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漳县革命老区发展史-国民经济的调整与恢复

南漳县革命老区发展史-国民经济的调整与恢复

时间:2023-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较快发展。国民经济全面调整开始后,中共中央集中力量先对农村政策作了进一步调整,调整的内容主要是从体制和机制上解决“一平二调”和“共产风”问题。并根据规模大小调整充实了区社行政干部,以加强领导和管理,促进人民公社生产和经济发展。

南漳县革命老区发展史-国民经济的调整与恢复

经过1960年11月对农村政策进行初步调整;1962年1月按照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规定,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1963年至1965年作为“二五”计划到“三五”计划过渡阶段对国民经济继续调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较快发展。

1961年至1965年是国民经济调整过程中,南漳县委先后在全县开展了整风整社和反“共产风”为重点地段“反五风”及“四清”运动,通过清退纠正“一平二调”、下放基本核算单位,探索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落实按劳分配原则、降低工业生产指标、调整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精减和压缩城镇人口等一系列工作措施,充分调动了全县人民生产积极性。工农业生产出现连年增长的好形势,全县经济迅速摆脱困境,在短期内得到恢复和发展,成为继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又一较快发展时期。

农业的调整。国民经济全面调整开始后,中共中央集中力量先对农村政策作了进一步调整,调整的内容主要是从体制和机制上解决“一平二调”和“共产风”问题。1961年6月,通过修改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简称“农业六十条”)正式下发全国贯彻执行。“农业六十条”的制定和贯彻执行标志着中共中央对农村政策实行进一步调整的开始。

1961年7月7日,县委宣传部下发通知,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领会“六十条”的精神实质并把“六十条”制定的各项政策向所有社员作广泛宣传。8月28日,县委召开全县秋季分配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学习“六十条”,严格按照政策办事,做好秋季分配工作。县委指示:“六十条”是最现实、最活的政治经济学,要求动员全党学习“六十条”,贯彻“六十条”。按“六十条”办事是执行党中央决议的具体表现。通过对“六十条”的学习和贯彻,全县停止了向公社所有制过渡的工作,了供给制和工资制,严格实行评工计分和按工分配的方法,落实按劳分配原则,停办了食堂,调整了粮食征购任务和分配政策,实行大集体小自由的管理方法,稳定了以生产大队为基础的三级所有制,进一步扩展了“一平二调”的清理清退和纠正“五风”的工作,明确和放宽了社员从事家庭副业的有关政策。与此同时,县委根据地委的指示精神,对人民公社规模进行了调整,将10个人民公社改为8个区、2个镇,原10个公社下辖的54个管理区改为58个人民公社、4个区辖镇。并根据规模大小调整充实了区社行政干部,以加强领导和管理,促进人民公社生产和经济发展。

由于“六十条”仍然明确人民公社实行以大队为基础的三级所有制,因此人民公社继续实行大队为核算单位的管理模式,形成生产权在小队,分配权在大队的两权分离状况,同时生产小队之间平均主义仍然严重影响生产积极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共中央1962年2月正式发出指示,确定以生产小队作为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规定至少30年不变。

人民公社核算单位下发到生产队,从体制层面解决了生产队之间的平均主义问题,使生产权与分配权得到统一,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增强了生产队干部的责任心。探索出一些新的生产管理形式。在劳动组织上采用三种形式:即根据生产队规模大小,居住集中或分散以及生产技术水平高低,将劳动力分为临时作业组,相对固定小组或专业小组,在生产队统一指挥下开展生产活动。在劳动定额管理上,全县也出现了三种方式,一是年初制定具体合理的施工方案,国家路程远近、田块大小、操作易难,将工分一次性定额到田块和农活,全年基本不变;二是根据作物种收季节或农活闲忙分段到田到活,特殊情况由队干部临时安排;三是根据季节农活特点,算好季节、农活、劳力账,任务到组到人,实行小段包工,按件计酬,分段检查兑现。1962年10月16日至20日,县委召开扩大会议,与会人员对部分地方出现的常年包干到户问题提出了批判和反对意见。县委要求各级党组织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把“单干思想”和“单干行为”作为突出问题解决好。11月6日至21日,县委召开全县四级干部会议明确意见:要求全县30%左右的生产队推广实行年初制定施工方案,工分定额一次性到田到活,全年基本不变的方式;60%—70%的生产队推广实行年初施工方案,工分定额根据情况分段到田到活的方式;对少数地方出现的单干问题要区别情况,立即进行纠正,采取说服教育,提高思想认识的办法解决,不搞强迫命令,不带“单干”帽子。此后,年初制定施工方案,一次性将工分定额落实到田到活和分段到田到户这两种定额管理方式,经过不断完善改进,一直延续使用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

工商业的调整。南漳的工业调整从1961年5月开始。组织学习省委、地委有关文件规定,落实关于手工业的各项政策,调动广大手工业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全县手工业的恢复发展。6月初,县委召开全县手工业代表会议,研究恢复手工业合作社,发展手工业生产,安排部署地方工业开展整风整厂,落实中央八字方针,缩短工业战线,支援农业生产。出台抓好工业、手工业调整的三点意见:一是关于地方工业整顿问题,对现有企业分别采取“保、关、缩、并、转”五字方法进行整顿,以缩短工业战线。二是关于恢复手工业社的问题,会上宣布了恢复城镇手工业合作社的决定,将1958年大合并的12个厂恢复到1957年的18个社组。三是支援农业服务农业问题,这次会议的召开对全县手工业合作社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到1961年底,全县共建手工业合作社586个,吸收工人5787人,县成立了联社,吸收工人397人,全县共恢复发展了42个行业、96个品种,当年生产手工业产品达70余万件。

