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说的西周手工业,都是指西周官府所经营的。因为品种多、分工细,于是分门别类,而有“百工”之称。“百工”实含有这群专业工人的“工头”和“工人”。关于他们的身份地位问题,金文中《令彝》:“明公朝至于成周,出令,舍三事令,及卿事寮,及诸尹,及里君,及百工,及诸侯……”此“百工”列在“里君”(小地方官)与诸侯之间,则其是指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工头”,所以列入了统治阶级的工官行列。而《伊簋》:“命伊□官司康宫王臣妾,百工。”《师簋》:“□司我西、东仆驭、百工、牧、臣妾。”则又将“百工”与仆驭、臣妾等并列,可见这里的“百工”不是指其工头,而是指工人。他们既然与奴隶身份的人并举,足见他们的社会地位不高,但又由于他们与真正奴隶身份的人分列,则“百工”又非奴隶。《尚书·酒诰》说商的工人“湎于酒”者,得到“勿庸杀之,姑惟教之”的特别待遇,可见他们不会是奴隶身份。所以,现代学者认为“百工”这些手工业者多是“自由人”,但其社会地位较低于普通的“庶民”[1363]。
“百工”手工业在产量和质量上代表了西周时期主要的手工业的发展水平。其主持经营者虽然是官府,但主要还是依靠“百工”这些专业劳动者。下面我们要谈的是与官府无关的民间手工业。
西周的民间手工业主要是与农业相结合的家庭纺织业,而家庭纺织业又多是由家庭妇女担任的。中国几千年的农村社会“男耕女织”的情况,可能早在西周已普遍形成了[1364]。
当时妇女纺织劳动的情形,《诗经》中已有不少记载,我们且引一些有关的诗句以见一斑:
葛之覃兮……是刈是濩,为絺为绤。(《周南·葛覃》)
不绩其麻,市也婆娑。(《陈风·东门之枌》)(www.xing528.com)
女执懿筐……爰求柔桑……蚕月条桑……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取彼狐狸,为公子裘。(《豳风·七月》)
小东大东,杼柚其空。(《小雅·大东》)
从这些诗句里可以看出,妇女是从事纺织工作的,但是她们的劳动成果大部分作为“贮”献给了统治者,就连她们所制的染色纺织品也是“为公子裳”,男子们打猎得到狐狸,也把皮交给妻女,去替“公子”制“裘”。
《诗经·豳风·七月》谈到农民“无衣无褐,何以卒岁?”这里可以御寒的“褐”是什么?郑《笺》说:“褐,毛布也。”可见褐是毛织品。不过古代的毛织物色泽暗淡,手感粗糙,远不如麻、丝光泽细软,所以褐遂沦为劳动人民的专用衣料。褐既不见重于贵族,官府中制作的自然也少。但褐却成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御冬之物,所以才出现于诗歌中。褐既为广大人民所需要,褐的纺织必为农村妇女手工业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