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目前我国高校实行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积极推行“重心下移,责权下放,绩效考评”的财务运行机制,但由于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特别是缺乏完善的高校资产管理体系和有效的资产管理手段,导致高校资产管理弱化,管理手段落后,资产配置混乱,重复购置、闲置浪费现象普遍,难以实现“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管理严格、监督到位、激励有效、服务优质”的财务工作目标,不利于学校教学科研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随着国家招生政策的放宽和招生指标的增加,高校规模越来越大,资产越来越多,如何合理有效配置高校资产和充分发挥资产最大效用是长期困扰高校资产管理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资金闲置多,成本高,缺乏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
当前,虽然我国高校资金来源渠道少,资金量小,但为及时归还迫在眉睫的大额债务和高额利息,往往储备了大量的资金,导致资金闲置多,成本高。
在国家财政投入少,高校资金来源少,招生规模越来越大的窘迫处境下,为满足教学需要,特别是为满足学生住宿、上课教室等硬件需要,高校只能想尽一切办法从国家金融机构、租赁公司、个人等取得各种长短期债务资金,急剧扩展占地规模,加大房屋建筑物等基础设施建设,继而导致高校债务问题日益突出,有的高校资产负债率高达80%以上,利息负担极重,资金成本过高,债务压力极大。同时由于高校要应付即将到期的债务,加上申请借款到资金到账时间较长,也较为困难,高校往往留有较多的货币资金,以备不时之需。部分高校通常每月末的存款达到5000万元以上。这样,一方面导致高校大量资金闲置浪费,另一方面又要高校必须支付高额的利息费用。究其原因,一是形势所迫,解决扩招学生的吃、住、用是迫在眉睫的急事、大事,不靠贷款是解决不了的;二是高校普遍存在这样一个意识:高校是事业单位,履行教育科研职能,再多的债务都有国家做后盾,国家不希望也不会让高校破产,因此债务多少不用管,但资金偿还、借入的周转链条不能断;三是高校普遍缺乏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管理机制,缺乏健全的债务内部管理制度,未能充分有效开展项目论证,缺乏应有的风险防范意识和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
(二)往来款项多,期限长,缺乏应有的清理催缴机制
高校往来款项科目设置较多,年末余额较大,期限较长,虽然高校每年年终决算时都进行清理结算,特别是职工借款,也下发有关的催缴通知,但缺乏有效的往来款项清理催缴机制和强硬的管理机制,通知下发后只有极少数人来财务部门处理,绝大部分款项只能长期挂账;对于无法收回的应收及垫付款项,没有及时查明原因以及分清责任,没有按规定程序报批核销,导致学校资金被长期占用,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用。(www.xing528.com)
高校当前面临的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竞争越来越激烈,形势越来越严峻,高校要发展只有走向市场,迎接挑战,从而导致高校利用自身优势向社会提供各种服务,包括加大科研课题申报力度,扩展短期培训范围,提高培训质量和收费标准,召开各种研讨会议,加大高校周边房屋出租教学场地出租和教学场地出租等各种活动,这是一个良好的现象。但是高校开展这些业务收取款项时为避免每年的财政非税票据检查都开具了相应的税务发票,涉及的相关税费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和“重心下移,责权下放,绩效考评”的财务运行机制下,由学校统一垫付各项税费,然后再由学校财务部门通知责任部门归还其涉税税费。除此外,按照惯例,高校每学期末、每年年末除正常工资外会发放大量的课时津贴、加班补贴、劳务费、学期奖励、超课时奖励等等。因发放金额较大,从而导致个人所得税税负较高。如此就带来三个问题:一是高校统一垫付各项税费后,由于缺乏相应的垫付款催缴机制和严格的管理机制,相应的责任部门并没有及时把其涉税税费划转到学校,有的甚至就忘了这个事项,导致学校垫缴的税费资金较多,影响了学校的资金安排;二是高校每学期末、每年年末发放的课时津贴、加班补贴、劳务费、学期奖励、超课时奖励等,不能事先进行平均,不是分散到每个月而是集中到某一个月发放,这样导致无法合理地降低个人所得税税负;三是高校开展的对外培训、咨询及服务业务所收取的款项,是否都必须开具税务发票缴纳各项税费?高校并没有一个完善的应对措施。由此证明高校缺乏完整的税务管理机制和纳税筹划机制。
为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第一生产力,扩大高校的知名度及影响力,高校借助其教学科研优势,纷纷将资金和高新技术投放市场,组建或合建各种校办企业、公司等,但因高校资金有限,对外投资少,范围小。即便如此,但由于高校缺乏投资风险防范意识、防范手段和市场经验,忽视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缺乏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风险控制制度、投资管理制度、会计控制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使其对外投资呈现出随意、无序、无效的状况,导致盲目投资,效益差甚至无效益。
(五)无形资产无意识,缺乏有效的权益保护机制
高校是为国家培育高层次人才,传授科技文化知识的高级场所,其拥有广阔的教育资源、知识资源、人才资源和有限的土地资源。由于缺乏知识产权意识和相应的无形资产分类管理制度,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家高校申请办理有关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评估认定。即高校拥有多种无形资产却没有无形资产入账。如土地使用权、各种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科研成果、学科培养优势、师资培养优势、科研人才优势和管理人才优势等绝大部分无形资产不能从反映学校经济活动状况的财务报表和资料中体现出来,重研究轻应用,重论文轻效果,没有充分发挥无形资产对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作用。特别是最容易确认也能够确认的土地使用权:高校取得土地使用权支付的各种费用列入了当期的支出,却没有确认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及其入账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