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末帖学的集大成者董其昌,在书法方面融汇晋、唐、宋、元各大家的风格,在学习古人笔法的基础上注重意趣的表现,精于行、草、楷等书体,尤其以楷书见长。由于康熙皇帝的推崇,董其昌的书法在清朝前期,成为众多帖学家膜拜的对象。董其昌对书法理论的深入研究,也对后世的书法美学产生了极大影响。图8-48《储光羲五言诗》[明]董其昌除董其昌外,帖学书家还有刘墉、梁同书、王文治和翁方纲等人,他们被称为“乾隆四大家”。
明末帖学的集大成者董其昌,在书法方面融汇晋、唐、宋、元各大家的风格,在学习古人笔法的基础上注重意趣的表现,精于行、草、楷等书体,尤其以楷书见长。他用笔干涩秀逸,布局疏朗明快,字体凝练朴拙。董其昌主要师法颜真卿、虞世南,同时汲取钟繇、王羲之、杨凝式、米芾、柳公权、徐浩和苏轼等人的书法精华,形成了秀雅平淡的自然风格。其楷书代表作品《储光羲五言诗》(图8-48)具有淳朴凝练、平淡秀逸之风貌;行书《苏轼重九词》用笔圆润,自然洒脱。
由于康熙皇帝的推崇,董其昌的书法在清朝前期,成为众多帖学家膜拜的对象。董其昌对书法理论的深入研究,也对后世的书法美学产生了极大影响。他推崇帖学,强调师古而创新,崇尚自然、天趣,注重自我情感的流露。他关于书法思想的精辟论述有《画禅室随笔》中的《论用笔》《评书法》《跋自书》《评古帖》等。
图8-48 《储光羲五言诗》(www.xing528.com)
[明]董其昌
除董其昌外,帖学书家还有刘墉、梁同书、王文治和翁方纲等人,他们被称为“乾隆四大家”。
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他的书法拙巧相应,丰腴淳厚,集帖学之大成。梁同书(1723—1815),字元颖,号山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其父为乾隆的老师,他的书法继承家学传统,精练俊秀。王文治(1730—1802),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人。他的笔法潇洒俊逸,姿态妩媚,有“淡墨探花”之名。翁方纲(1733—1818),字正三,号覃溪,晚号苏斋,顺天大兴(今北京大兴区)人。他的书法法度严谨,但秀逸不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