到1962年底,全县共有部门认真执行八字方针,贯彻落实中央“工业十七条”“手工业三十五条”等政策规定,开展了关于调整、整厂整社、精减人员、清产核资和社会主义教育一系列工作。采取“保、关、缩、并、转、分”等措施,对18个社厂进行了调整。“大跃进”中盲目上马的铁矿、铜矿、煤矿、钢铁厂等项目全部关闭。全县共有企业由1959年的193家调减到61家,减少132家,精减职工710人,提高了生产效率,支援了农业生产。城镇手工业调整后,调动了生产积极性,生产的手工业产品由原来的379种扩大到483种,当年共生产手工业产品375860多件,对支援农业生产,保证群众生活需要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县工业调整取得了初步成效。(www.xing528.com)

1962年6月24日至7月2日,南漳召开了全县精简工作会议,确定从现有干部职工总数6787人中精减1520人,压缩到上级下达的定编总数5267人。同时砍掉未按规定设置的29个单位,共压缩城镇人口7644人。会后,各区镇和县各部门高度重视,成立机构,组建专班,广泛开展宣传发动,以负责到底的精神认真妥善解决精简安置过程中的各种具体问题,使精减人员、压缩城镇人口工作顺利推进,截至8月底,安置工作基本结束,全县共安置精减还乡人员2342人,其中有干部600人、雇佣人员60人、教师68人、工人868人、勤杂人员43人、居民229人、家属161人、学生59人、军人16人、小孩258人。

1962年6月,根据上级指示,确定将供销合作社业务从国营商业中分开,恢复县供销合作社。供销合作社恢复为集体所有制性质,但其商品购销、资金流动、基建、劳动工资等仍然纳入国家计划,职工的政治和福利待遇与国营商业相同。9月,逐步开放集贸市场,宣布除棉花外的所有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在完成国家统派统购任务和保证社员分配的前提下,允许生产队和社员进入集贸市场销售,以活跃市场、稳定物资,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群众反映:市场一开放,街上变了样,东西样样有,物价也稳当,买卖更方便,市场干劲强。

政治及文化领域调整。1961年6月,中共中央发出对近几年来在“反右倾”运动中受过批评和处分的党员干部开展甄别平反工作的指示,制定下发了“科学十四条”“高教六十条”“文艺八条”等政策规定,对党内外政治关系及科技、教育、文艺等领域进行调整。政治关系调整。南漳积极贯彻落实各级党组织的有关政策规定,采取相应的措施,在调整党内外政治关系、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上做了大量工作,调动了全县工作群众的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稳定,为全县经济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一些受到错误批评和处分的同志,通过交心谈心,放下了思想包袱。通过充分发扬民主,使全县党内外干部群众的思想达到了团结统一,加快了全县甄别平反工作的步伐。到12月底,全县甄别平反工作结束。据统计,1958年以来,全县受到批判和各种处分的党员干部和群众共计7997人,其中受党纪处分的641人、行政处分的2287人、刑事处罚的73人、受批评未给予处分的4996人。通过甄别,全错的4389人、部分错的1575人。依照政策,对错案全部作了纠正,对受到错误处理的人员全部进行平反,其中恢复职务1096人,恢复党籍33人。

国民经济全面调整开始后,全县按照上级指示精神,对文化、教育、卫生等领域同时进行了调整。文化上,1962年2月撤销了刚刚建立的“南漳县博物馆”“南漳县图书馆”,南漳县电影联队改为南漳县电影管理站,同时对全县农村文化组织进行整顿,恢复和重建了各社区文化室、俱乐部。教育上,采取停办、合并、压缩、改制、减少招生等办法,全县停办了4所全日制中学和全部农业大学,压缩一中、二中、三中、五中、九中5所中学的规模,超编的中学教师充实到小学任教,小学调整减编公办教师职工308人,其中转为民办公助的295人,回乡生产的103人。卫生上,南漳县开展调整基础卫生组织,精干农村卫生队伍的工作。从三个方面进行调整:一是区镇卫生院,由国家办改为集体办,机构名称和任务不变,工作人员政治和工资待遇不变,工资来源由国家拨付改为单位自行负担,国家适当补助。二是调整队办卫生组织,撤销全县108个大队保健室,医疗保健业务由联合诊所负担,其人员是医生的转入联合诊所工作,享受同等待遇。三是对卫生队伍中5种人员进行精减,对精减人员分别情况作了思想教育和安置工作。全县医疗机构达到208个,比调整前增加57个;卫生技术人员749人,比调整前减少83人。

到1965年底,全县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全面完成,圆满实现了党中央提出的过渡阶段继续调整的目标。工农业总产值超过了1957年的水平,达到7112万元(按当年价格计算),比1957年增长85%。其中农业总产值为6320万元,工业总产值792万元,分别比1957年增长42.7%和105%,超过了中央提出的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