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助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商品经济发展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助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商品经济发展

时间:2023-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促使农业总产值稳步增长,大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入非农产业,加速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商品经济日益发展。从1983年开始,南漳以搞活企业为中心环节,把农村改革的经验引入城镇,对工商企业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从实行简政放权,推行经济责任制入手,由点到面逐步展开。在推行和完善经济责任制的过程中,促使企业改革经营机制、分配制度、领导体制和内部管理制度。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助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商品经济发展

1981年,南漳逐步推行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1982年3月22日,薛坪公社三景管理区发生了错批勤劳致富劳动模范的现象,经《人民日报》披露后,立即得到纠正。县委为了进一步清除“左”的思想影响,将《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印发全县,同时作出了有关稳定农业生产责任制和鼓励社员劳动致富等规定,有力推动了南漳农村改革。同年秋,全县实行各种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发展到98%。1983年春,全县普遍实行了家庭承包制,从此摆脱了“吃大锅饭”和集中干活的人民公社模式。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涨,农业大幅增产。人均占有粮食首次突破500公斤(524公斤),南漳大部分农民开始过上“温饱型”生活

为了改革和完善家庭承包制,逐步完善双层经营合作制,在1984年至1987年间,县委发布了三个有关规定,在全县广泛宣传贯彻。1987年,家庭承包这一形式在种植业林业畜牧业等部门已经稳固,承包制度基本配套,承包规模日趋优化。在不宜分散经营的诸环节,增强了“统”的功能,建立了农技、农机、农经、水利管理、畜禽防疫、物资供应六大服务体系。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促使农业总产值稳步增长,大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入非农产业,加速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商品经济日益发展。

从1983年开始,南漳以搞活企业为中心环节,把农村改革的经验引入城镇,对工商企业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从实行简政放权,推行经济责任制入手,由点到面逐步展开。1985年,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在不少工商企业中获得明显成效,实行经济责任制的企业迅速增长。在推行和完善经济责任制的过程中,促使企业改革经营机制、分配制度、领导体制和内部管理制度。1987年,全县企业推行了“包死基数,确保上交,超收全留,歉收自补,一定四年”的承包经营责任制,进一步激发了企业生产经营积极性。当年全县有62家企业实行了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35家企业实行了厂长(经理)负责制,19家预算内企业实行了目标利润管理和浮动工资。在工商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推动下,工业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速度加快,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职工也获得较多实惠。198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45901万元,比1978年增长6.14倍。

南漳县供销社的改革成绩显著,曾受到国家商业部、湖北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和省、市、县三级政府的表彰,1988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供销系统的改革在四个方面展开,一是完善经营承包制;二是改官办为民办;三是改革传统的购销体制;四是发展商农联合、商工联合。1983年至1987年间,农副产品收购年均递增24.4%;农业生产资料销售年均递增12.4%;生活资料销售年均递增10.7%;五年累计上缴国家利税1434万元。

1985年,南漳在省内率先建立乡级财政体制。县对乡实行“核定基数,收支挂钩,基数递增,超收分成,一定三年;支出包干,超支不补,结余留用,一定一年”的管理体制。乡财政体制的建立,调动了乡级政府理财的积极性,增加了财政收入和乡级财政的机动财力,促进了乡镇经济的发展。同时,在计划管理、物价管理、物资管理、工商管理、金融体制等方面也进行了改革。至此,农村全面探索市场化改革基本结束。(www.xing528.com)

1992年至1997年,南漳农村改革进入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阶段。1992年南漳取消种植计划,放开粮食、化肥农药等市场资料市场,制定了一系列鼓励调整开发的优惠政策,逐步把农业和农民引向了市场。农产品购销放开以后,各地狠抓市场建设,组织农民进入流通领域,初步形成了多元化流通格局,全县先后建立各类贸易市场65个,新增摊位3500个,集贸市场成交额达9000多万元。1994年,全县农村改革坚持放活“四荒”(荒山、荒滩、荒水、荒坡)资源开发,全县通过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形式,出让“四荒”资源11万亩。全县股份制企业发展到419家,股本金额5592.6万元。

1997年至2001年,南漳农村改革与发展进入稳定政策和机构创新阶段。县委、县政府按照稳定山权、林权,延长土地使用权的原则,一方面狠抓了山权、林权的稳定发证工作;另一方面狠抓了延长土地承包期工作,土地承包再延长30年,并向农民颁发了《承包土地经营权证》,进一步明确了土地承包关系,维护了集体的管理权和农民的经营权,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随着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南漳大力实施“四千四万工程”(即:千株万元绿色银行工程、千家万户养殖致富工程、千军万马产品营销工程、千山万水市场运作工程)。

2002年至2007年,南漳农村改革与发展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按照中央“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了支援农村、支持农业、服务农民的力度。2003年,取消了除烟叶以外的特产税,2005年彻底取消农业税,当年仅免征农业税一项,就为全县农民减轻负担2194万元。同时,开始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以及退耕还林、荒山造林等林业补贴政策,当年补贴金额达到3000万元。农村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按照“减人、减事、减支”的原则全面推进了农村配套改革,农村综合改革从2003年开始协调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向以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为主,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的新机构基本形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