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美术史中的丝织工艺发展成果

中国美术史中的丝织工艺发展成果

时间:2023-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吴国也发展了丝织工艺。据文献记载,吴主赵夫人“能于指间以彩丝织云霞龙蛇之锦”,可见其技艺的高超精妙。后来吴国与日本交往,曾有关于献织工、缝工的记载。十六国时期,后赵石虎在北方邺城建都,那里的丝织工艺相当发达,有专职的织锦署负责织造各种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疆阿斯塔那地区出土了不少南北朝时期的各类染织工艺品,其质地和花纹都异常精美。

中国美术史中的丝织工艺发展成果

三国时期,丝织的产地有四川成都,河南陈留、襄邑,山东临淄等地,其中以四川所产的蜀锦最为著名。曹魏时著名的纺织机改革家马钧对提花织机进行了改造,大大提高了织物的产量和织造水平。吴国也发展了丝织工艺。据文献记载,吴主赵夫人“能于指间以彩丝织云霞龙蛇之锦”,可见其技艺的高超精妙。后来吴国与日本交往,曾有关于献织工、缝工的记载。

蜀锦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一直发展不衰,并有较大改进。南朝时沿袭古制,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少府(后改称染署)来管理染织生产,江南地区的染织工艺普遍发展起来,荆州扬州是产量最大的地区。北魏早期仍依照旧制设立少府,后来改为太府。十六国时期,后赵石虎在北方邺城建都,那里的丝织工艺相当发达,有专职的织锦署负责织造各种锦。陆翙《邺中记》中曾记载,当时尚方御府有巧工作锦,织锦署中有数百人之多,锦有大登高、小登高、大交龙、小交龙、大博山、小博山、大明光、小明光、蒲桃纹锦、凤凰朱雀纹锦、核桃纹锦、稻纹锦等多种名目,可见丝织物品种的丰富。北魏太和年间,曾废除皇家垄断锦绣绫罗的禁令,允许民间自由织造,这就为纹样的自由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条件。(www.xing528.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疆阿斯塔那地区出土了不少南北朝时期的各类染织工艺品,其质地和花纹都异常精美。其中有横带状排列的禽兽纹锦,平行排列、首尾相连的夔纹锦。还有的装饰纹样明显受到外来艺术的影响,如用树纹做二方连续纹样的树纹锦,树干上有飘带作为装饰,更巧妙的是用色彩的交替使纹样产生复杂的变化(图4-55)。另外还有对鸡、对羊、灯树和联珠纹样的丝织物(图4-56),这种对称的格式正是唐代盛行的“陵阳公样”的先声。色彩有大红、绛红、粉红、黄、淡黄、浅栗、紫、宝蓝、翠蓝、淡蓝、叶绿、白色等。印染品有红色白点绞缬绢,还有在丝、棉、毛织物上印花的,梅花点的蓝地白花织物与现在的蓝印花布极为相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