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周时期农作物中最普通的是黍,与商时相同。其不黏的据齐思和先生考证,认为即《说文解字》中的“”(糜),《说文解字》谓:“,穄也。”举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如南宋大经学家、理学家朱熹是今属于江西的婺源人,后来侨居建阳,他注的《诗集传》是自宋至清读书人必读的书,他在《诗经·王风·黍离》中对“黍”作的注曰:“黍,谷名,苗似芦,高丈余,穗黑色,实圆重。”
西周时期农作物中最普通的是黍,与商时相同。黍的名称至今未变,也叫做“黍子”,去皮就是“大黄米”。在商代晚期卜辞中黍字百余见,在《诗经》中所见次数也比其他谷类为多。《诗经·鲁颂·閟宫》:“有稷有黍,有稻有秬,奄有下土,缵禹之绪。”《诗经·小雅·甫田》:“黍稷稻粱,农夫之庆。”《诗经·小雅·大田》:“以其骍黑,与其黍稷。”《诗经·小雅·信南山》:“疆场翼翼,黍稷。”其他如《诗经·王风·黍离》有“彼黍离离,彼稷之苗”等等。这些都反映西周时期黍、稷在黄河流域是最普遍的农作物,也是当时平民的主要食粮,大概已无疑义了。
“黍”字,《说文解字》禾部:“黍,禾属而黏者也。”按黍分黏与不黏两种。其不黏的据齐思和先生考证,认为即《说文解字》中的“”(糜),《说文解字》谓:“,穄也。”又:“穄,也。”齐先生说:“现今河北省北部犹呼为子,称子饭为穄米饭。”[1274]因为黍是中国北方最普通的谷类,极易辨认,所以,在谷类中是最无问题的。可是,南方人种稻,少见黍,往往弄出许多错误的说法。举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如南宋大经学家、理学家朱熹是今属于江西的婺源人,后来侨居建阳(今属福建),他注的《诗集传》是自宋至清读书人必读的书,他在《诗经·王风·黍离》中对“黍”作的注曰:“黍,谷名,苗似芦,高丈余,穗黑色,实圆重。”这是他把高粱误为黍了。(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