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商而建立周王朝的周族,也是一个古老的部族。《史记》据《世本》、《五帝德》、《帝系姓》记载,谓商、周二代之祖先,皆出自帝喾(见《三代世表》),实无可信价值。当为后世子孙以其祖微,故托始于上古帝王,借以自重,所附会之耳。传说周的始祖曰后稷,始祖母名姜嫄。《诗经》中歌咏其远祖,是这样说的: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诞置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置之平林,会伐平林,诞置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诗经·大雅·生民》)
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是依,无灾无害,弥月不迟,是生后稷。……奄有下土,缵禹之绪。(《诗经·鲁颂·閟宫》)
这两首诗作于西周或春秋前期,应为有关姜嫄、后稷之最早的记录。诗人歌咏之事迹,认为姜嫄是最早的人类,而后稷是姜嫄与上帝生的。因而一下生就有鸟、有牛羊来保护。这个故事到太史公作《史记》时,加以更加生动的描写,并谓姜嫄无夫而生子,“以为不祥”,故生而弃之,“因名曰弃”。故事情节虽然是附会的,但其中如周与姜姓的关系、始祖为女性等等,又合乎人类的发展规律。故其附会之中,必亦有部分史实为之素地。(www.xing528.com)
后稷以后至于文王的世系,据《史记·周本纪》中传闻,列表如下:
《史记》所记周的世系,从表上可以看出,后稷(弃)至文王共十五世。《周本纪》又说:“后稷之兴,在陶唐、虞、夏之际”,就是说周祖后稷与唐尧、虞舜、大禹同时,但是若校之年代,就发生了矛盾,如孔颖达《毛诗正义》已经指出:“《外传》称后稷勤周十五世而兴,《周本纪》亦以稷至文王为十五世。计虞及夏殷周有千二百岁,每世在位皆八十许年,乃可充其数耳。命之短长,古今一也。而使十五世君在位皆八十许载,子必将老始生,不近人情之甚。以理推之,实难据信。”(《毛诗·公刘》疏)按商历十七世,夏也有十四世,夏、商合约三十余世。为什么经历相同的时间,而周的世数独少?所以,后世史家都想给这个矛盾弥缝,有人将《世本》所传述的异名别为数人数世,那也只能勉强凑上四五世,仍难满足那“千二百岁”之数。并且,这完全是臆测,并无根据。又有人认为不窋非后稷子,不窋以上世代失考,也无凭证[806]。若后稷至文王确为十五世,则后稷决不会与尧、舜、禹同时。
据《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周弃亦为稷,自商以来祀之。”这好像是说周弃为商的稷官,是商时人。《国语·鲁语上》说:“夏之兴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夏兴起而说周弃继之,显然不合情理。此“夏之兴”的“兴”字,或为“衰”字之讹。考《礼记·祭法》承用《鲁语》的话,其中“夏之兴”正作“夏之衰”,可以为证。所以,我们认为当以夏衰为是。因为夏衰而周弃才继之以兴。由此观之,周祖弃本为商之稷官,时代大约在夏末商初。《周语下》谓:“后稷勤周十有五世而兴”,又说:“自后稷之始基靖民,十五世而文始平之”(均见《周语下》),则《周本纪》所记十五世先祖,必非无据。《史记》所述商代先公先王既有殷墟卜辞为之证实,可以想见,《史记》所述周代先王世次亦未必没有确实根据。现在我们认为周祖弃确是夏末商初的人。这样,史实上的一切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