各部分接触应紧密,便于操作。低压保险丝(片)安装要求无弯折、压偏、伤痕等现象。

(8)变压器中性点。与接地装置引出干线直接连接。由接地装置引出的干线,以最近距离直接与变压器中性点(N端子)可靠连接,以确保低压供电系统可靠、安全地运行。

8.架空线路及杆上电气设备安装的检查试验

(1)高压部分和低压部分的交接试验。

1)高压部分的交接试验。架空线及杆上电气设备、绝缘子、高压隔离开关、跌落式熔断器等对地的绝缘电阻,须在安装前逐个(逐相)用2500V兆欧表摇测。高压的绝缘子、高压隔离开关、跌落式熔断器还要做交流工频耐压试验,试验数据和时间按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 50150—2006)执行。

2)低压部分的交接试验。低压部分的交接试验分为线路和装置两个单元,线路仅测量绝缘电阻,装置既要测量绝缘电阻又要做工频耐压试验。测量和试验的目的,是对出厂试验的复核,以使通电前对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作出判断电力变压器。

(2)架空线路及杆上电气设备安装的检查试验项目见表4-17。

4-17 架空线路及杆上电气设备安装的检查试验项目

978-7-111-50536-5-Chapter04-23.jpg

(续)

978-7-111-50536-5-Chapter04-24.jpg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