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和交通是互相促进的,商代后期商业发展起来,农业、手工业产品交换的需要,必然使前往各地从事商业活动所必需的交通工具也发展起来。
作为主要交通工具的车辆,甲骨文中的“车”字有着非常形象的反映。如(《明藏》641)、(《京津》2821)、(《佚》980)等,可以推想晚商的车已有伞盖、车箱、车轮、车辕等组成部分,车是单辕,用两匹马驾车。
发掘安阳殷墟,在好几处发现车子的痕迹。木质已朽,只能从印痕中看出。1949年以前第十二次发掘西北岗东区,一处理了25辆车,五车为一组;第十三次发掘小屯C区,五辆车埋在相近之处,或一车四马三人(M20),或一车二马三人(M40),马数不同,而轭都是一对。1953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大司空村一个墓葬区,发掘一个车马坑,里面埋了一车二马一人,也是一对轭[657]。
车舆部分,大司空村出土的为长方形,四角近圆。小屯M20出土的呈簸箕形,狭面向前,人在舆后上下。1972年在安阳孝民屯南地发掘清理了一个晚商车马坑[658],这是目前发现的保存得最好的车马坑。殉葬的两匹马,分置在车辕的左、右两侧。车子的木质结构已全部腐朽,只能根据残存的痕迹,剥剔出车子的形状。车箱(舆)放在辕和轴相交处的上面,为矩形。这个牛马坑的车子遗迹保存完整,对晚商马车的复原有重要帮助。(www.xing528.com)
卜辞中“舟”字作(《甲》637)、(《前》7.21.3)等形,笔画简单而形象逼真。卜辞中还有(《粹》1294;《前》6.32.4)、(《合》303)等字,郭沫若说“像一人操舟之形”[659]。上海博物馆藏有一个殷饕餮纹鼎,内部铭文作,像一人荷贝立于船中,并绘作以手划船前进之形。李亚农先生说:“有人挑着货币(贝)在船上到另一地区去……当然是做生意”[660]。这种解释是合情合理的。
从晚商田野考古中,我们虽然还没有发现当时的舟的遗迹,但从上面的文字形象中可以了解到,晚商已用舟作为交通工具了。
有关商代后期的交通工具,除了上述所举的车、舟以外,据于省吾的研究,还有乘辇(人驾的车)、骑马和驲传制度[661]。晚商时交通事业的进步,带来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构成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