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领导必须了解职工的需要,哪些是有效的激励因素,以及如何发挥其作用。如果把这些认识贯彻于管理活动之中,领导的职能作用就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任何领导行为都要合情合理,以适应员工心理及情绪上的需要,奖励应多于惩罚,引导应多于禁止,更不能强调“乱世用重典”;任何领导行为事前均应做周密的计划,一切问题都在所想之中,使员工找不到推诿的借口,工作优劣即可评定,工作动态在掌握之中;任何领导行为都要体现出领导者公正无私、平等待人,更不能以有权、有技术自恃。任何领导者的成效主要取决于个人品质、领导方法及对环境适应三方面的因素。
对于领导者和非领导者在个人品质上的区别,有很多不同的观点,但一般均认为领导者具有完成任务、取得成就的强烈愿望和责任心;有追求目标的干劲和韧性;有解决问题的智力、才能、创造性和冒险精神;有开拓精神和自信心;有决断和敢于负责的精神;善于处理和调解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关系;能忍受挫折和失败;有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和社交能力;能尊重、关心和信任他人等。领导者的个人品质,有的能适应所有的环境,有的则只能适应有限的环境。根据我国地方高校领导者所处地位及应发挥的作用,他们应该具有十方面的素质:坚定的政治方向,应有的社会责任,讲究社会效益;创新意识,以适应商品激烈竞争的需要;清醒的战略头脑,有超前意识,既要有战略目标又要有战略步骤,把当前与长远利益,现实与长久利益结合起来;果断决策,敢冒风险;有很强的竞争意识:有文明精神,创新、求实、奋进,将地方高校精神转化为物质财富,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拼搏与奋进的积极性;出色的组织才能,善于指挥,敢于授权,培养与造就优秀人才;广泛的知识和爱好,要形成知识优化组合的领导群体,要进行智力开发和感情投资;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密切联系群众。
以运用职权为基础的领导方式,一般有三种:一是专制独裁式的领导,要求别人言听计从,自己教条专断,全靠奖惩办法领导他人:二是让职工参与管理的领导,让下属参与行动和决定的制订,并鼓励他们参与管理;三是极少使用自己权力的领导,在经营活动中给予下属高度的独立性,让下属设定自己的目标和实现自己的目标,认为自己的工作只是给下属提供信息、做好群体与外部环境的联系工作,以此为下属工作创造良好条件。上述三种领导方式,每一种都可以细分为多种形式。从领导风格上讲,无非是“以人为中心”型的领导方式和“以任务为中心”型的领导方式两种。领导者主要关心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个人的声望,把主要精力放在下属身上,注重研究他们的感情和他们之间关系的好坏,即是“以人为中心”的领导方式。这种领导风格的实质就是尊重下属人员,是民主的、宽容的、关心下属人员的、平易近人的、体贴人的。这种领导方式确实能增加员工的满意程度,也有利于加强群体团结,但对生产率的影响并不总是成正比的。领导者主要关心任务,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所要完成的任务上,关心工作进程和完成工作的手段,即是“以任务为中心”的领导方式。这种领导风格的实质就是对生产任务的关心压倒一切,而对下属漠不关心,是独断专行的、爱限制人的、关注任务的,很少社交的、命令型的、任务为职能结构的。这种领导方式通常和生产率构成正比的关系,倾向于降低职工满意和团结程度。根据现代管理和适应环境的需要,应采取两种风格结合式的领导方式——权变式的领导术。
权变式领导,一是要求领导者要明白自己最感兴趣的领导方式,对特定事务应有主观意见,能感受到自己的领导成效;二是要求下属明白所接受的领导方式,对特定事务的个人看法,对主管的领导方式。
领导者的管理方法一般有四种:压榨和权威式的方法、开明和权威式的方法、协商式的方法、集体性参与方法。采用集体性参与方法时,领导对下属抱有充分的信心和信赖,经常征求和采用下属的看法和意见,现代管理的实践表明集体性参与管理是较有效率和成果的管理方法。(www.xing528.com)
凡是对人和任务都表现热切关心的领导者,都要比只对人或只对任务表现一般关心的领导者能取得更高的生产率和使集体更加团结。在熟练的管理实践中,领导实际上就是对计划、组织和控制的补充——当这些程序不能给下属提供足够的指导或帮助时,则通过领导予以补足。领导能帮助消除工作中的障碍,领导者或主管人能设计一种环境,使群体成员潜在的或明显的激励动机能做出有效的反应,这就是方法—目标理论,是目前最有效的一种领导方式。这种方法的本质是,最有效的领导者应能帮助其下属同时实现地方高校目标和个人目标。其方法就是要明确规定职位和工人职责,消除取得成就的障碍,在制定目标时谋求群体成员的协助,加强群体的团结和协作精神,增加个人在工作过程中得到满足的机会,减少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和外部控制,明确奖励标准,以及做其他一些符合人们期望的事情等。方法—目标理论对上层职位和专业性工作特别有用,但对日常生产工作的实用价值不明显。
要想成为成功的领导,领导者必须有修养,在某种意义上说,领导者待人处世的修养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它能极大地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的人际关系。领导者必须通晓形成有效领导的各种因素、随机应变的各种方式、有关激励和领导理论的基本内容,必须善于将知识应用于实践;领导者应将自己置于他人的地位,设身处地地体会他人的感情、好恶和价值观念等;领导人应力求做到处事客观,不带任何感情地观察和追溯事件发生的起因,以超脱的态度进行评价,先分析后行动,克服仓促判断,尽量克制情感,以防处事不公。领导者有自知之明,即要意识到自己为什么会有某些行为,为什么有些行为不引起别人的反应,有些行为则会引起别人的反应,甚至引起敌意。有效领导虽说取决于领导者的个人品质、风格、方法等,但注意领导者群体组合、优化领导班子更是实施领导控制的重要方面,它不仅是实行参与管理、民主管理的需要,也是我国完善各种经济责任制的需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我国地方高校领导班子由原来的“一正多副”向“一长三师”转化,即在地方高校领导班子中配备总工程师、总经济师、总会计师,这样有利于改善地方高校领导班子结构,提高群体素质、优化整体功能;有利于理顺地方高校行政领导班子的工作关系,实现领导分工的科学化。
现代管理学认为,如果整体内部每一个个体的选择是好的,群体组合的形式也是好的,那么整体的效能则大于个体效能之和。作为整体领导职能来说,每个领导者是优秀的,其群体组合又是合理的,则领导集团的能力应大于每个成员能力之和,因为在个体能力之和之外还应加上“集体力”。任何高校的领导班子,注意个体的选择是为了发挥每个个体的特长,注意群体的组合是为了发挥集体的力量。为适应现代化、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地方高校领导班子群体必须围绕共同的经营目标结成彼此协调、长短助力、团结努力的集体。实现地方高校领导班子群体的最佳组合,必须遵循目标原则、效率原则、能级原则、取长原则与协调原则等;还必须做到老中青结合,技术与管理结合,知识的广度与深度相结合,将才与帅才相结合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