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些年隋墓考古出土的情况来看,隋代陶俑数量较多,题材内容较前朝有明显变化,如成组成对的乐舞伎俑、侍从俑取代了北朝时期流行的铠甲俑。侍女俑身材修长,面部较为丰腴,姿态富于变化。其中常见的有施釉陶俑,釉色多为赭黄,有的间以绿色釉,开启了盛唐“唐三彩”的先河。唐代贵族“竞为厚葬,偶人象马,雕饰如生,徒以炫耀路人”[27],唐代陶俑以初唐、中唐的为盛。陶俑多在表面敷以黄、绿、赭、白等色釉烧制而成,一般称为“唐三彩”。其题材异常广泛,有武士、文官、妇女、乐舞人、胡人、奴仆等人物形象,马、骆驼、牛以及镇墓兽等动物形象,造型准确,神态生动,制作精美,将中国古代陶塑艺术推向了最高峰。
图5-40 三彩驼载奏乐俑
唐
通高67厘米
1959年陕西省西安市中堡村唐墓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图5-41 昆仑人俑
唐
高27.7厘米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www.xing528.com)
图5-42 三彩釉陶马
唐
高66.7厘米,长77.5厘米
图5-43 镇墓兽俑
唐
高19.7厘米
河北省定州市南关出土
定州博物馆藏
唐代陶俑中以侍女俑、乐舞伎俑和马俑、骆驼俑的艺术性最高。侍女俑朴实健壮,发髻、衣饰变化多样。如出土于陕西礼泉县安元寿墓的蓝彩女立俑,体态丰腴,姿态娴雅,色彩绚丽,展示了盛唐时期贵族妇女的形象。1957年西安西郊中堡村唐墓中出土了一件三彩驼载奏乐俑(图5-40),造型细腻生动,驼鸣人欢,气氛热烈,展示了盛唐时期丝绸之路文化交融的景象。陕西礼泉县郑仁泰墓还出土了一个彩绘釉陶昆仑人俑(图5-41),该俑为黑色卷发,浓眉大眼,颈戴项圈,上身斜披一条红巾,下身穿红色短裤,双腿粗壮。学者认为该昆仑人可能是东南亚人。唐墓中出土的这些外族人形象的陶俑,是该时期丝绸之路中外文化交流的真实写照。三彩唐俑中马的形象尤其出色,工匠们以高超的技法塑造出生动自然、矫健有力的骏马形象(图5-42)。武士俑用于护卫墓主而设,匠师们采用夸张的手法,突出其威严与凶猛——这些武士俑常头戴盔冠,身穿铠甲,背生双翼,脚踏卧牛或鬼怪,蹙眉怒目,张口呵斥,气势逼人。比武士俑更为夸张的是镇墓兽俑(图5-43),这种俑主要用于镇鬼辟邪,较大者称为“魌头”。其造型由多种动物组合而成,面部有人面与兽面两种,形态变化多端,头部有双角,肩插双翼,背脊上又有如同火焰般的鬃毛,手脚呈鹰爪状,阴森恐怖,富有谲幻绮丽的神秘色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