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华远古史:夏代劳动人民积累的天文历法知识

中华远古史:夏代劳动人民积累的天文历法知识

时间:2023-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夏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逐渐积累了天文、历法方面的知识。现在乡间所流行的阴历名“夏历”,是以月亮环绕地球一周为一月,以十二个月为一年,五年二闰。夏世系表这种“夏历”在西周时确乎存在,如《诗经·豳风》中各诗、《竹书纪年》和《左传》中之晋地即均用“夏历”。这种以建寅之月为岁首的古历,可能多少保存着一部分夏时的历法。

中华远古史:夏代劳动人民积累的天文历法知识

夏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逐渐积累了天文、历法方面的知识。春秋孔子主张“行夏之时”[310]。大概夏代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已有了简单的历法。现在乡间所流行的阴历名“夏历”,是以月亮环绕地球一周为一月,以十二个月为一年,五年二闰。其所分月份是以月亮的盈亏为准。农民不必计算,一望而知时日。古埃及人也是以一个新月到第二个新月来计算一个月的时间的[311]。夏历对古人来说,不失为一种较便利的历法。

夏 世 系 表

这种“夏历”在西周时确乎存在,如《诗经·豳风》中各诗、《竹书纪年》和《左传》中之晋地即均用“夏历”。这种以建寅之月为岁首的古历,可能多少保存着一部分夏时的历法。(www.xing528.com)

《大戴礼记》中有一篇《夏小正》,由“经”和“传”两部分组成,按十二个月,分别记录各月的物候、气象、星象等。旧说认为这就是夏时的历法。其中“经”部分大多是二字、三字或四字为一独立句,文句极为简奥,其行文不似战国以来的文体。从其所透露的历法上看,只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既无置闰痕迹,又无四时分别,在五月记“时有养日”,在十月记“时有养夜”。什么叫“养”?其“传”解释说,“养者长也”。“经”中此语,谓五月里有白天最长的一天,十月里有夜间最长的一天。这与《礼记·月令》中仲夏之月“日长至”(夏至),仲冬之月“日短至”(冬至),意义是相同的,只不过十月“养夜”比“日短至”(冬至)早了一个月,没有《月令》精确。所以,有的学者认为《夏小正》虽然还没有提出历法上的“二至”,但已有了“一种雏形”,这“说明了《夏小正》产生时代的古老;说明它还只是一种比较原始的观象授时的历法”,又说“《夏小正》成书的时代可能是商代或商周之际”[312]。这个结论虽然证据还感薄弱,但是,我们觉得这个看法是合理的。因之,《夏小正》400多字的“经”和时代稍后的“传”,都成为我们研究先秦史,尤其是古历法的重要文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