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财务人员的现状简析
随着当前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发展,学校对财务人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还有很多高校对财务人员的要求并不高。很多高校把博士、硕士学历当作招聘教师的重要标准,但是对于财务人员的招聘却很少有这样的硬性规定,甚至很多高校的财务人员是教师家属或子女。部分高校对财务人员的素质培训重视不够,财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较难适应新形势下的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忧患意识不够,服务意识不强。许多高校都反映财务“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高校的财务部门是学校的重要部门之一。学校的建设经费,各教学部门、职能部门的业务经费,教师的科研经费,都要经过财务人员审核、记账,可以说财务工作控制着学校的经济命脉。而财务人员对自己的位置摆不正,服务意识不强。财务人员不少属于“博士后”“教授后”或“领导后”,工作相对稳定,很少发生辞退、下岗等现象,财务人员安于现状的较多,对高校的发展缺乏忧患意识,对自己降低要求,也缺少竞争意识等。
(2)学习与工作的主动性不强、业务素质不高。随着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及高校的扩建与扩招,财务工作由原来的单一性变为复杂性,对财务人员的业务要求也越来越高。许多高校财务人员的工作仍局限于过去简单的操作、核算;对现代财务管理理论及先进的会计核算方法、计算机网络知识等新理论、新知识不积极主动学习,不及时更新;思想落后,工作效率不高,思路不开阔,财务工作缺少创新。这样的情况已不能适应高校高速发展的要求。
(3)学校重视不够,财务力量不足。高校财务人员来源渠道不同,有的高校对财务工作认识不足,造成大量的非专业人员到财务部门工作,有的高校甚至把财务处当成解决家属就业问题的工作站。即使财务人员不足,也不招聘专业人员,等着安排引进人才的家属。有的财务人员学历低、业务面窄、对新业务了解少,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的不注意及时补充专业知识;有的年龄结构及知识结构比例不协调。有的高校没注意到财务队伍的梯队发展,没有财务人员发展的长远规划。
(二)高校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
会计的专业技术性很强,政策性也很强,对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热爱本职工作,严守职业道德;认真执行国家财经政策、法令,熟悉财经制度;积极钻研会计业务,精通专业知识,掌握会计技术方法,遵纪守法,坚持原则,执行有关的会计法规,维护国家利益,抵制一切违法乱纪、贪污盗窃行为,要勇于负责,不怕得罪人,不怕打击报复;身体状况能够适应本职工作要求。笔者认为,一位合格的高校财务人员,至少要符合以下三点要求。
1.掌握并能运用高校财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掌握并能运用高校财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是科学理财、依法理财的基本必备条件。以会计核算为例,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领会高校财务的基本假设。会计主体假设,其基本要求是严格区分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和其他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的界限;持续经营假设,其基本要求是按照公认的原则和制度的要求,对学校活动进行连续的记录、计量和报告,并且会计要素的计价应当按正常的秩序、方法进行;会计分期假设,其基本要求是会计核算应当按会计期间分期结账和编表;货币计量假设,其基本要求是必须确定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2)熟练掌握高校财务信息质量基本要求。客观性,这是会计核算的最基本要求,即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相关性,即有用性,能满足领导及有关管理方面的要求;可比性,既要求横向口径一致,也要求纵向的前后一致(一贯性);及时性,要求及时收集、及时加工、及时传递;明晰性,要求简明扼要、便于理解;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即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辅以收付实现制;配比,要求收入与费用在项目与期间上的一致性;专款专用;重要性,包括数量金额、性质意义。
(3)熟悉并关注高校财会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政策变化。会计制度主要内容包括:资产的核算、负债(含代管款项)的核算、净资产的核算、收入(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教育事业收入、科研事业收入、其他收入等)的核算、支出(教育事业支出、科研事业支出、其他支出等)的核算。财务制度主要内容包括:预算的管理,收入、支出和结余及其分配的管理,专用基金的管理,资产、负债的管理,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财务监督,财务清算。
2.了解并熟悉校内外情况及理财环境的变化
(1)了解并熟悉校外环境及其变化的具体内容。
1)经济全球化的影响。随着国际经济、政治、文化和教育等方面交流和合作日益频繁,高等教育作为服务贸易将面临激烈的竞争,从而给高校带来根植于全球化背景中的创新理财理念、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进而推进高校各项事业发展的挑战。
2)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发展。目前,高校财会工作已推行了电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管理,使传统的财会工作逐渐演进到网络财务时代。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发展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给高校财务管理提出了具有挑战性的难题。(www.xing528.com)
