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壁画
元代统治者利用多种宗教以巩固其统治。道教在元代具有显赫地位,壁画绘制虽不如隋唐兴盛,仍显现出相当的规模。敦煌与山西南部一带尚有一批元代壁画至今保存完好,如莫高窟第3窟、山西稷山兴化寺、山西洪洞广胜寺及山西芮城永乐宫等的壁画都成为现今了解古代壁画的珍贵资料。这些由民间画工绘制的壁画规模宏伟,形象丰富,画工技巧熟练,绘制人物形象生动细致。在元代人物画趋向低落的情况下,这些壁画延续了唐宋壁画的风范,并以其世俗性为特色获得了较高的成就。
1.永乐宫壁画
永乐宫原位于山西芮城县永乐镇,因修建三门峡水库而迁至芮城县龙泉村。原址为道教神仙吕洞宾的故里,自唐时即建有祠堂,金代续建,元代成为全真教之中心。永乐宫殿宇宏伟,其主要殿堂龙虎殿、三清[4]殿、纯阳殿、重阳殿保存至今,各殿内均绘有壁画。
图7-14 永乐宫壁画
山西省芮城县
三清殿是永乐宫的主殿,殿内四壁满绘神仙朝元行列(图7-14)。全图共画286人,以帝君为中心,包括青龙、白虎、仙曹、玉女、五星、八卦、十二宫神、二十八宿等神祇,形象表情极为丰富。宏伟的群像行列烘托出庄严神圣的气氛。壁画人物高达3米有余,勾线圆浑简练而富有表现力,明显继承了吴道子、武宗元的宗教画传统。赋色浓艳,衣饰、法器等部位又采用了沥粉堆金以加强富丽堂皇的效果。
纯阳殿(俗称吕祖殿)供奉的是吕洞宾,殿内东西北壁上连续画有《纯阳帝君神游显化之图》,将吕洞宾降生、赴考、得道及度化人世等神异传说逐幅画出,又以山水连接成一体。每幅画画面上均有榜题文字说明情节。画面中描绘了大量如民居、酒肆、私塾、宫苑等生活图景,青绿山水及界画补景亦颇可观。艺术手法基本上保持了宋代绘画的风格。绘在殿后门影壁上的《钟离权度吕洞宾图》(图7-15),是全殿中最突出的一幅壁画。画面中人物表情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极为出色,用笔奔放,气势壮阔,表现技巧丰富。
这些壁画中提供了许多民间画工的名字,如山西朱好古及其门人马君祥、张遵礼等20余人。这些壁画和题记丰富了中国画史资料,使我们看到了这些不为士大夫所看重的画工在寺观壁画方面的卓越艺术才能。
图7-15 《钟离权度吕洞宾图》壁画
永乐宫纯阳殿
2.元代莫高窟壁画
元代的佛教壁画留存至今的尤以敦煌莫高窟中表现密宗的壁画较为精彩。元代统治者提倡密宗[5],使佛教和政治密切结合,因此佛教密宗的寺院洞窟壁画也应运而生。元代以后,敦煌的石窟开凿和壁画绘制渐弱渐微。(www.xing528.com)
元代密宗壁画在莫高窟第3窟和第465窟中保存完整。第3窟的千手千眼观音,白描淡彩,造型端庄,仪态庄重生动,线条流畅柔和而富有弹性,表现出民间画工高度的艺术表现能力。第465窟是较为典型的密宗洞窟,画有欢喜金刚(图7-16),这是喇嘛教绘画中带有象征性的表现。画法基本为单线平涂,略施渲染,形象神秘怪异,色彩鲜明强烈,体现了喇嘛教壁画的艺术特色。
中国古代插图艺术是整个古代中国世俗艺术的代表之一,但书籍插图因其世俗性往往被排斥在传统主流绘画史之外。
图7-16 莫高窟壁画
敦煌莫高窟第465窟
中国最早的插图是以版画形式出现的。目前可知最早的版画作品出自唐代,有《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卷首图》(图7-17)等。后来,北宋的汴京,南宋的临安、绍兴、湖州、婺州、苏州、建安、眉山、成都等,成为各具特色的版刻中心。元大都在元代初年随着它在全国政治生活中重要性的增加,也开始成为一个雕版印刷中心。同一时期的辽代套色漏印彩色版《南无释迦牟尼佛像》(图7-18)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彩色套印版画。由于实用的要求,宋代也出现了铜版印刷,主要用于印制纸币和广告。
通过五代两宋的不断演进,元代的书籍插图、道释版画等有了长足的发展。元代的佛教版画,刻本章法完善,体韵遒劲;其他题材的版画,如历书、医术等科技知识与经书、文集等文艺门类的书籍图册中也有大量的雕印作品。在元代刻的《新编纂图增类群书类要事林广记》中就有周敦颐、程颐、张载、邵雍、司马光、朱熹等人物图像,以及当时的社会生活场景(图7-19)。元代王祯所著《农书》的插图中有大量关于劳动场景及农具的细致描绘,是我们研究古代农业生产场景和人们生活情状的重要资料。而且元代由于戏曲、小说等题材丰富,小说、戏曲和宗教图书中出现了专门绘制神仙的插图,如元代刻的《新编连相搜神广记》。戏曲和小说的繁盛进一步推动了插画的发展,也为明清插画和版画发展到高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图7-17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卷首图》版画
图7-18 《南无释迦牟尼佛像》版画
图7-19 《新编纂图增类群书类要事林广记》插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