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时期有禁碑之令,因此遗存的碑版刻石极少。东晋传世的碑刻仅有《好大王碑》《司马芳残碑》和《爨宝子碑》[11](图4-65)等。《爨宝子碑》的书体介于楷、隶之间,多方笔,风格朴厚古茂,已有楷书的特点。
北朝时期佛教造像兴盛,因而留下来大量的碑刻、造像铭等,是我们了解北方书法风格和成就的重要依据。这些石刻不少出自民间,虽然有些稚拙质朴,但却天真自然,有奔放雄强的气魄,为后世书法家所看重。北朝碑刻重要的有河南嵩山中岳庙道士寇谦之撰文的《中岳嵩高灵庙碑》,立于北魏太安二年(456年),是存世最早的魏碑。碑上字体介于楷、隶之间,结构严整,雄强苍古。
造像铭是指在石刻佛像或石窟造像上附以铭记,刻写造像信徒的姓氏及发愿文。在北朝刻石中,造像铭占相当的比重,其中以洛阳龙门石窟的北魏造像题记为代表。龙门石窟的造像铭多达1000余处,其中以“龙门二十品”最为著名,而“龙门二十品”中又以《比丘慧成为亡父洛州刺史始平公造像题记》《杨大眼为孝文皇帝造像题记》《孙秋生、刘起祖二百人等造像题记》(图4-66)和《魏灵藏、薛法绍造像题记》最为精妙、最具代表性,世称“龙门四品”。这些造像题记字体方拙古厚,结体茂密,点画往往布满四角,而且有两个特别之处:点画锋芒毕露,似乎十分强调刀刻的效果;结字上运用别字伪体甚多,而且字形奇特。它们代表着当时流行的雄伟浑厚的书风,堪称魏碑中的上乘之作。
北魏墓志的书体有隶有楷,志石体积较小,石质精细,镌刻细腻,更能传达出书法的笔意;而且长期深埋于土中,所以较少受损,保存得也比较完整。其中有不少精品,如《元桢墓志》和《元怀墓志》等,都是研究这一时期书风演变和书法成就的重要资料。
图4-65 《爨宝子碑》(拓本,局部)(www.xing528.com)
东晋
图4-66 《孙秋生、刘起祖二百人等造像题记》(拓本,局部)
北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