3)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由政府对高校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逐步发展成为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体制。这不仅为高校开展财务管理活动提供了条件,也对高校财务管理提出了诸多挑战。尤其是国家“十二五”教育规划规定,今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任务将定位在以全面提高质量为重点,更加注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特别要求高校教育优化结构办出特色。这就要求高校财务及时调整财务管理目标和保障重点。
(2)了解并熟悉校情及其变化的具体内容。
1)了解学校所在省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2)熟悉学校的基本情况:历史背景、学科专业优势和不足、资产和人员状况以及财务基础等。
3)了解学校教学及科研活动:教学和科研业务流程、教学业务活动全貌等,只有熟悉情况,才能真正了解教师与学生的需求,才能针对不同的情况提供优质及时的服务,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3.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与专业素养
笔者认为,三种人不宜在会计行业发展:第一种是对钱的欲望太高,也就是说,一看到钱就激动的人;第二种是对数字没感觉,也就是说看到数字就头晕的人;第三种是对主营业务不熟悉,也就是说,对单位的基本业务一问三不知的人。财务人员对财务职业要热爱,对钱财要淡泊,对数字要有兴趣。财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与专业素养如下。
(1)思想政治修养和财会法制观念。财务岗位辛苦、枯燥,往往待遇不高,这就需要财务人员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端正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高校财务人员做好财务工作的前提。现在的会计不是简单地算算账、记记账、管管账的会计角色了,已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学校的各项管理当中。财务人员要守法遵章、讲原则。会计职业的特点要求财务人员坚持原则,依法履行岗位职责,自觉抵制违法乱纪行为:不违法办理财务事项,不伪造、变更或隐匿、故意销毁财务凭证、财务账簿,不编制、提供虚假财务报告。
(2)职业道德和诚信教育。没有对财务事业的热爱和奉献是很难做好财务工作的。根据财政部的规定,会计职业道德包括“爱岗敬业、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等。真实、公允是财务职业判断的基本准则。尤其是当法律法规无明确规定时,财务人员能够筑牢防线,自觉抵制各种利益的诱惑,并且不受权势和偏见的影响,确保通过会计职业判断所产生的财务资料能客观、公允地反映高校一定时期财务运行状况和事业发展成果。
(3)职业判断和职业沟通能力。虽然财务人员不是专门的公关或营销员,但有些涉外业务活动是需要财务人员参与的,如和金融机构、审计部门、财政部门发生关系等,除将学校情况和财务状况以适当方式反映给相关部门外,还要靠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本着诚恳的态度对相关财经政策深入理解和通俗阐述,积极配合相关部门人员,顺利完成工作任务。
(三)充分发挥财会人员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
(1)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充分发挥财会人员维护财经纪律的作用。财会人员应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根据《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有关规定,依法有序地开展会计工作,并加强财经法律、纪律的广泛宣传。
(2)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立足岗位,发挥财会人员在财务管理中的主体作用。财会人员要立足本职,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财务工作;积极完成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布置的有关工作;努力做好年度预算、决算等各类报表编制工作;做好票据管理及非税收入收缴的日常工作:建立健全学校(单位)财产管理账目,定期核对资产账物情况;做好学校交办的其他财务事项等。
(3)加强财务分析工作,为学校领导决策提供有用的经济信息。财会人员是财政政策的贯彻执行者,承担着加强经费管理,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的重要责任。财会人员应着力实现由传统、被动报账型向现代、主动管理型的转变,做到既会记账,更会算账、用账。财会人员要结合本职工作对会计信息加强分析,定期或不定期地向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和助手,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4)切实保护财会人员的合法权益。高校应加强财会人员的培养和考核,鼓励、吸引、保持优秀人才从事财务工作。高校应将财务岗位确定为重要的专业技术岗位,财务人员专业技术职务津贴与教学人员专业技术职务津贴标准一致,并将财务队伍建设纳入学校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高校应支持和尊重财会人员依法行使工作职权,对财会人员反映的有关损害国家利益、违反财经纪律等问题,要认真及时地调查处理。如果出现对财会人员坚持原则、反映情况进行刁难、阻挠,甚至打击、报复等行为,学校将会同有关部门依法对其严肃处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