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这些世族,不论同姓或异姓,虽然都是世袭的,但在世袭官职或继承其祖父、父亲的采邑、爵位时,均须履行一定形式的手续,才能取得周王的承认。那就是必须要得到天子的重新任命或重新册封。
这种重新册命基本上分两级进行:一级是周王的册命。周王死后,新王即位,对一些旧官要重新册命。如西周晚期铜器《师虎簋》:“王乎史吴曰册命虎。王若曰:虎,□先王既命乃祖考事,啻官左右戏緐荆。今余隹帅井先王命,命女更乃祖考啻官,左右戏緐荆,苟(敬)夙夕勿朕命。”大概是说,先王最初封师虎之祖先,到师虎时不知传了多少代,今王新即位,又封师虎,把官守重申一番。这也许是表示新的隶属关系。其他器如《善鼎》、《蔡簋》、《谏簋》、《大盂鼎》、《鼎》、《壶》、《师酉簋》、《室簋》、《师簋》等铭文,都是记其祖或父已被前王册命为某官,新王即位后又施以再封之礼,命其继承其父或祖之旧官职。故金文中常有“井(型)乃祖”、“则乃祖”、“更乃祖考”之类的语句。这就是要求他们效法其祖先之德以对周室尽忠,并命其继承其祖先的旧官职。旧世族某官去世后,其子孙要袭其父祖官职,也必经时王的再次册命。如《豆闭簋》:“王乎内史册命豆闭。王曰:闭,易女戠衣,旂,用乃祖考事,司艅拜君司马、弓矢。”同类的例证还见于《师父鼎》、《㫚壶》、《辅师鼎》、《訇簋》等。
另一级是大贵族对其家臣的重封。世族中属于家臣一级的职官去世后,其子孙要袭其父的官职、采邑,也必须经曾任命其父祖官职的上级的重新册命。如《师簋》有:“白龢父若曰:师,乃祖考有熏于我家,女有隹小子。余命汝死我家,□司我西仆百工牧臣妾、东内外,毋敢不否善。”师的祖或父大概是白龢父的家臣,授予他官位的不是王,而是白龢父。所以师要袭其先人的官位,须经过白龢父的重新册命。
从上面这些事例可以看出,西周世族的各级官吏,大都是世袭的。西周数百年,权势贵族虽然也经常有变易,但大多数得势的贵族是世官。王国维论商周制度时谓:“天子诸侯世,而天子诸侯之卿、大夫、士皆不世。”又谓“世卿者后世之乱制”等等[1154]。现在看来,王说均不可信。其实从周金文上看,在西周不但天子、诸侯实行世袭制,其下级的官吏也无不世袭。看来这种制度由来已久,决非春秋时代才产生的“乱制”。但因列国史料残阙,今难确指,但从文献中也透露出一些。以晋国而论,曲沃桓、庄之族攻击翼都的嫡系正宗,最后终有晋国。又如春秋时鲁国叔孙豹到晋与范宣子论历史上“死而不朽”的含义,范宣子提出他自己家族的族谱:昔之祖(范宣子名),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其是之谓乎![1155](www.xing528.com)
范宣子的意思是说,他的祖先从远古一直传到春秋他这里,并未湮灭,而且都是显赫家族,这就是“不朽”。这与叔孙豹以立德、立功、立言为不朽所指不同。故叔孙豹说这不是“三不朽”,而是“世禄”。他说:“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世不绝祀,无国无之。”[1156]意思是说这种世官世禄不能算作“不朽”,因为这是各国贵族普遍的现象。从叔孙豹的话里也反映出,春秋以前大多数贵族都有长期发展的历史,都有世代承袭的官守。可见,这种世官制决不是春秋时才出现的所谓新的乱制,而是源远流长。
西周以来历世都出现一些大贵族,可是,并不是已经成为贵族的便能毫无例外地都成为长期存在下去的世族,有的能传下来,有的则如昙花一现,便衰落下去。这就看他们的后代是否能得到其上级重新任命或再封了。
前面我们说过,世族的世袭官职或继承其祖父、父亲的采邑、爵位,需要履行由王重新册命的手续,以取得时王或上级的承认。尤其在西周时这种重新册命的手续,不能看作只是表面的一种仪式,而实际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到春秋战国时期情况有所不同,应另当别论)。只有那些对周室有功和与周王室关系密切的贵族才得到重新册封,其家族才能传袭下去。否则,就得不到重新任命,其家族若经过几代得不到重新册命,这一族自然就和王室逐渐疏远,也必然会逐渐没落。所以,有人将此看作世族衰落的原因之一[1157],完全是合乎情理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